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祭拜活動 揭開紀念辛亥革命百年序幕

【新華社廣州3月29日電】100年前,“三•二九”廣州起義奏響了辛亥革命的先聲。2011年3月29日,兩岸各界人士、辛亥革命後人等紛紛來到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前祭拜悼念,以繼承和發揚辛亥革命的精神紐帶。

3月29日清晨,烈士墓園裏停播了音樂、暫停群眾娛樂活動。全國、廣東省、廣州市政協領導,廣東省、廣州市統戰部領導,民革廣東省委員會及七十二烈士後人代表、專家學者、各界群眾等100多人參加了紀念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殉難100週年的祭拜悼念儀式。在一片莊嚴的氣氛中,他們在幕前鞠躬致敬、為烈士敬獻花圈、瞻仰陵墓。

1911年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黃興率120餘名敢死隊員發動了同盟會的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其中72人的遺骸收葬於廣州東郊紅花崗,後改名為黃花崗,這次起義因而又被稱為“黃花崗起義”。

廣東省政協主席黃龍雲在悼念儀式上致辭說:“我們緬懷‘三•二九’革命先烈,就是要繼承他們矢志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肩負起推動祖國和平統一的神聖職責。我們緬懷‘三•二九’革命先烈,就是要繼承他們振興中華之志,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隨後,台灣新黨主席鬱慕明一行10多人來到陵墓前,他們為烈士獻上了題為“碧血黃花”的牌匾和花圈,並行致敬禮、三鞠躬。新黨全委會顧問李勝峰用閩南語唱讀了部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祭文》。此外,由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敬獻的花圈也並排列於墓前。

鬱慕明在墓前題寫“浩然正氣”,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今天新黨致敬團前來祭拜,不僅僅是傳達一個致敬的意義,更是希望盡我們這一代的力量把辛亥革命的精神傳承到下一代。

他說,團結精神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內容,把個體的、少數人的力量結合起來會產生強大的力量。比如今天的大陸和台灣,假設我們為中華民族振興的共同目標凝聚起來,我們的力量將是威力無比的。我們同時還要謹記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世界大同”,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人民謀福祉。這就是祭拜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現實意義所在。

雖然每年都參加類似的紀念活動,但百年的意義更讓辛亥革命後人激動不已。黃興先生的長孫、第七至九屆全國政協委員黃偉民告訴記者,他的心情難以言表,“這裡埋著祖父和父親的戰友,他們100年前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獻出生命。這個地方對兩岸統一有討論歷史的基礎”。

陳少白外孫女潘慶超在墓前告訴記者:“此刻我想的是,紀念先烈,繼承遺志,努力再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為國家多作貢獻。”

廣州同盟會遺屬聯誼會40多個成員當日帶來了1000朵菊花,現場派發給群眾,與群眾一起把白菊、黃菊插上用花泥做成的花圈。廣州同盟會遺屬聯誼會秘書長、廣州起義烈士郭繼枚侄女郭月紅說,這樣的方式可以讓更多的民眾參與到悼念活動中來,讓大家更多地關注辛亥革命的歷史。

一些民眾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錶達對革命先烈的敬意。黃埔軍校第5期學生的後人譚沛容一早就來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75歲的他懷揣了一首從小就會唱的黃花崗紀念歌曲,一邊看著手寫的歌譜一邊在陵墓前高唱起來,引來一些民眾上前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