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善用網路力量值得本澳注意

子悠

今年5月17日,世界電信和資訊社會日當天網友在網路上發起的抗議本澳網速慢收費貴的活動獲得成功,30餘名參與者當天上午在澳門電訊門市前“趴地快閃”,一時間引起本澳社會的極大關注,有關的公司及監管當局亦隨即對事件本身以及線民所抗議的網速慢、收費貴問題作出反應;去年5月1日勞動節當日,在發生遊行警民衝突的同時,一隊通過Facebook和網上討論區號召發起的遊行青年引起社會關注,姑且不論其和平的遊行方式以及所表達的訴求是否值得肯定和合理,其發起和組織方式亦值得我們注意,據遊行的發起者表示,約400名出席者中,大部分都是一九九九年澳門主權回歸中國以來,首次參加集會。由此,網路的號召作用,尤其是對青年人的號召力可見一斑。

其實,在當今這個數位化時代,來自網路的聲音顯得越來越大,越來越不可忽視。而且互聯網亦介入了許多重大公共事件,比如本澳輕軌興建、港珠澳大橋建設、粵澳合作、橫琴開發等等,不斷有市民在網路上發表意見和見解。一年一度的特區施政報告發佈前後或者有重大施政方針公佈,網路上各個討論區都會出現大量的意見和評論。這足以說明,互聯網已經成為市民表達意見的重要管道,而且同樣地,亦有調查發現,透過互聯網瞭解時事政治,獲得各種資訊正在逐漸成為多數市民的首選。因此,如何利用好這一平臺已經成為本澳刻不容緩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

說到本澳的互聯網,相信多數人還是會給予很大肯定的,即使在基礎硬體構建上因為一家專營或許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本澳網路是完全開放的,沒有政府的審查和過濾,市民可以自由的登錄國外網站,瞭解各種不同資訊。其次,本澳沒有傳說中組織化的“五毛黨”,即使是持有完全不同甚至與當局施政相左的見解也能得以不受干擾的發表。但是在這種應有的自由之下,是否就說明我們完全可以完全放任不管?當然不是,互聯網從出現至今關於它的爭論就一直未有停息,一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它對人類社會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它也給社會帶來很大的衝擊,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一把“雙刃劍”。就以本澳而言,近期公佈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本澳青少年18%有網路成癮傾向,預計人數在4萬左右,這些青少年甚至因為要上網玩遊戲等寧願犧牲學習、工作和社交機會,對其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這還只是其中單就青少年一個方面的影響。網路自由之下,自然也會出現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士,利用網路散佈謠言,製造混亂,就比如最近的“搶鹽”。再進一步說,如果有些謠言是用來煽動不利於特區穩定和發展的行為呢?所以,我們不能不重視,有關方面要想方設法在保持本澳網路自由、不受限制的基礎上,引導和善用市民通過網路所表達出來的意見,使之成為有利於本澳健康發展的力量。

透過網路瞭解和關注時事、發表意見和見解,甚至組織社會活動不僅是代表著市民公民意識和參與社會積極度的提高,同時也是一種社會潮流,“網路問政”、“網路參政”已經成為全球範圍內普遍認同的形式。而且網路意見也越來越受到國家和地區領導層面的重視,比如國內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都曾多次與線民面對面交流,每年兩會期間各省市一把手更是紛紛“問計於網路”,並且造就出了“e兩會”將“兩會會場”延伸到人民大會堂之外,“與會者”也從5000多名代表、委員擴展到中國近3億線民。而線民透過網路所表現出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視,僅過去一年,中國就有多位貪官在線民的“口誅筆伐”和持續關注下“露出原形”,難怪有人將網路稱為大陸反腐敗的有力武器。即使是在本澳我們也可以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對政府官員的指責和所謂“揭露”,但是這並不應該成為我們所關注的網路最重要功用,正如前面所言有關方面最應該做的是從網路中瞭解和收集市民意見,並且形成相互的交流和溝通機制,對網路意見適時作出回應,解除可能帶來的誤解甚至是更為嚴重的社會行為。對此,筆者認為應當分三步走:第一,構建合適的意見表達平臺。“澳門互聯網研究計畫”的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十二月底,澳門線民逾三十五萬,普及率接近百分之七十;去年澳門的家庭電腦上網率為百分之八十七,達十五萬五千台。而且至2009年底各種以.mo為尾碼的本澳功能變數名稱已經近3000個,平均每萬線民所擁有的功能變數名稱數目也接近100個,可以說市民用於表達意見平臺選擇相當之多,這雖然方便了表達,但是也造成意見的過於分散。所以當局有必要構建一個或多個不同範疇的意見收集平臺,讓有關的意見可以相對集中,方便進行跟進。對此,筆者認為一方面可以利用現有的政府網站,另一方面也可以選擇一個或幾個線民較多關注的網站鼓勵市民在此發言和表達意見。同時,亦應關注新網路形式的出現,比如微博等,不斷進行技術提升,儘量將各種可以表達意見的網路途徑加以利用。

第二,及時跟進網路意見所關注的問題。現時,本澳雖然建立了不少的諮詢機構,但是在實際上卻備受指責,因為有些時候偷過信件、電話、傳真等傳統形式收集到的意見在回應和說明上耗時費力,往往導致意見“石沉大海”而被指為“假諮詢”。但是透過網路對有關意見作出回應的話一次的回復就可能讓很多的線民得以瞭解,在時效性上得到保證。而且與對待普通形式表達意見一樣,對待網路上的意見,亦應當根據“輕重緩急”有序作出安排,對線民關注多、影響大的問題要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回應,甚至不必仍是局限在網路上回應,關鍵時刻更要利用大眾傳播媒介及時作出說明。

第三,對於網路意見,如果只是單純的收集、回應,也很可能與傳統諮詢一樣陷入意見的“海洋”之中,疲于應付。所以有必要加以引導,使網路在一定時間內成為集中於某一特定問題進行意見收集的平臺。甚至成為凝聚社會共識的重要一環。

此外,亦需要特別指出一點,在利用網路表達意見的時候,線民亦要特別注意,雖然本澳擁有網路自由言論自由,但是並不意味著可以在發表見解的時候可以隨便或者毫無根據的指責或者批評他人。這一點,筆者認為當局亦有必要加強宣傳,提高線民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