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旅遊推廣應突出線路包裝

陳觀生

旅客看重線路安排

筆者多次應內地朋友之要求,作為“免費導遊”帶領他們領略澳門特色景點和美食,他們每次的理由基本都是“你熟悉景點位置,有你帶就不用走冤枉路”,與他們的接觸發現,雖然知道澳門有很多聞名的旅遊景點,但怎麼以最合理的旅遊線路,既做到景點眾多,內容豐富,遊覽緊湊,鬆緊結合,又能充分欣賞到各景點的特色風貌,是他們來澳旅遊的首要考慮。

朋友稱,找筆者做“免費導遊”,而不願意跟隨旅行團,是希望輕鬆自由一些,而且他們對賭博興趣不大,主要是沖著本澳世遺歷史城區而來,希望真正領略到本澳中西文化融合的風韻。

有專家指出,現在旅客出外旅遊,自由行、個性化遊客會越來越多,他們對旅遊景點的要求內容為重,價格為次,因此他們在詢問線路的時候,首先強調的就是線路的設計和安排。他們很多也是網民,到一個地方遊玩之前喜歡先上網查找攻略,主要是尋找最好的旅遊線路,以儘量節省時間和金錢。

筆者發現,對於這種趨勢,本澳旅遊局在平時的旅遊推廣中,似乎側重於旅遊資源和景點的介紹,而在旅遊線路的包裝和推介方面重視不夠。

旅客對線路的基本要求

人們外出旅遊時,往往受到金錢和時間的限制,旅遊者總是希望遊覽更多的景點,感知更豐富的資訊,獲得更大的收益,但又不能太過緊張疲勞。理論認為,旅遊線路一般應做到有利於發揮各旅遊景點功能、有利於節省時間,避免走回頭路、有利於旅遊購物活動的實現、動靜適當交錯等幾個基本要求。

筆者查閱旅遊局的網站,在旅遊線路推介一欄中,內容確實比較豐富,但對比旅遊線路的一般要求,似乎仍有些不足之處。

在旅遊局的推介中,對景點的介紹十分詳細,但筆者特別關注其歷史城區線路介紹。旅遊局網站這方面內容是“漫步澳門歷史城區:媽閣廟位於澳門半島的西南端,守護著內港的入口;港務局大樓位於媽閣廟左側的媽閣斜巷,往前經媽閣街就到了鄭家大屋所在的亞婆井前地;再往前經高樓街至風順堂街,聖老楞佐教堂聳立在街的盡頭。聖老楞佐教堂背後的風順堂上街連著三巴仔橫街,聖若瑟修院聖堂的大門就設在這裏,而聖若瑟修院則與聖堂緊鄰。三巴仔橫街往右折上夜呣斜巷是崗頂前地,這裏有聖奧斯定教堂、崗頂劇院和何東圖書館。崗頂前地經東方斜巷向下走到新馬路,旁邊就是民政總署大樓;民政總署大樓對面的議事亭前地,左有三街會館(關帝廟),右有仁慈堂大樓;由仁慈堂大樓經羅結地巷轉左,澳門主教座堂(大堂)就在眼前;經過大堂,進入大堂巷,盧家大屋巍然地靜立巷中;出了大堂巷就是板樟堂前地,左邊是優雅的玫瑰堂,往前走,經賣草地街再轉大三巴街,盡頭處,正是著名的大三巴牌坊高高地聳立。大三巴牌坊右邊是大炮臺雄偉的身影,左邊則是舊城牆遺址和哪吒廟。大三巴往左拐出花王堂街,映入眼簾的,是聖安多尼教堂,不遠處就是白鴿巢前地,東方基金會會址與基督教墳場雙雙緊貼地候在前地的右側。而東望洋炮臺、燈塔和聖母雪地殿聖堂屹立在澳門半島的最高峰東望洋山的山巔上,悄悄地觀看數百年來澳門的變遷。”

這樣的推介,達到了“有利於發揮各旅遊景點功能”的基本要求。但感覺是有點囉嗦,不夠一目了然。對比網友推介的線路是“澳門半島歷史城區遊覽線路:媽閣廟→港務局大樓(位於媽閣廟左側的媽閣斜巷)→(往前經媽閣街)鄭家大屋→亞婆井前地→(往前經高樓街至風順堂街)聖老楞佐教堂→(往後至三巴仔橫街)聖若瑟修院聖堂→(右折至崗頂前地)聖奧斯定教堂、崗頂劇院和何東圖書館→(新馬路旁邊)民政總署大樓→(對面)議事亭前地→(左邊)三街會館(關帝廟)→(右邊)仁慈堂大樓→(轉左)澳門主教座堂(大堂)→(到大堂巷)盧家大屋→(板樟堂前地的左邊)玫瑰堂→(大三巴街的盡頭)大三巴牌坊→(右邊)大炮臺→(旁邊)澳門博物館→(左邊)舊城牆遺址→哪吒廟→(往左拐出花王堂街)聖安多尼教堂→白鴿巢前地→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雙→東望洋炮臺、燈塔→聖母雪地殿聖堂(澳門半島的最高峰東望洋山的山巔上)。”,雖然路線景點都是一樣,但網友推介似乎簡單明瞭,更容易吸引旅客,也可以說,網友的旅遊線路包裝更出色一些。

旅遊者的遊覽活動其實並不僅僅限於在旅遊景點上,沿線的景觀也是觀賞的物件。在遊覽過程中應當使所有的景點串聯成環行線路。這樣不僅滿足遊人希望儘量多地感知環境的心理需求,還有利於節省旅途時間。筆者認為,“有利於節省時間,避免走回頭路”這個要求是本澳旅遊線路推介包裝最大的缺失,

在線路設計時,應注意將線路上旅遊商品最豐盛、購物環境最理想的景點,儘量安排在線路所串聯景點的最後。這是因為在旅遊活動即將結束、要返家之前,遊人的購物欲是最強烈的。而在旅遊剛開始的時期,遊人一是對所需購的物品要多看幾處,比較之後再選定;二是如果在旅遊才開始就買物品,提著這些物品很不方便;三是旅遊之初,遊人帶出來的錢不敢多用,需備後面有急用。本澳在旅遊線路設計上,在“有利於旅遊購物活動的實現”方面也有待完善,本澳的的旅遊購物點主要集中在大三巴街和新馬路,基本是旅客剛開始遊玩的地方。筆者一次帶朋友遊玩,朋友夫人性子較急,在大三巴遊玩一會,到手信店就忍不住購買了大包細包禮物,筆者和朋友那天基本做了一天的“挑夫”,提著大包細包在澳門街跑來跑去,累得朋友後來忍不住和夫人吵起架來,本來高高興興的遊玩心情,完全拋進了南海。

筆者建議在本澳出入境口岸附近應設置多些旅客購物點,如關閘附近的北區,應規劃大型手信街,既可帶旺北區經濟,也可方便旅客。雖然大三巴和新馬路作為商業中心的慣性消費一時無法改變,但政府可以通過各種措施引導,將過於集中的旅客分散到北區等舊區去,有一舉數得的效果。

推動澳門旅遊產品多元化

本澳旅遊業的結構較單調,主要以博彩娛樂業及特殊文化色彩吸引旅客,其他方面則不如鄰近香港及珠江三角洲。由於地域狹小等自然因素,決定了澳門本身可供遊覽觀光的地方不多,且旅遊景點細小、微型,景點基本都是單一功能的、靜態的,所以好的旅遊線路的設計和包裝,對推廣本澳旅遊有較大的效果。

旅遊局2006年4月份在香港舉辦的“我‘賞’遊澳門路線設計比賽”,由香港專業的業界人士發掘幷精心編排澳門旅遊路線。設計適合一家大小的二至三天遊澳行程,編排包含文化、美食及娛樂消閒等元素。這樣的活動,有幾年沒有聽說過,建議旅遊局每年舉辦不同主題的“遊澳門攻略”比賽,以網文為主,注重旅遊線路推介包裝,將其辦成比較有效果的旅遊推廣活動,推動遊澳門線路的多元化,達到旅遊產品多元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