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禁用簡體字否定自己也扭曲蔣介石

馬英九近日有兩個講話,反映了他內心對「二零一二」選舉的定見及忐忑。一方面,他昨天在出席《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新書發表會時指出,「蔣公」最大的貢獻是制定並實施「中華民國憲法」,因為這部「憲法」是一部涵蓋全中國人的「憲法」,更是現在處理兩岸關係的重要依據。另一方面,他又兩次公開表示,「所有官方文件、網站都應以正體字(或稱繁體字)版本為主」,並聲稱這也是「蔣公」當年進行中華文化復興時重要的一環,從事後的歷史看來,當時的主張具有先見之明。為此,「行政院」已飭令「觀光局」等行政機關的網站撤銷簡體字版。這兩項政治表態,都涉及了蔣介石。

馬英九在談到「中華民國憲法」時表示,「蔣公」除了領導抗戰、抵禦外敵之外,最大的貢獻還是制定並實施「中華民國憲法」,因為這部「憲法」是一部涵蓋全中國人的「憲法」,當時台灣也有選派十八位代表參與制定,更是現在處理兩岸關係的重要依據。因此,每當提到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他必定會強調「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不統不獨不武,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沒有這部「憲法」,真的很難推動兩岸關係,因為兩岸與兩德、兩韓情況完全不一樣。

馬英九在此時此刻強調「中華民國憲法」,固然是「應景而抒發」,亦即就著郝柏村批註蔣介石日記的新書出版而帶出此話題,但更是針對蔡英文至今仍堅持否定「九二共識」而特意使用的「選舉語言」。——蔡英文不但是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而且對「中華民國」也是前言不對後語。一方面,她希望能選上「中華民國」的「總統」,掌「中華民國」的最高權力,拿「中華民國」的薪水;另一方面,卻又胡說甚麼「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她在李登輝任內,泡制「特殊兩國論」,為李登輝的「中華民國在台灣」尋找和製造理論根據。近年,則是追隨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主張「中華民國是台灣」,聲稱「中華民國」只及於台澎金馬,不及於中國大陸,要把海峽兩岸切割開來。馬英九正是看準了蔡英文的這一弱點,重申「中華民國涵蓋全中國人」,及早掌握有力武器,到選戰正式開打時,痛批蔡英文既要否定完整的「中華民國」又與參選「中華民國總統」的自相矛盾行為,就如同她一邊大罵「十八趴」卻又一邊領取「十八趴」那樣。須知,正是蔡英文在「十八趴」問題上的自相矛盾表現,令到她的「清新」形象破碎,更令她的民調支持度由高跌低。

馬政府堅持「中華民國」才是台灣官民的正統,雖然是站在台灣角度上說話,但在維護「一個中國」原則,共同反分裂的立場上,卻是無可厚非的,也符合「國統會」關於「一個中國」內涵的解讀。而台灣方面正因為是堅持這個原則及內涵,才有「九二共識」。盡管台灣方面是以「一中各表」來定位「九二共識」,但仍堅持「中華民國的主權」及於整個中國,這與李登輝的「中華民國在台灣」,及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中華民國是台灣」,畢竟不是同一回事。盡管與北京對「一個中國」的詮釋不一樣,但畢竟站穩了「一個中國」的立場,這正是海峽兩會能夠恢復會談的政治基礎。

然而,馬英九以打出蔣介石的旗號來排斥簡體字的做法,就令人不明解了。他這樣做,既有可能是擔心政府機關使用簡體字,會成為民進黨攻擊他「賣台」、「投降」的標靶。實際上,日前就有民進黨籍「立委」就此而發難。為此,有媒體指出,倘各大重要商店舉目所見都是簡體字,那馬政府很容易就被扣上「中國化」的紅帽子,如此一來,「總統」大選豈不只有挨打的份兒?

其實,馬英九這樣做,是把自己也給「出賣」了。實際上,就在前年六月九日,即他「登基」一周年之後,在臺北會見「駐美中華總會館暨北加州中華會館負責人回國訪問團」時表示,對於海外長期以來就正體字跟簡體字的爭議,未來兩岸可以推動「識正書簡」,認識正體字,書寫時則可以用簡體字,這樣才能保存中華文化,我們希望將來兩岸在這方面也能達成協議,這樣才能跟中華文化的古籍接軌。而更是在此三年前,擔任臺北市長的馬英九就曾邀請台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李鍌專論探討「正體字」與「簡化字」。李鍌當時建議,日後兩岸正體字與簡化字的趨勢,可朝「識正寫簡」的方向,馬英九對這項建議照單全收,並未考慮政治後果。由此可見,馬英九本人對簡體字並不是那麼「深惡痛絕」的,只不過是因為選舉所需,尤其是在遭到民進黨「立委」挑剔之後,卻就馬上轉換了另一副面孔。

而且,馬英九為了選舉,連蔣介石曾經兩次計劃推動簡體字的歷史也要否定,說什麼「蔣公堅持使用正體字,有先見之明」。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據史料所載,蔣介石曾經兩次計劃推廣簡體字。其一是在一九三五年,專家們提倡簡體字的意見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他找來教育部部長王世傑詢問漢字簡化的可行性,並當即指示逐步推行簡體字。王世傑於是召開會議,佈置漢字簡化的有關事宜,並委託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黎錦熙主持這項工作。黎錦熙組織了一個專門班子,向教育部提出了簡化一千餘字的方案。王世傑認為簡化得太多,又指示黎錦熙重新挑選三四百個迫切需要簡化的字報教育部審批。一九三五年八月,王世傑以教育部的名義,頒佈了第一批《簡體字表》,並通知各印書館。不料,卻遭到因事沒有參加討論簡化文字會議的國民黨中央常委、考試院院長戴季陶的反對,跑到蔣介石辦公室大吵大鬧,並以拒絕出席國民黨中常委會議以示杯葛。蔣介石雖然覺得戴季陶太過分,但由於戴季陶是國民黨元老,故而只得讓步,下令暫不施行簡化漢字。

蔣介石在渡台之後,仍不忘推動文字改革。在一九五二年秋的一次國民黨宣傳彙報會上,蔣介石再次提出文字改革,並建議與在大陸時期一樣,先提出一個簡化方案,再提交到會上來討論。為取得大眾的支持,蔣介石指示「考試院」副院長羅家倫先在報刊上寫些文章造輿論。同時,「教育部」根據蔣介石的指示,立即組織專家、學者研究簡化漢字的方案。但國民黨中央委員、著名學者胡秋原突然站出來極力反對。胡秋原的主張得到臺灣文學界和史學界的部分人的支援。蔣介石見社會上不斷有人反對文字改革,感到此事阻力太大,恐怕一時難以施行,便不再提簡化漢字的事了。

因此,馬英九所說的「蔣公堅持使用正體字」,是並不符合事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