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故府涉及兩岸事務主要官員介紹

美國政府中涉及兩岸事務的職務主要有4個,分別是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國務院負責兩岸和蒙古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以及“美國在台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

這是美國總統處理亞洲事務和對華事務的首席顧問,主要職責包括:領導制定美國亞洲政策和對華政策、協調白宮各部門制定相關亞洲政策、每天到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向總統當面匯報亞洲地區的動態、陪同總統與亞洲各國領導人聯系或會面、處理重要的亞洲或對華事務、與美國研究亞洲事務和對華事務的主要智庫及專家保持溝通等。

現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是傑弗裏‧貝德(Jeffrey Bader)。他畢業於耶魯大學,是一名“中國通”,他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中國問題,曾參與中美建交籌備過程,80年代初被派往美國駐華使館。80年代後期,貝德開始在國務院工作,歷任負責中蒙事務的副主任、主任、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1997年至1999年,貝德在克林頓政府內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後任國家安全顧問委員會亞洲部主任。2000年,他出任美國助理貿易代表,親歷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過程。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時,貝德擔任奧巴馬中國問題首席顧問,奧巴馬當選後被任命為現職。據報道,每次奧巴馬在白宮與亞洲各國領導人通電話時,他必定在場。2009年6月,貝德曾與台當局“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會面溝通兩岸事務。2009年11月,他曾陪同奧巴馬來中國訪問。2010年初中美關系出現摩擦,貝德和美國國務院常務副國務卿斯坦伯格迅速訪華,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兩國關系的好轉。貝德對亞太、中國事務看法比較務實。

日前有美國媒體報道,貝德可能將於近期離任,到布魯金斯學會任職,其遺缺由其副手、日本問題專家丹尼爾‧拉塞爾接任。拉塞爾會講日語,曾於2005年至2008年擔任駐日本大阪總領事,他曾表示,一位官員的工作重點不能從其背景推斷,“因為他的工作重點就是總統的工作重點”。媒體稱,拉塞爾的研究重點與貝德一致,“將是接任這項工作的適當人選”。

國務院負責兩岸和蒙古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

美國國務院行政負責人是國務卿,其下設副國務卿、助理國務卿和副助理國務卿等職。助理國務卿和副助理國務卿都設有多名,副助理國務卿這一職務雖然級別較低,但參與美國某一戰略區域政策的制定和政策建議,並負責具體政策的執行,在相關區域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美國國務院負責兩岸和蒙古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就主要負責有關台灣海峽兩岸和蒙古事務具體政策的建議、制定和執行,直接受命於美國國務院主管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事務的助理國務卿(AssistantSecretary Of State for East ASian andPacific AffairS)。

現任負責兩岸和蒙古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為約翰‧諾裏斯(John J.Norris)。諾裏斯具有弗吉尼亞大學經濟學士、哈佛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學位,1975年開始從事外交工作,大多涉及亞洲事務。1976至1978年,諾裏斯在美國駐新加坡使館任職,1979年至1982年在“美國在台協會”,1982年至1985年在駐華大使館,1989年至1992年在美駐上海領事館任政經部門主任,1992年至1994年任國務院中蒙事務辦公室副主任,1995年至1998年任副總統辦公室國際事務顧問,1998年至2000年任“台灣協調組(TaiwanCoordination Staff)主任”,2000年至2003年擔任美駐廣州總領事,2003年至2006年曾任海軍陸戰隊對外政策顧問,2006年調任國務院中蒙事務辦公室主任,2008年升任現職。2009年3月,諾裏斯曾會見中國全國人大訪美的5人藏族代表團,表示華盛頓“不支持西藏獨立”、“西藏自治區絕對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二部分”,但同時表達了對西藏“人權”情況的關注。

“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

“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lnstitutein Taiwan,簡、稱AIT)是美國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後,為與台灣當局保持溝通管道,於1979年1月1日在台灣設置的民間非營利組織。1979年4月10日,美國通過“與台灣關系法”(Taiwan Rela“onAct),授權其繼續“美國人民與台灣人民之間的商務、文化及其他聯系”。其功能相當于正武的大使級外交機構,受美國國會監督。“美國在台協會”包括“華盛頓總部”、“臺北辦事處”、“高雄分處”以及一個虛擬的“台中線上分處”。其中,“華盛頓總部”設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的阿靈頓, 負責與其對等組織--台當局在華盛頓設立的“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及美國各官方單位間的聯系工作。“美國在台協會”在台灣還有一所華語學校、貿易中心、圖書館、美國商會、高雄美國學校(幼兒園到12年級)及高雄馬禮遜基督教會學校等機構。台灣中山大學所設的美國中心也與“美國在台協會”有合作關系。“美國在台協會”雖然不是正式官方組織,但美國國會及台當局“外交部”授權其辦理政治意見交換、商業服務、農產品銷售、旅遊服務及文化交流、核發美國的簽証以及美國公民服務等與領事館相同的事務。其職員名義上雖為民間組織職員,但實際是由美國國務院直接任命的外交公務員,只是技術上採用“休假”的方式任職。他們的公務車輛也使用外交車牌。

“理事主席”常駐“華盛頓總部”,現任為薄瑞光(Raymond F.Burghardt)。他於1945年出生在紐約,1967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學士學位,後曾在該大學國際暨公共事務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1969年進入美國國務院開始從事外交事務,曾在美國駐華大使館和駐韓大使館等機構工作,並曾任美駐上海領事館總領事。1999年至2001年出任“美國在台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之後擔任駐越南大使,2004年卸任退休並出任夏威夷東西方文化中心東西論壇主任。2006年1月24日被任命兼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通曉中文,深諳兩岸事務。兼任主席職務後頻繁就兩岸關系、台灣選舉及美對台軍售等問題發表言論,並經常赴台灣處理美台事務,在美國台海事務領域中具有重要分量。薄瑞光堅決反對“台獨”,但2001年卸任處長職務時曾表示“並沒有所謂的‘九二共識’”,“只有彼此表達各自立場的‘協議’”。薄瑞光與台灣政界關系良好,2001年陳水扁曾向即將離任的薄瑞光頒贈“大綬景星勛章”,以表彰其對“鞏固台美關系”發揮的作用。2011年1月24日,在胡錦濤主席訪美後第二天,博瑞光即親赴台灣通報中美協商的有關台灣部分的細節,被馬稱為“奧巴馬政府閣員級重要官員”。

“美國在台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

“美國在台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禮儀上受“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管轄,但並無嚴格上下級關系,雙方共同領導“美國在台協會”。“臺北辦事處”設在臺北市大安區(預定2012年搬遷至臺北市內湖區,新址已於2009年6月22日舉行動工典禮),下設政治組、經濟組、商務組、農業組、領事組、文化新聞組等機構,職員超過450人以上,從事商業服務、農產品銷售、旅遊服務及文化交流等各種與美國利益相關的工作。“臺北辦事處”在高雄市新興區設有一個分處, 負責美國在南台灣七縣市(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澎湖縣)的商業推廣、旅遊服務和新聞文化工作。“台中線上分處”在網上提供“美國在台協會”在台灣中部的最新活動消息,以及對在台中的美國公民所提供的服務信息。

現任“臺北辦事處處長”為司徒文(William Stanton),他於1978年進入美國國務院,曾任國務院聯合國政治事務處處長,埃及及北非事務處處長,美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政治軍事官、黎巴嫩專責外交官、美國國務院運作中心監督官、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領事與政治官、美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副館長及代辦、美國駐韓國大使館副館長等職務。司徒丈的亞洲外交經驗包括兩度派往美國駐華大使館,並擔任中蒙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和主管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的特別助理。他接受了兩年的中丈訓練,能說中文。2009年8月28日,被任命為“美國在台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2009年10月,司徒文曾就中美及兩岸關系公開表示,在其被派駐北京工作期間曾多次就對台軍售與大陸軍方及外交官員溝通,30年來美國的政策一直是支持台灣擁有“自我防禦力量”,他不認為這會成為兩岸關系發展的問題。司徒丈還稱,美台關系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都“十分穩固”,美國也一直會是台灣“可靠的朋友”。司徒文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2010年10月曾表示“兩岸持續交往才是台海和平與穩定的最大保証”。

(周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