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趙本山的「春晚」仍難說區域和諧 沒有趙本山的「春晚」仍難說區域和諧

趙本山的「下課春晚」,對北方人來說可能是失落,但在包括港澳居民在內的南方人來說,反而有一種暗爽的感覺。人們並非是對趙本山本人有甚麼成見,而是對「春晚」多年來形成的一種重北輕南,無意中製造區域歧視的文化頗為反感。而作為「春晚」每年「重頭戲」的趙本山小品,卻往往是南方人所鄙視的低俗文化的代表,這就像有人所評論的那樣,其作品拿殘疾人、智障患者、精神病患者、憨厚農民、單身女人、窘迫之人、老人、窮人等社會弱勢群體說事尋開心,用土掉渣的粗語、葷話、黃段子和讓人肉麻的陰陽怪氣、尖聲嚎叫,配合挑逗惡搞、打情罵俏、變形誇張的肢體語言,取笑調笑他們,醜化或強化他們不雅的形象,渲染放大作品的負面影響,簡直是「肉麻當有趣」。而且,趙本山的後期作品胡編亂造、雕痕硬傷、虛假無稽。因此,他的「下課」,應該是為「春晚」的改革,創造了一個極為難得的空間。

實際上,趙本山的小品,如以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有關「鼓勵一切有利於陶冶情操、愉悅身心、寓教於樂的文藝創作,抵制低俗之風」的論述,有點距離。本來,偶爾低俗一把似乎也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但如果低俗表演成為慣常,佔據公眾視聽時空,甚至在央視「春晚」文化精神大餐中也依然故我,長此以往,非把公眾培養成一代道德水準、文明素養、藝術鑒賞力低下的「愚民」不可。中華民族的真正崛起,需要的是高素質的國民。但趙本山的小品中,無不透漏出一種低級的價值觀,對於殘疾人群和弱勢群體的傷害撇開不說,單單從他們作品中經常是奸佞小人得逞、老實善良之人吃虧得到的陣陣掌聲,我們就能感受到道德導向、文化取向出現的嚴重問題。

何況,近年來隨著網路的興起,以及南方各省區衛視的「覺醒」,觀眾的選擇越來越多,對央視「春晚」這道除夕大餐要求越來越高。可以說,現如今的「春晚」其實已經淪為了一塊「雞肋」,早已沒有了前幾年的風光,僅憑趙本山一人之力,已經難以撐起「春晚」的臺柱子。此次趙本山告別龍年「春晚」,沒有了依賴,就逼得「春晚」節目組不得不創新,不得不另外尋求亮點,這對「春晚」的發展絕對是一件好事。因此,趙本山不上「春晚」,不要失望,不是絕望,恰恰是新的期望。

其實,南方人近年來對「春晚」的越來越沒有興趣,還不僅僅是在於不屑於趙本山小品的低俗,還出於對「春晚」重北輕南的區域歧視感到不滿。本欄過去就曾評議過,對南方觀眾而言,央視「春晚」確實是充滿了傲慢和偏見,不但是連續多年的「春晚」,都是讓東北的「二人轉」佔據了舞臺,基本上沒有反映南方特色的節目,而且即是有代表南方形象的演員登場,也是被扭曲醜化了的。比如某年「春晚」中的一個叫《北京歡迎你》的節目,將那對來自廣東的新婚夫婦醜化成了愚昧、庸俗之輩,這與改革開放是從廣東發端,廣東人最先接受先進思想、建立先進思維的實際情況相比,形成畸形的反差。這也就難怪,「春晚」在南方的收視率那麼低,據說在廣東還不到二成。

實際上,南方人尤其是以廣府語系(廣州話)為主的地區(包括港澳地區)近年對「春晚」更為疏離以至是反感,恐怕與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在廣州舉行的「亞運」的開、閉幕式,都主打嶺南文化,尤其是開幕式上的童謠《落雨大》及漁家姑娘的水上舞蹈,閉幕式上的童謠《月光光》,有重大關係。嶺南文化能在中央電視台的全球直播節目中首次得以宏揚,使到包括海外華人華僑在內的近億廣府語系民眾感到特別親切。本來人們都以為,翌年的「春晚」將會「食住呢條水」,延續嶺南文化的韻味。而人們之所以會有此感覺,一來是嶺南文化南方人熟悉、北方人新鮮,可以使年年老面孔、老調調的「春晚」加入新的氣息元素,二來「亞運」的音樂總監李海鷹(即《七子之歌》及《亮劍》等電視連續劇的作曲者,也是中央電視台的駐台作曲家,並曾任過「春晚」的導演),央視應能起用他,對「春晚」注入多些南方元素,但卻令人大為失望,去年的「春晚」仍是以適合北方人的口味為主,而忽略以至是鄙視南方人尤其是廣州語系的觀眾。一個泱泱大台,一個權威大台,一個作為中央政府喉舌的大台,竟然如此「以北方為主」。說的重一些,就是「春晚」未能體現全國東西南北大團結,甚至是在搞地域歧視分裂。這些話雖然有些偏激,聽起來也有一些刺耳,但細想一下,卻是符合事實,並有一定的道理。希望今後的「春晚」,能適當地「照顧」一下祖國南方、尤其是粵港澳地區以至是本分操粵語的海外僑胞的「權益」。

其實,十三億中國人,是由包括南方人在內的炎黃子孫所組成的。廣府語系的群眾,更是散佈海外各大洲,早期的華僑華人就大多是廣東籍。孫中山先生當年鬧革命,華僑華人出力不少。廣州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策源地,北伐戰爭的出征點,改革開放的浪潮也是由廣東掀起。為此,一九九九年中宣部和文化部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慶祝建國五十周年的大型文藝晚會《祖國頌》,就專門安排了一段由用廣東小調《娛樂昇平》譜曲,由廣東粵劇院演員演唱的表演唱,其內容就是反映改革開放後廣東農村的新氣象。

但後來歷年來的「春晚」卻無視這一事實。不但是拒絕上反映南方的節目,即使是有南方人的形象,也是以被醜化了的形象出現。除了上述的《北京歡迎你》中的被醜化成愚昧、庸俗之輩的來自廣東的一對新婚夫婦之外,就是《都市外鄉人》中歪曲廣東話,將「唔知」故意說成「母雞」等含有侮辱成分的「亮點」,簡直是直把肉麻當有趣。

這種地域歧視的做法,是極為不利於社會和諧的。實際上,地域歧視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文化現象。「歧視」就是「差別對待」,地域歧視就是基於地域差異而形成的一種「差別對待」。地域歧視同社會和諧背道而馳,它對和諧社會建設產生的消極影響和負面作用顯而易見。因為地域歧視違背了公平正義的基本準則,對被歧視者是不公平的,是缺乏正義的。一個存在地域歧視的社會,不能稱之為公平正義的社會。地域歧視也不利於建設誠信友愛的和諧社會。誠信要求社會成員自覺遵守社會規則、規章制度和公共秩序,友愛強調的則是要在全社會宣導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地域歧視則使人們彼此失去信任,由隔膜到隔絕,甚至相互敵視,嚴重者更可能會發展到引發紛爭,造成衝突。

地域歧視在中國由來已久,但卻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引起人們的強烈關注。尤其是央視「春晚」中所折射出來的地域歧視,更引起南方民眾的反感和焦慮。這不僅表明地域歧視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同時也說明文明意識在中國的日益覺醒,人們已經越來越不能容忍這種醜惡的社會現象,尤其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的提出,更是堅定了國人消除地域歧視,促進社會和諧的企盼。希望作為中央政府喉舌的中央電視台,能帶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