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穩”字當頭

胡錦濤提出的12字方針中,“穩”字出現兩次,中央高層對“穩”的期盼和看重由此可見一斑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舉行。這個中國規格最高的經濟會議吸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關注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未來一年採取怎樣的宏觀經濟政策,不光關乎本國的發展和民眾的福祉,同樣也將影響世界經濟的運行。

“穩”字當頭

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時間是過去十多年來最晚的一次。儘管比前年只晚兩天,已經引起諸多猜想。一位不願意具名的經濟學者表示,會議開得晚些或許說明“許多事情還沒有定下來”,而這背後,既表明了形勢和問題的複雜性,也表明了中央政府的謹慎態度。

好在會前陸續釋放的信息使焦躁的情緒有所平息。12月5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明年經濟工作聽取各方面意見。12月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經濟讓靈敏者嗅到了許多關於明年宏觀經濟政策動向的新鮮氣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定調,而在此之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經濟會議,其任務被認為是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

從這兩次相隔不過數天、且都是由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的重要會議已可看出明年宏觀經濟政策走勢。

“穩增長、調結構、保民生、促穩定。”12月5日,胡錦濤在講話中提出的12字排比句,立刻引發各界高度關注和密集討論。12字方針中,“穩”字出現兩次,中央高層對“穩”的期盼和看重由此可見一斑。

9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經濟會議,定調2012年將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強調要更加有預見性地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準確把握好調控的力度、節奏、重點,並根據形勢的變化及時作出預調、微調。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被列為明年重要的三項工作。

受內需不振、房地產調控和出口行業表現低迷的影響,再加上兩年前經濟刺激政策效果逐漸消退,中國的實體經濟正處於放緩的區間中。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GDP增速分別為9.7%、9.5%、9.1%,低於去年10%以上的水平,也低於1979年??2010年年均9.9%的高增速。

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的同一天,國家統計局發佈了11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當月CPI增幅回落到4.2%的全年最低點,工業生產增速從10月份的同比13.2%下降至12.4%,累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10月份的同比24.9%放緩至24.5%。

結合今年以來的各項經濟指標,業界普遍認同,中國經濟下行已成定勢。根據野村證券的預判,2012年下半年之前中國經濟將明顯減速,預期一季度實際GDP增速下降至同比7.5%,2012年經濟全年增長7.9%。

據上述不願透露姓名的經濟學者判斷,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可能在8%以上。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明年經濟增長將會降至9%以下。

“穩增長”主調已定,經濟整體下行已無懸念。但對已經高速奔跑了數十年的中國經濟列車要降到什麼水平才比較安全、明年貨幣政策收緊還是放鬆等問題,學界仍有不同聲音。

王小魯認為,目前經濟出現的下行是不可避免的,大家要接受這個下降。現在看來,下行依然是軟著陸的趨勢,明年增長率如果降到8%也沒什麼了不起。

他同時提出,明年的宏觀調控政策要適度,一定不能過度寬鬆。

“如果為了拉動經濟,再搞一輪寬鬆政策,再搞一輪刺激經濟,會形成惡性循環,對中國經濟的傷害更大。直到今天我們還在吞過去過度寬鬆的信貸政策帶來的苦果。對抗通脹其實是個痛苦的過程。”王小魯說。

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增長低於10%有人就驚呼不好,經濟滑坡了。事實上,中國經濟增速適度下行對整體經濟是有好處的,有助於我們調整經濟結構,有助於減少人民幣升值壓力。

他說,十二五規劃定的是五年間GDP平均增幅7%,有的年頭高一點,有的年頭低一點,都是正常的,應該允許經濟增長有波動。

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則建議,由於通脹壓力總體趨緩,總的來說,2012年貨幣政策至少會向中性回歸,甚至在明顯的貨幣政策操作手段上可以適度放鬆。

促民生提內需

中央政治局會議將“著力擴大內需”放在明年四項著力工作之首,明確強調要著力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完善促進消費的政策,努力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關於體現中國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有許多個版本。但無論從哪一個版本看,中國目前的基尼係數都已超過了國際公認的0.4的警戒線。長期研究收入分配問題的王小魯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由於數額巨大的灰色收入沒有被統計在內,再加上官方的統計數據跟實際尚存在一定誤差,因此,事實上的基尼係數高於目前統計數據顯現出來的水平。

針對收入分配格局的嚴重失衡直接導致了消費乏力、內需不振,華生提出,消費的本質是分配問題。當前,必須要下大力氣解決收入分配問題,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才可能提振內需,進而促進經濟發展。

上述不願具名的經濟學者直言不諱地指出,所謂促民生,振內需,就是要在切蛋糕時,多分給民眾一些,民眾手中有錢,消費才能提升。具體來說,就是要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中確定的,真正做到讓居民收入增加的幅度與GDP增幅同步,甚至超出。

“2012年要想真正做到中央提出的十二字方針,要想穩增長,促穩定,收入分配制度是個繞不過去的大問題。”他說。

從2011年的總體情況看,居民收入增幅未必能全面跑贏GDP。2011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3.7%,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6%。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從2005至2010年,居民收入增幅均未全面跑贏GDP增幅。

保證就業是確保居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要保證就業,就需要為提供了絕大多數就業崗位的中小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今年以來,由於受國際經濟形勢蕭條、國際需求萎靡、國內貨幣政策收緊、融資困難等因素影響,中小企業整體經營狀況不佳。尤其是在溫州和鄂爾多斯(600295,股吧)等地,引發了部分中小企業破產、老闆“跑路”等現象。

李雪松認為,2012年的積極財政政策與今年相比,將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方向性調整,即通過結構性減稅減輕服務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小企業的負擔。

從今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中將開展營業稅轉增值稅改革試點。這一改革最主要目的就是減少企業稅負。

上述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學者表示,中國財政收入已經達到十萬億元的規模,從財力上看,現在正是結構性減稅的良機。

“結構性減稅,表面上看政府的收入減少了,但是企業的效益好了,就業增加了,居民收入增加了,最終是全社會受益。”他表示。

完善社保制度、提高覆蓋面是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的另一個有效措施。社保原本是通過再分配手段來減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但在目前的中國,由於社保制度碎片化(公務員及事業單位人員、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因身份不同享受不同的養老保險)、覆蓋面過低(真正需要社保的中低收入者尤其是農民工,社保參與率仍然過低)等因素,社保反而加大了收入差距,起到了逆調節的作用。

2012年,在經歷了30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之後,如何讓老百姓更好地分享發展紅利、如何使中國經濟獲得可持續的增長,將考驗中國政府的智慧和魄力。

(章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