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悄然變“假日”

【新華社海口6月22日電】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到來。說起端午,常常讓人聯想到吃粽子、劃龍舟、插艾草等一些傳統習俗。如今,端午、中秋等節日已悄然變成“假日”,專家呼籲這些傳統節日多些文化內涵。

“一些傳統節日,基本上只剩下‘吃’了,如元宵節吃元宵,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海南大學教授王毅武感嘆道。甚至對於年輕人來說,連吃粽子都只是一個“禮節”而已。“其實,吃粽子就是意思一下,表示過了這個節。”海南大學大四學生張一鳴笑著說。

記者走訪了海口市幾家大型商場和超市,看到很多超市門口醒目地寫著“別忘了6月23日端午節”。這似乎在提醒市民不要忘了這個傳統的節日。一位正在超市買粽子的秦女士告訴記者:“家裏多多少少會買點吧,但自己不會做,也沒時間做,端午放假要好好休息。”

中國傳統節日悄然變為“假日”,這似乎是很多人共同的感受。記者隨機採訪了海口市的很多市民,大家都表示,端午假期可能就是待在家裏休息,或者和朋友聚會。

採訪中還發現,對很多年輕人來說,端午節放假三天就如一個加長版的週末,並沒有特別的節日氣氛或過節打算。張一鳴說:“端午節還沒什麼打算,況且連著週末,所以就跟週末過法差不多,比如待在家裏看看電視,或者出去玩,也沒什麼特別的。”

24歲的林雅在海南一家房地產公司工作,她告訴記者,“小時候還會和外婆一塊摘粽葉、包粽子,如今爸媽也不會做,都不知道家裏的粽子哪兒來的,也許是親戚朋友送的,或超市買的吧。”

王毅武說:“端午節的背後是中華文化幾千年的沉澱,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粽子節’,這裡面其實承載了很多文化的精神意義上的內容,值得我們去學習和體會。”

他認為,中國傳統節日中的文化底蘊正逐漸從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的記憶中消失,如清明節的踏青、中秋節的賞月、端午節的祛病消災等。傳統節日似乎變成了只會吃或玩的“假日”了,而節日中真正蘊含的文化內涵卻漸漸簡化和消逝。

王毅武建議,傳統節日不能只等同於“飲食節”,而應該挖掘其精神內涵和文化傳統,培養年輕人的民族文化認同感,讓更多年輕人接觸各種傳統節日文化和民俗等,更多地去思考節日中蘊含的文化內涵。

有關專家認為,在豐富端午節等傳統文化節日的內涵時,政府需要依託民俗學會等民間機構,通過鄉土教材、光碟等傳統材料等教育和引導民眾在傳承中發展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