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也應協助澳門加入「十加一」自貿區 中央也應協助澳門加入「十加一」自貿區

倫敦奧運即將開幕,中國奧運代表團已經公佈了全體團員名單,中國香港和中華臺北代表團也正在厲兵秣馬,準備出征。而澳門由於不是國際奧委會的成員,在連在自己國家首都北京舉辦的奧運都不得其門而入的情況下,在其他國家舉辦的奧運,就當然更是被拒之門外,繼續吟唱「斯人獨憔悴」。

就在這「一個中國」的兩岸四地,獨有澳門陷於邊緣化的傷感時刻,國家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高虎城前日在《香港高峰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長期以來,中央政府積極支持香港參與多邊和區域的經濟合作。近期,將以支持香港參與東亞區域合作為重點,優先推動香港加入內地已簽署的自貿區協定,並在今後對外商談自貿區時,更兼顧香港的利益和訴求。高虎城續指,香港更加深入地參與東亞區域經濟合作,對區域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在貨物貿易方面,香港自產產品不會對東亞各國市場造成沖擊;在服務貿易領域,香港可根據東亞各國的利益訴求,進一步擴大其市場範圍;在投資領域,香港的加入有助一些國家籌集更多的資金,用於區域內的經濟建設、發展。高虎城還認為,這符合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和變化,有利於香港與東亞各國進一步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合作共贏。因此,建議香港以中國的單獨關稅區身份,首先加入中國東盟自貿區(即「十加一」),為東亞區域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在「一個中國」架構下的兩岸四地都是「WTO」會員體(當然,中國是以主權國家身份參加,「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及台澎金馬經濟體又稱「中華臺北」是以地區經濟體身份參加)的情況下,高虎城在談及「加入十加一」話題時,只提香港而未提澳門,有可能是因為《香港高峰論壇》是在香港召開,而且近來香港不少知名人士也表達了香港應當加入「十加一」的強烈意願,因而他在主場上對東道主說的禮貌話;而澳門則一直無人提起「十加一」的話題,因而不能「越殂代皰」地為澳門說話。但也不排除,中央至少是商務部可能是對澳門是否也應加入「十加一」的問題,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盲區,認為澳門並無多少自產產品,故而並不存在著加入「十加一」的必要性或急迫性。

這後一個問題,確實是一個問題。實際上,直到目前為止,除了筆者曾經提出,中央應在內地已分別與港澳簽署「CEPA」,海峽兩岸也已簽署「ECFA」的基礎上,促成台灣分別與港澳簽署類似「ECFA」的準自由貿易協議,使得「一個中國」架構下的兩岸四地形成「中華經濟體」,並在此基礎上,促成港澳分別加入「十加一」及「十加三」,以增強港澳在東南亞及東亞地區的競爭力之外,好像沒有幾人關注此問題。惜乎筆者人微言輕,沒有引起有關方面的注意。

但在香港而言,正如前述,近來已有多人發表論文,鼓吹香港應該與台灣簽署「ECFA」,並加入「十加一」及「十加三」。而在台灣而言,馬政府之所以要急於與大陸洽簽「ECPA」,就是因為有鑑於「十加一」已經啟動,「十加三」即將生效當中,台灣如不參與,就將在東南亞、東亞的貿易競爭中被陷於邊緣化,大為削弱競爭力。就以台灣引以為傲的面板製造業來說,大陸有十三億人口 ,是全球最大的面板消費市場,主要是向台灣和南韓採購。但在中國大陸與南韓建立自貿區後,南韓面板輸入中國大陸的海關稅率將大為降低;倘若台灣不與大陸簽署「ECFA」,台灣面板輸往大陸就仍將維持較高的海關稅率,無法與南韓競爭。雖然大陸為了實施「送大禮」的對台政策,對赴台採購面板的廠商給予補貼,但長久下去不是辦法,將會遭到南韓向「WTO」提訴違反「反補貼」原則。而馬英九更是向台灣民眾表示,台灣與大陸簽署「ECFA」後,就可以此作為踏腳石,加入「十加一」和「十加三」,與東盟各國及韓、日建立自貿區,進而與歐美各國洽談自貿區協議。

連被視為「無能」的馬英九都有此戰略眼光,澳門特區卻對加入「十加一」、「十加三」的議題一直並不熱心,甚至是從未提起。如果澳門特區不作主動,中央就以為澳門特區並不需要,因而會在規劃協助香港特區進入東盟自貿區時,沒有將澳門特區也納入。這樣,就將會重演因為中國澳門無法加入國際奧委會及「APEC」,因而在國際奧運的賽場上,五星紅旗、香港區旗、中華奧委會旗迎風飄揚,「一個中國」架構下就獨缺澳門區旗,及當中國國家主席與「APEC」各會員國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及香港特首、台灣領導人的代表「排排企」大合照之際,獨缺澳門特首,從而未能充分凸顯澳門已經回歸,並在國際事務上發揮影響力,充分體現「一國兩制」好處的一幕。

更糟的是,如果說,澳門未能加入國際奧委會及「APEC」,是出於葡國的主客觀原因,並不是中國中央政府的責任的話--當年葡國在澳門參加「WTO」的前身--「GATT」,通過中葡聯合聯絡小組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促成澳門「入關」的情況下,卻不關心澳門加入國際奧委會及「APEC」的問題,其中葡國應負主動責任的加入國際奧委會的問題,是因為薩馬蘭奇前主席為了反對其家鄉鬧脫離西班牙的「獨立公投」,而主導修改會章,改為只吸收主權國家為會員,從而令澳門被拒於門外;而在「APEC」方面,由於其稱謂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葡國是歐洲國家,沒有參與權,因而就乾脆也不管澳門的參與問題。但英國同樣也不是亞太國家,卻讓香港入了會。相比之下,澳門真是「多得佢唔少」。到澳門回歸後,中國中央政府可以為澳門特區出面申請之時,「APEC」卻又作出決議,在十年內不再吸收新會員,中央政府也就使不上力。不過,現在「十年」期限已屆滿,中央政府是有必要考慮協助「中國澳門」加入「APEC」的問題,使得澳門特首不會繼續缺席具有「國家統一」意義的「APEC」會員體領導人「排排企」大合照場景。

由此,中央政府應吸取當年葡國不主動的教訓,更應要展示「一碗水端平」,避免「大香港小澳門」,在積極運作香港特區加入「十加一」時,也同時運作澳門加入「十加一」。誠然,澳門沒有甚麼自產產品,可能在工業貿易方面實質作用不大,但政治象徵意義卻是很大,至少是在凸顯「國家統一」方面。既然內地已與澳門簽署了「ECPA」並連簽了九個補充協議,日後還將會有一系列新的補充協議簽署,也既然兩岸之間也已簽署了「CEFA」,在協助香港特區加入「十加一」時,就更應注意「金甌無缺」,讓澳門特區也能參加,並進一步凸顯「一國兩制」在澳門特區的成就。何況,也並不完全沒有實質作用,既然中央政府給予澳門經濟發展的定位之一是「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在東南亞各國紛紛設立賭場的情況下,澳門倘若仍然置身自外,就難以競爭。而且,還可藉著這個台階,澳門特區進一步與也是「WTO」會員體的葡語國家簽署自貿區協議,就更有利於「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平臺」的運作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