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方叫停有償服務

在觀察家看來,《通知》中的用詞是“分步驟停止一切”,表明中央軍委已痛下決心全面停止有償服務,沒有商量的餘地。時間表,路線圖和實施細則或將隨後公佈。

近日,中央軍委印發《關於軍隊和武警部隊全面停止有償服務活動的通知》(下簡稱《通知》),規定自《通知》下發之日起,所有單位一律不得新上專案、新簽合同開展對外有償服務活動,凡已到期的對外有償服務合同不得再續簽,能夠協商解除軍地合同協議的專案立即停止。

3月31日,與國防部召開例行記者會同步,幾張落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直屬機關撤銷企業職工服務管理中心”的房屋回收封存條,出現在北京市海澱區西三環中路新興橋西南角的海軍司令部大院四周的商業門面房上,顯得格外醒目。

與海軍司令部隔路相望的空軍司令部四周的商業門面房亦有收回封存鋪面。這是中央軍委印發《通知》後,兩大軍種機關大院落實該《通知》的動作。實際上,火箭軍部隊、武警、軍隊大單位等解放軍駐京機構亦在動作。有的駐京邊遠機關已完成空餘房產收回封存工作,並重新加築圍牆。

與此同時,中部戰區天津片區駐軍單位,作為停止“有償服務”的試點開始先行先試,這表明全面停止軍隊有償服務已經開始。

有償服務這些年

軍隊有償服務作為一種特殊的軍事經濟活動,由來已久。

早在戰爭年代,毛澤東就為軍隊規定了“既是戰鬥隊,又是工作隊、生產隊”的三大任務。1949年後,中國軍隊仍然保留了參與經濟活動的傳統。但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軍隊的經濟活動只限於軍隊企業化工廠、軍辦小廠礦和農副產品加工作坊、軍隊農場、軍人服務社、鐵道兵和基建工程兵(已撤銷)五大類。從總體上說,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軍隊經濟活動,是以自給性為特徵的。

從自給性向營利性轉化,始於1985年,此後開始了長達14年的軍隊大辦企業、大經商時期。上世紀80年代後期,一些部隊開始為社會提供服務,並收取一定的費用。

軍隊正式提供有償服務並全面鋪開,源自1992年。當年,中央軍委正式認可了有償服務的合法性,規定解放軍各部隊除奉命搶險救災外,平時支援地方建設,一律採取有償服務的形式。

由於軍隊興辦企業、經商引發了不少腐敗,甚至存在違法犯罪的嚴重問題,1998年7月21日,時任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在中央軍委常務會議上,明確要求軍隊必須停止一切經商活動,但軍隊一些保障性企業和福利性企業得以保留,此後演變為小範圍的軍內企事業單位對外有償服務。

若以1992年以檔形式正式確立有償服務算起,迄今已有24年。在此期間,軍隊有償服務依然延續了“大辦企業大經商”時期的做法,一些單位有償服務的攤子越鋪越大,投入的精力越來越多,甚至不乏腐敗和違法犯罪等問題,既嚴重衝擊干擾了正常的戰備訓練秩序,又損害了軍人的形象,破壞了風氣。

儘管軍隊有償服務是官方和軍方的正式說法,但此次《通知》並未提及有償服務的範圍,亦未明確如何界定何為有償服務。

一位元軍內專家說,軍隊對外有償服務指利用軍隊資源在保障軍隊服務的同時,將一些多餘的資源向社會開放提供服務,並收取一定的使用費用。軍方開展的有償服務被限定在通信、人才培訓、文化、倉儲、科技、招接待、醫療、基建營房工程技術、空餘房地產出租等11個領域。

其中,空餘房產出租是近幾年最直觀的有償服務形式。本文開頭提及的開始清理的空軍司令部大院、海軍司令部大院的空餘房產,就是在不同時期出租給地方的。

在上述11個領域中,最典型的是軍隊醫院、軍隊院校、軍隊科研機構、軍隊倉庫、碼頭和文藝單位(文工團等)。

以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為代表的軍隊醫院序列的各類特色專家門診服務,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面向社會開放。如今,這些醫院服務的物件,90%以上是地方人員。

而研究機構和軍隊院校亦不甘落後,幾乎每個軍隊院校均有對外合作創收的項目: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舉辦各類培訓班;軍事醫學出版機構搭車出版教材;解放軍資訊工程大學與通信企業進行戰略合作,同時與地方大學開展交叉學科人才的培養;解放軍理工大學工程兵工程學院將精確爆破的專業優勢發揮至極致,近年來大學爆破團隊先後完成了上海洋山港、地震災區高危建築、國家節能減排等爆破任務,創下多項全國爆破紀錄,被稱為“天下第一爆”。

一些作戰部隊由於駐紮在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碼頭附近,他們將倉庫出租,或者進行運輸的有償服務。一位軍內人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在這場軍隊提供有償服務的潮流中,任何有資源的單位和個人,都不願被落下。

各類文工團則進行商業演出,合資合作拍片,軍隊報紙和期刊則拉廣告拿提成,並且搞攤派。一位原蘭州軍區政治部宣傳幹事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此前要想在軍內某知名報紙上刊登通訊稿件,必須花錢。上世紀90年代,他曾經為一篇稿子的刊發,奉命在京協調一個月。

解放軍各軍械所亦在有償服務領域經營得有聲有色。總裝備部(現更名為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第七四五三工廠機動車檢測場,對外的名稱為“北京市德安汽車修理廠德安利民機動車檢測場”,地處北京市東城區安德里北街,是北京市唯一一家在三環內的機動車檢測場。

《中國新聞週刊》調查發現,在軍隊提供有償服務的11個領域中,大多數依託空餘房產出租,機關營房四周理髮、餐飲、酒店林立,人員構成複雜。

軍隊醫院面最廣

目前,解放軍及武警部隊共有在編醫院112所,跨軍、師、團三個等級。解放軍總醫院為軍級,各軍兵種和武警總醫院為師級,駐軍醫院為團級。

軍隊醫院除了全面向社會提供醫療診治有償服務外,各類繼續教育、培訓班亦是有償服務的專案。比如,301醫院繼續教育機構開辦中國市地醫院院長培訓班,該院的腫瘤、心臟等特色科室也開展培訓班,該院還與地方醫院共建遠端醫療等合作項目。

各軍隊醫院紛紛效仿,在各自特色、優勢科室擴大規模方面大做文章。在地方,軍隊醫院的牌子意味著信譽和高超的技術。

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作戰理論與條令研究部原部長張世平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那些被保留的提供對外有償服務的單位中,部分單位有利用有償服務打擦邊球的現象,違規變相搞生產經營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地方上大量打著“軍”字旗號的非法醫療機構和行醫行為有氾濫之勢。解放軍總後勤部(現更名為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部2004-2009年間,陸續接到並受理了214起不法分子冒充軍隊單位和個人制售藥品的案件。僅2009年,總後向資訊產業部(現為工信部)移送了100個假軍醫網站,其中有些已關閉,有些則改頭換面存在。

很多涉軍的非法醫療活動中,地方政府部門出於軍隊的保密性和特殊性,對假借軍隊名義的非法醫療機構缺乏鑒別力,使得非法醫療機構處於權力真空地帶,游離於軍隊和地方政府的監管之外。

在很多類似案件中,不乏軍隊醫療單位私自科室承包、容留無資質人員行醫的現象。即使在提供正規有償服務的軍隊醫院,上世紀90年代初醫療市場化改革後,醫療服務也成了追逐利益的商業行為。和地方醫院相似,多數軍隊醫院的藥品收入占醫療總收入的一半以上。

軍隊醫院長達24年的有償服務,使得對外服務專案急劇擴張,特色科室的專家醫護人員也風光一時。

“某些軍隊醫院偏重開特色科室,搞創收,忽視為軍人服務宗旨,基層部隊反映很強烈。”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的一位基層士官向《中國新聞週刊》抱怨說,儘管軍隊醫院設有軍人優先視窗,但往往人滿為患,就診的效果不好,有的甚至轉投地方醫院。

儘管從4月1日起,發放了多年的獎金福利在部隊醫院被叫停,各醫院幹部調配也暫時凍結,但部隊醫院停止有償服務到底怎麼實施,目前還沒有細則出臺。

作為軍委中部戰區試點的天津片區,也在等細則,現在唯一能做的只是叫停門面房和房產的出租,以及對外合作的醫療專案。

走軍民融合之路

對於軍隊有償服務,早在1999 年3 月,軍委層面對其未來的影響就有預判,當時四總部聯合頒發了《軍隊事業單位對外有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對有償服務活動進行認真清理整頓,重新審核。軍方把不經商政策出臺以後逐步規範起來的有償服務活動,定位為非經營性的特殊軍事經濟活動。

對各大軍區、軍兵種單位和軍事院校從事對外有償服務,總後勤部採取許可證管理制度,只有持有對外有償服務許可證的軍事單位才被允許面向社會,許可證由各大軍區級單位辦理,總後核發。

這在當年算是鉗制有償服務再步軍隊經商後塵的最嚴厲監管。然而,事與願違,軍隊一旦涉足經營活動,就一發而不可收,儘管2005年、2006年、2008年全軍、武警分別對有償服務做過排查摸底,但依然遏制不住膨脹,最終亂象叢生。

10年後的2009年6月至11月底,原總政治部、總後勤部聯合發文,在全軍團以上單位,以及各類企事業單位開展“小金庫”治理,重點治理對象首當其衝便是軍隊提供對外有償服務單位。

在“小金庫”清理活動結束之後,緊接著便是11月中旬原四總部頒發的《關於加強軍隊單位對外有償服務管理若干問題的意見》,該意見從4個方面提出了11條具體措施和要求。一是嚴格控制範圍和規模,將軍隊對外有償服務嚴格限制在通信、人才培訓、文化、倉儲、科技、招接待、醫療、基建營房工程技術、空餘房地產出租等10個行業範圍內。二是改革完善對外有償服務專案審批和監督管理,由總部集中審批核發《許可證》。三是加強和完善經費收支管理,嚴格落實“收支兩條線”管理要求。四是嚴格落實管理責任,成立全軍對外有償服務管理工作領導小組。

2012年中共十八大前夕,穀俊山案發,掌握在原總後勤部的有關軍隊地產、房產開發經營的有償服務被順勢帶出。十八大後,解放軍反腐動作頻頻,很多均指向有償服務。自2013年始,部隊逐步開始做清理對外有償服務方面的工作。

2013年7月,部隊曾發出《關於清理軍隊單位對外有償服務發放勞務補貼的通知》,決定在全軍範圍內開展對外有償服務單位發放勞務補貼情況清理。2015年4月17日,全軍對外有償服務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全面開展軍隊對外有償服務清理摸底工作實施方案》,同時經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批准,開展全軍對外有償服務清理整頓。2015年11月26日,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提出下決心全面停止軍隊有償服務。

此次《通知》指出,中央軍委計畫用三年左右時間,分步驟停止軍隊和武警部隊一切有償服務活動。對於承擔國家賦予的社會保障任務,納入軍民融合發展體系。

“《通知》中的用詞是‘分步驟停止一切’,表明中央軍委已痛下決心全面停止,沒有商量的餘地,時間表,路線圖和實施細則或將隨後發出。”張世平說。

張世平認為,停止有償服務對軍隊建設有非常正面的作用。軍委檔中有“對於承擔國家賦予的社會保障任務,納入軍民融合發展體系”的定義,至於醫院、幹休所、招待所等後勤保障機構,能移交地方的就移交地方,走軍民融合之路。

軍隊醫院有其特殊性,將直接用於戰爭的醫療項目保留,比如槍傷、炸傷、燒傷、“三防”等編入野戰醫院序列,其他一切軍民通用的醫療機構完全可以剝離給地方,增加社會醫療資源,開設軍人視窗,真正把軍人優先落到實處。

剛剛開始叫停的軍隊空餘房產出租的動作表明,各軍兵種機關、作戰部隊、軍隊醫院、軍隊院校、科研機構、文藝單位均依法加快清理節奏,但有關法律及經濟補償或將成為一道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