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5月23日電】隨著互聯網消費金融及消費分期的飛速發展,不少中國大學生已形成提前消費觀念。融360大資料研究院23日發佈《2016年上半年大學生分期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稱,中國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及消費分期交易規模正不斷擴大,近三成大學生分期借貸資金來源於P2P(互聯網金融點對點借貸平臺)。
報告稱,2013年是中國大學生消費分期平臺的元年,此後進入爆發期。在融360統計的80家分期平臺中,近六成大學生消費分期平臺成立於2015年為56%。另外,於2013年及以前成立的平臺占比為17%,于2014年成立的平臺為27%。
風險投資作為企業快速成長的催化劑,也從側面反映出投資者對該行業前景的信心。在融360統計的80家分期平臺中,超三成分期付款平臺獲得風險投資為38%,可見大學生分期市場競爭激烈。
據教育部發佈的《中國高等教育品質報告》,2015年中國大學生在校人數達到3700萬,居世界首位,各類高校達到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大學生消費市場規模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預計未來中國大學生消費市場還將保持每年4%至5%的同比增長率。按此增速計算,2016年大學生消費市場規模預計可達4400億元。
報告顯示,從大學生分期資金來源看,P2P平臺所獲資金和企業創投機構初期投入資本是主要的途徑,其中以P2P平臺債權轉讓為借貸資金來源的平臺占比為28%,以自有資本或融資資金為主要資金來源的平臺占72%。
從大學生消費分期平臺成立城市分佈看,北京排名第一,有27家分期平臺。一方面,北京作為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具有良好的創業創新環境,另一方面,北京高校雲集,學生超前消費觀念強,成為大學生分期產品推廣的搖籃。另外,上海排名第二,共11家;深圳第三,共8家;杭州第四,共7家;南京和廣州並列第五,各有4家。由此可見,大學生消費分期平臺主要分佈在一二線經濟發達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