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漢5月24日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3日上午考察湖北十堰市民服務中心時強調,各地政務大廳要真正做到一站式辦結,簡政放權就是以政府讓利換取市場紅利。
一走進辦事大廳,迎面的牆上張貼的十堰市市直部門的“權力清單”,吸引了李克強的目光。他在此駐足,仔細向中心負責人詢問相關情況。
據介紹,目前十堰市行政類審批事項已從879項減到253項。通過這份“權力清單”,十堰市市直41個部門的253項行政審批事項一目了然,並列明各事項承諾辦結時限(工作日)、收費標準、辦理窗口等。
“沒有出現(群眾)在窗口辦完了,還得再到部門裡去辦的(情況)吧?”現場,李克強對此反復問道。此前有媒體報道,個別地方在簡政放權過程中,明放暗不放,出現“二傳手”現象,這引起總理的重視。
相關負責人告訴李克強,現在公眾可通過互聯網、手機APP、微信等方式在線查詢實時辦結情況,政府接受公眾動態監督,保證該放的徹底放,該減的徹底減,絕不打折扣。
李克強對此表示讚賞。他說,現在各地都建起了政務大廳或服務中心,這不是一個形式,而要真正做到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辦結。老百姓到了政務大廳,就不要讓他們再到政府部門跑腿。
李克強強調:“要堅決杜絕群眾和企業到窗口辦事後還需轉到後臺部門辦理的情況。”
除政府“權力清單”外,十堰市還在努力完善政府的責任、負面和收費三個清單,做到目錄之外無審批、清單之外無收費。如目前該市企業投資負面清單列舉了11類86項特別管理措施;再如審批服務事項收費清單列明涉及十堰市直12個部門40個收費事項,包括收費標準以及收費依據等。
“簡政放權就是以政府讓利換取市場紅利。”瞭解上述情況後,李克強說。
“現在企業設立需要幾天?”“投資類項目審批情況如何?”“現在辦事方便了麼?”記者注意到,李克強現場還頻頻與前來辦事的民眾交流,力圖從百姓切身體會中,感知基層對“放管服”改革的認知度和滿意度。
細察之下,李克強現場的關切直扣檢驗改革成效的關鍵。此前,李克強提出衡量簡政放權改革成效的三大標準:一要看改革後企業申請開辦的時間壓縮了多少;二要看投資項目審批提速了多少;三要看群眾辦事方便了多少。
當天一位前來申辦醫養結合事務的市民向李克強反映說,目前政府各項宏觀政策落實中還存在一些細節問題亟待解決時,李克強連續發問:“都有哪些細節問題?”“能否說得具體一些?”“具體存在什麼困難?”
得悉存在的具體困難後,李克強當即現場要求有關部門“對症下藥”加快研究解決方案。他鼓勵十堰要在現有政策框架下先行先試,為改革積極探索、積累經驗。(完)
李克強:發展地下管廊,避免城市動輒“開膛破肚”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4日在武漢考察時強調,要發展地下管廊,避免城市動輒“開膛破肚”。
24日上午,李克強來到武漢市中央商務區地下綜合管廊施工現場,考察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情況。該管廊是武漢市第一個綜合管廊系統,採用地下綜合管廊後,所有的管線擴容、維修及維護改造均在管廊內進行,對路面沒有任何影響,將有效消除“馬路拉鍊”等城市通病。
在工程施工現場,李克強強調,要積極有效拓展城市地下空間。他指出,我們的城市地上空間高樓林立,發展勢頭很好,但在地下空間利用的深度廣度上,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
“地下空間不僅是城市的‘裡子’,更是巨大潛在資源。你們要用好這一資源,拓展新空間,再造新武漢。”李克強說。
李克強強調,要積極探索PPP模式,通過完善回報機制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地下管廊建設,有效避免城市路面動輒“開膛破肚”,消除“馬路拉鍊”。發展地下管廊是城市品質提升重要舉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此前一天,李克強23日在武漢考察時,還赴專程武漢鋼鐵(集團)公司考察企業結構調整和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脫困發展情況。
在該公司設備老舊的煉鋼二分廠,隨著壓減產能,煉鋼車間內的一台轉爐已停產。據介紹,今年武鋼還將主動退出煉鋼產能442萬噸。李克強強調,化解過剩產能過程中,要保證企業多餘人員轉崗不下崗、轉業不失業,確有困難的人員社保要兜底。
“國企的根本出路在於改革!”李克強強調,現在許多國企搞各種參股,大都跟主業無關,層級多得有時連企業負責人自己都說不清楚,要瘦身健體須首先剝離非主業經營,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把主業做深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