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實施具有珠澳特色的兩地一檢模式

拱北海關與澳門特區海關昨日聯合舉行新聞發佈會,並同時在橫琴口岸啟動「珠澳陸路口岸小客車檢查結果參考互認」新作業模式。根據兩地海關商定,在實施該新作業模式後,在橫琴口岸與蓮花口岸,雙方海關通過資訊共用、執法互認,減少重複查驗。對經上述陸路口岸進出境的兩地牌小客車,在接受一方海關機檢檢查正常,且車輛保持按照規定路線行駛以及沒有異常停留的,另一方海關對駕駛員主動提交由檢查方海關加蓋專用印章的《來往澳門汽車進出境簽證簿》後,車輛一般情況下可免於第二次機檢。這是兩地海關全面貫徹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定》、《二零一四——二零一六年度內澳兩地海關合作計劃》,推進雙方執法合作的積極舉措,也是繼跨境貨物「綠色關鎖」以來,內地與澳門海關陸路口岸查驗結果參考互認的又一創舉。橫琴海關關長吳義榮形容這是珠澳口岸查驗機制創新的又一新起點,標誌著雙方在促進粵澳口岸通關事務合作,加強口岸跨境溝通協調,完善粵澳口岸聯絡協作機制,密切粵澳人員和經貿往來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在打造具有橫琴特色、與國際接軌的口岸查驗機制和通關模式,支援橫琴自貿片區建設上又邁出了新的步伐。

在香港還為高鐵的「一地兩檢」爭吵不已,而高鐵香港境內段的建設也因遭受反對派議員以「拉布」方式進行阻攔,使得高鐵的通車難如「蜀道」的時候,澳門這邊廂的蓮花口岸與橫琴口岸帶有「兩地一檢」性質的珠澳陸路口岸小客車檢查結果參考互認」新作業模式,卻是通過雙方友好協商,及實地實驗檢測,當然更是得到中央政府相關部門的同意及指導,而得以順利實施。事實證明,「澳門模式」是實施「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也是提高行政效率,加強特區與內地合作的可參考樣板,無愧於習近平主席所說的「風景這邊獨好」。而單就該模式的本身而言,具有珠澳特色的「一地兩檢」模式,也可作為香港實行「一地兩檢」方式作參考借鑒。

當然,就「珠澳陸路口岸小客車檢查結果參考互認」新作業模式的本身而言,也具有某些特殊意義。其一、在近期,可為未來澳門單牌車進入橫琴,解除澳門方面的疑慮及負擔,使之不但在法律上,而且在具體操作上都具有可行性,而提供了「先行先試」的經驗。而在中長期,則可將此經驗推廣到澳門與珠海之間的各個陸路口岸去,不但是汽車而且還是旅客,不但是現有的拱北--關閘,而且還有未來的港珠澳大橋港澳人工島(倘開通珠海與澳門之間的汽車通道,及建設口岸至九洲大道的專用橋樑,以舒緩拱北口岸汽車通道的話),粵澳新通道,及灣仔與內地之間海底隧道之間的海關檢驗,都可使用此模式,或是在此模式的基礎上,加以調整,創造對應適合的新模式。

實際上,從各種消息來源看,單牌車進入橫琴受阻而一再延遲實施,雖然原因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澳門蓮花口岸受土地面積,設施等限制,將難以應對急劇增加的過關汽車檢驗的負荷。——現時蓮花邊檢站周邊土地已有不同用途,蓮花口岸旁設有高壓天然氣管,對重建有一定制約,口岸東面正興建輕軌氹仔線,南面有高爾夫球場,西面是蓮花橋,而西北面是路氹城的生態保護區,擴建、重建都難,只能向高空發展、局部重建,此會影響現時的通關效率,施工期亦較長、造價較貴。在只能使用目前設備的情況下,蓮花口岸的汽車查驗通道肯定不夠用,將會造成堵塞,不但失去便民的意義,反而令雙牌車的「權益」受損。而且,澳門單牌車進出橫琴會否造成走私的氾濫,也是澳門特區政府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橫琴實行的是「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通關政策。目前,在進出橫琴大橋橋頭的二線關的車輛中,幾乎是不受檢查通行的,只有真正將二線「管住」了,才具備開放澳門單牌車進出橫琴的條件。而一旦對每輛進出橫琴的車都進行嚴格查驗,目前的通行能力則將會面臨重大考驗。此外,開放澳門單牌車進出橫琴,還需要解決兩地車險、駕照互認等技術性的問題。

因而可以推理,「珠澳陸路口岸小客車檢查結果參考互認」新作業模式的實施,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澳門方面的疑慮。也就是說,實施「兩地一檢」的方式,由橫琴口岸的海關負責通關檢驗,澳門方面則無需增建相應設施,並按照目前的作業方式,「一切照舊」地操作,以減輕澳門方面的負擔,並以此來促使澳門方面尤其是海關的「點頭認可」。至於對「走私」的疑慮,從相關報導看,橫琴海關所使用的掃描設備,清晰度很高,走私者不易混淆過關。

倘澳門海關滿意並信任該新通關檢驗模式,對與日後粵澳新通道及灣仔—內港海底隧道的海關檢驗,也可提供作參考。實際上,從地理態勢看,粵澳新通道預定作為口岸的土地頗為狹窄,兩地海關要分開檢查較為困難。還有正在論證中的灣仔-內港海底隧道,澳門方面已無土地可以興建口岸,口岸只能是在土地尚算較為寬裕的灣仔一邊興建。在此情況下,澳門海關的檢查作業,也就只能是採用橫琴模式,由珠海一側進行單方查驗,澳門一方則予以完全信任。

但即使如此,仍然還將會有一些疑慮。比如,在未來實施單牌入橫琴後,及橫琴正式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通關政策後,昨日在橫琴口岸啟動的「珠澳陸路口岸小客車檢查結果參考互認」新作業模式,是否或後移到大橋口?而在目前,在進出橫琴大橋橋頭的二線關的車輛中,幾乎是不受檢查通行的。

還有,在澳門的二十多萬輛機動車中,有超過五成是電單車,這部分電單車是否也允許單牌進入橫琴?倘是按照珠海禁止電單車在市區通行的規定,禁止澳門電單車進入橫琴,說不好就將為澳門的反對派提供「相罵本」;反之,如果開放澳門電單車進入橫琴,可能珠海居民又將會有何感想?

另有一個澳門特區與內地海關的規範完全不同的問題必須解決。比如內地海關對旅客攜帶過關物品的限制較嚴,有一些物品是不準攜帶進出境的,而澳門特區的法律則寬鬆得多,除違反《維護國家安全法》的物品及受保護珍稀動植物,以及槍支彈藥、爆炸器材等之外,其他物品並不限制。另外,按照基本法規定,中國澳門是「WTO」的單獨成員體,在海關監管上必須與作為「WTO」國家主權成員的中國有所區隔。而且基本法規定,澳門是自由港,在關稅稅則上與不是自由港的中國內地也有所區隔。因此,實施「兩地一檢」或「一地兩檢」,還需妥善解決上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