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在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此語在蔡英文 的駐日人事安排上,似乎是得到驗證。那就是「英政府」的「駐日代表」謝長廷,與「亞東協會」會長邱義仁,原本是「貓狗關係」,但蔡英文卻硬是將兩人擺合在一起,從而實践「沒有永遠的敵人」。
實際上,謝長廷與「新潮流系」的矛盾,極為尖銳。早在一九九四年的台北市長選舉黨內初選中,謝長廷就與「新潮流系」結下了極深的仇隙,一直沒有解開過。到二零零七年的「總統」和「立委」黨內初選,謝長廷再與時任民進黨主席的游錫堃合作,發起「手術刀行動」,將「新潮流系」及與其立場相近的黨籍「立委」參選參選人打成「十一寇」,結果十二名參選人幾乎全部慘遭滑鐵盧,只有李文忠一人僥倖過關(但在正式選舉中還是落選了),這就惹得「新潮流系」對謝長廷的仇恨更深。因而在二零零八年「總統」大選中,曾兩度為陳水扁成功操盤的「新系」,堅決拒絕進駐謝長廷總統總部,也有說是謝長廷未向「新系」熟悉選戰的人士作出邀請。
今次蔡英文為何要將謝長廷和「新潮流系」的元老邱義仁硬扯在一起?傳說紛紜。其中一種說法,是謝長廷在求任海基會董事長而不得之後,仗著自己曾在日本留過學,主動要求出任「駐日代表」。他的盤算,既是要遠離台北權力中心,避免蔡英文對他產生「臥榻之側」的戒心,也是希望能籍著駐日的方便,伺機與中國大陸駐日人員接觸,以架設兩岸「橋樑」。而正是這後一點,讓蔡英文擔心他「和中」,在日本暗中與中方人員往來,因而找了個在兩岸關係的立場態度上極為僵硬的邱義仁,在他的後方進行牽制。
實際上,「亞東協會」的性質,相當於台灣「外交部」的「日本司」,但又不全然。它是一具有民間性質的人民團體機構,實際上由「外交部」主導運作,在台灣地區與日本關係上擔任居間協調、溝通及交涉之角色,主要聯繫對象為日本的財團法人交流協會。其成立背景,是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九日,日本與中國建交並即時宣布與台灣當局「斷交」,日本為了繼續保持與台灣當局的某些聯繫,於同年十二月一日成立「財團法人交流協會(以下稱「交協」)」;台灣當局隨即與翌日成立「亞東關係協會(以下稱「亞東協會」)」,並在二十日由「內政部」核准。「亞東協會」與「交協」作為台灣地區與日本間事務的溝通與互動平臺,繼續維持雙邊經貿、文化交流、技術合作等非政府間實務關係。其後,於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簽署《互設駐外辦事處協議書》,據此「亞東協會」陸續在東京、大阪、福岡、橫濱、那霸、札幌六地,「交協」在臺北、高雄兩地設立辦事處。 「亞東協會」雖屬「內政部」登記的人民團體,實質上是由「外交部」及「經濟部」派員組成,執行「外交部」對日相關業務。「外交部」為配合「政府」組織改造,,推動「亞東協會」的法制化,於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四日修正《外交部組織法》條文,於第七條明定「外交部得委託特定團體處理涉外事務」,除維持「東亞協會」為人民團體地位之外,並依據該法條委託「亞東協會」辦理日本相關事務,確立「外交部」與「亞東協會」之間的「委託」與「受委託」的相互關係。「外交部」相關部門組織亦進行調整,「亞東協會」改隸「外交部」,「亞東協會」職員由「外交部」亞東太平洋司職員兼任。由此可見,邱義仁已經成為謝長廷的上司,至少是其「後方指揮部」頭頭。
或許,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蔡英文要搞好與日本的關係,才出此舉。實際上,蔡英文十分重視與日本的關係,甚至超逾與美國的關係,因而兩者間存在著「不對稱」的狀況——謝長廷曾任民進黨主席和「行政院長」,邱義仁曾任「行政院」副院長及「總統府」、「國安會」、「行政院」和民進黨秘書長(因而有「永遠的秘書長」之稱),均是正、副「國級」的人馬。而「駐美代表」高碩泰則是副部長級,很不平衡。據說,是吳釗燮當年「扁朝」任「駐美代表」時,高碩泰為「副代表」,兩人合作愉快,因而向蔡英文建議用他,而吳釗燮則可在後方指導並予以「補強」。
尤其是因為邱義仁不願出任「國安會」秘書長,迫使蔡英文臨時「變陣」,讓原定安排出任「總統府」秘書長的吳釗燮,改任「國安會」秘書長後,反而「錯有錯著」,吳釗燮可以隨時到美國做高碩泰的「慈禧太后」。實際上,按照美國國務院的不成文慣例,「總統府」秘書長是不能到訪美國的,而「國安會」秘書長則無此限制。因此,說不好就在幾天之後,吳釗燮將會專程跑到美國一趟,為蔡英文六月下旬出訪「過境」美國時的「禮遇」進行打點。
蔡英如此重視對日關係,可能是感到日本不如美國那樣信任民進黨。實際上,在她於去年訪問美國之後,已經獲得美國的的支持。倘不是如此,即使是有「太陽花學運」之後的大環境,蔡英文要當選也不那麼容易。美國要推行「重返亞太」,主要目標就是要圍堵中國大陸。因而蔡英文對與美國關係較為放心。而日本則不然,雖然日本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仍然緊張,但近來已有放緩的調整傾向,委任「知華派」橫井裕為駐華大使,蔡英文必須加倍努力。當然,此舉也有安撫「老台獨」的意思,因為「老台獨」就如李登輝一樣,在日治時代出生並接受教育,滿腦子的「皇民「思想。因而老「台獨」多是親日份子,並曾將日本作為「台獨基地」。這樣,就可使蔡英文在採取有別於陳水扁的兩岸政策時,消除「老台獨」的疑慮,並作補償平衡。
其實,邱義仁雖然是「新潮流系」的創「流」成員之一,並且也曾任過「新潮流系」的總召,但在「十一寇」事件之後,不但「新潮流系」因觀點不同而分為「南流」、「北流」,而且邱義仁本人也逐漸淡出「新潮流系」。尤其是在「巴新弊案」發生後,邱義仁對重返政壇了無興趣。雖然曾經安排蔡英文到訪日本,並聯絡安倍晉三的弟弟岸信夫與蔡英文會見。選後蔡英文認為只有他才能「鎮得住」局勢,要求他出任「國安會」秘書長,但他卻拒絕,連執掌智庫也不願幹。但為何「亞東協會」會長又願意出任呢?一來日本事務本來就是曾經留日的他的興趣,二來不用到「立法院」接受質詢,三來可能也與可以在後方「鎮住」謝長廷有關。
日本似乎對此安排十分敏感,當即決定安排NHK交響樂團到台灣演出,並邀請蔡英文出席欣賞。其意圖很明顯,就是先從敏感度較低的文化交流入手,逐步升級與台灣當局的實質關係。
這就難怪,蔡英文會在沖之鳥「護漁」問題上,會作出退讓妥協的決定了。但可能將會適得其反,使得本已對不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極不信任的中國大陸,對她更是充滿戒心。蔡英文要想在兩岸關係議題上「維持現狀」,將更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