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 “府”:堅持南海諸島主權沒改變

【中央社臺北12日電】南海仲裁案結果今天傍晚將出爐。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今天表示,政府對於南海諸島的主權立場非常堅持、沒有改變,也不需懷疑,政府對相關狀況也都有因應準備。

黃重諺下午接受媒體訪問時,除重申政府3原則外,對於仲裁案的相關訊息,政府各部門都會掌握,相關可能狀況也會有完整的評估與因應準備。

他說,總統蔡英文2014年回任黨主席後,請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召集國際法、海洋事務等相關專家組成專案團隊,就南海議題有系統的資訊彙整,研究分析,整體南海政策有兩個核心目標,一是堅守主權立場,二是確保國家戰略利益,包括確保太平島地位,維持海上巡護運補的能量等,確認相關作為、聲明都能站穩國內和國際法立場,適時回應不實攻擊,如放棄說、外力說等,這些過去政策團隊就在做。

黃重諺表示,總統這次出訪前,國安會曾召開兩次大型跨部會協調會議,就當前資訊的掌握,情勢預判評估、後續分工等凝聚共識;總統出訪後,也親自召開兩次會議進行討論,8日颱風當天,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也再度召開會議,確認12日結果出爐後的相關安排。

南海仲裁出爐  蔡政府立場受北京關注

南海仲裁結果否決南海九段線,並認定太平島是礁。分析認為,蔡政府對南海主權的立場,將成為大陸觀察兩岸關係的一部分;而北京戰略上仍採取兩岸先於區域,一中底線毫不退讓。

中國大陸宣稱的南海九段線是基於中華民國對十一段線的主張,兩者高度重疊。國際場域扯上兩岸關係,也是總統蔡英文上任後,繼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與巴拿馬運河擴建竣工儀式後,所面臨的第3項重要外交挑戰。

北京方面認為,蔡總統的就職演說並未直接回答兩岸關係的屬性,對岸進而以「未完成的答卷」形容。因此,蔡政府對仲裁結果的態度,將繼續被北京拿來做為檢視兩岸關係的一部分,並牽動兩岸關係未來走向。

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王高成向中央社表示,如果蔡政府對仲裁結果的態度模糊不清,大陸主張南海九段線的合法性就會鬆動,因此北京當然很希望台灣能與大陸的立場一致,更希望兩岸能夠合作。

蔡總統先前也說明兩岸政策原則是「有溝通、不挑釁、不會有意外」,並會「維持現狀」。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所長寇健文向中央社指出,新政府對南海主權的立場,一定會成為大陸「觀其行」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從北京當局近年來不斷軍事化所占領的南海島礁,並傳出可能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的消息,也揭示了北京在南海議題上雖期待台灣對南海主權的堅持,但更主動透過軍事力量威懾南海。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丁樹範觀察,蔡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就兩岸部分採取了「不會讓大陸跳腳,美國不會不接受」的說法,面對南海仲裁案,應該也會比照辦理,不致讓兩岸掀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