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之岳:「雙面間碟」的傳奇人生

他在延安時期刺殺毛澤東未遂,在解放後又刺殺劉少奇,兩次失敗後皆全身而退。他外貌和藹可親,卻被形容為「人面獸心」。他善於理財卻分文不取,一生兩袖清風。他在臺灣被尊稱為「調查局之父」。他主持粉碎了在日本的「臺灣共和國臨時政府」,讓「台獨」分子恨之入骨。他逮捕過李登輝。他迫降過辜寬敏。晚年他到大陸治病,被中共高層當貴賓接待,以至於有關他是「雙面間諜」的傳聞一度甚囂塵上。這個人,就是臺灣「調查局之父」沈之岳。

戴笠的「得力幹將」,康生的得意門生

沈之岳,1913年2月生於浙江省仙居縣。1933年進人上海復旦大學就讀後,沈之岳受共產黨同學耳濡目染,開始積極參與支援工人運動。之後作為罷工運動的帶頭者,被國民黨當局拘捕入獄。被捕後他從容自若地謊稱某個國民黨大員是自己的親戚,把一幫老特務唬得團團轉,使他免受了各種酷刑。真相大白後,戴笠認為沈之岳是奇才,遂說服他加入國民黨特務系統。

1937年春天,國共達成第二次合作協議,國民黨當局對中共仍顧忌猶深。戴笠認為沈之岳成熟穩重,足以承擔重任,命他加入中共組織,深入延安。—則潛伏到共黨組織的心臟捜集情報;二則找機會謀殺毛澤東、張聞天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只要殺掉一個,就算完成任務。

1938年4月,沈之岳化名沈輝,隨著一個教授訪問團來到延安。他自稱是訪問團中蕭致平教授的私人助手。由於蕭致平與毛澤東有私交,因此到達延安後一行人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的接見。後來,訪問團其餘人都離開了延安。只有沈之岳在騙取信任後,申請去延安的中國抗日紅軍大學(後改名中國人民抗曰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

在「抗大」期間,沈之岳任勞任怨、艱苦樸素、樂於助人,開會學習積極發言。時任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的康生認為他很出色,在「抗大」當著羅瑞卿(時任「抗大」教育長)的面表揚沈之岳,認為他是國統區來延安青年的表率。因康生的特別賞識,沈之岳在抗大加人了中國共產黨,畢業後任/說軍留守兵團中校參謀。

在延安與江青交往甚密

延安時期,沈之岳以優異的表現,升任為區隊長。他因「抗大」同學甚多,故與共產黨中央各機關要員交往密切。一面乘機介紹特務參加延安訓練機構受訓,一面捜集中共中央機密情報,密報戴笠。

後來,沈之岳甚至一度進入中共中央機要部門擔任收發工作。因長期在毛澤東身邊,漸漸地為毛澤東所熟悉,不久,就引起毛澤東的懷疑,於是把他外調到浙江白區工作,遠離延安。

值得一提的是,在延安,沈之岳還與江青(藍蘋)有過一段交往。沈之岳比江青遲半年進入延安。因為兩人都曾在上海從事工人運動並且被捕入獄,因此可說是舊相識,在延安相見感到分外親切。沈之岳籃球球藝精湛,在延安很引人注目,而且他還有一架「萊卡」相機,江青喜歡拍照,因此常和沈之岳在一起。

謀殺毛澤東未得逞,「皖南事變」害葉挺、項英

沈之岳雖在毛澤東身邊工作,但因延安成立了中央警衛營,加強了對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的保衛工作,使他難於下手。暗殺計畫一直未能得逞。

1939年,毛澤東派沈之岳到新四軍第三支隊,協助張雲逸工作。後隨葉挺、項英至江西,協助籌組新四軍司令部,並在閩浙贛邊區收編過去紅軍的「散兵餘黨」。在新四軍期間,沈之岳一邊替共產黨工作,一邊與戴笠派去的特務密切聯繫,暗中部署,捜集中共黨與軍中機密情報。

1941年1月5日,葉挺和項英率領新四軍北上至茂林時,遭到國民黨軍包圍襲擊,葉挺被國民黨扣押,項英等人遇害,新四軍番號被取消,是謂「皖南事變」對此事,一些史學家認為,皖南事變中就是沈之岳將新四軍動向的情報傳遞給戴笠的。

同年冬天,沈之岳回到重慶後受到蔣介石單獨召見,嘉勉有加。戴笠立即任命沈之岳為軍統局第一處科長。

1943年,軍統局成立東南特偵站,沈之岳當站長,沈之岳從後合走到了陽光的下面。共產黨那邊,也就瞞不住了。中共至此才得知他已為國民黨工作,從此視之為「叛徒」。

解放後,試圖刺殺劉少奇

1949年5月,浙江解放後,蔣介石父子十分擔心共產黨會對其進行報復,對蔣家毀家挖墳。沈之岳竟然「心有靈犀」,特地派人潛回蔣介石故鄉奉化,將蔣母墓、豐鎬房、報本堂、雪竇寺的諸多景物,拍成照片。在蔣氏父子憂慮之時,立刻呈上這份「特別的禮物」。蔣介石甚為稱讚。沈之岳的飛黃騰達自此而始。

此時,把持臺灣特工系統的蔣經國需要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首席特工」。數宗奇功,使沈之岳成為蔣氏父子頗為青睞的人選。

1950年5月,蔣介石任命沈之岳為「總統府資料組」石牌訓練班副主任,協助蔣經國辦理培養特務幹部的石牌訓練班。這是沈之岳與蔣經國關係愈趨緊密的時期。日後沈之岳任大陳防衛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的4年多時間裏,蔣經國與沈朝夕相處,漸漸感情深厚。

1956年底,沈之岳被派到香港,被任命為「中央委員會南方工作組組長」,直到1958年春,沈之岳結束了香港的任務回臺灣接任調查局副局長。1960年冬天,蔣氏父子又調沈之岳為「國防部情報局」副局長(「情報局」前身是軍統局、保密局),並兼任國民黨中央第二組副主任,連任「中央委員」16年。

1963年4月20日,沈之岳潛至澳門,設立特務機關,部署對大陸進行襲擾、情報活動,並試圖刺殺當時出訪柬埔寨的國家主席劉少奇。

時任公安部部長王芳回憶說:「這一回,沈之岳化名孫子超,在澳門新新酒店、同盟酒店各開一個房間,實際住在「中二組」澳門特一組的駐地。沈之岳離台前夕,我們就搞到沈入澳後活動任務、接見人員、與臺灣聯絡的信件和電報等情報,經我華南辦事處直送北京。當時,中央決策層曾考慮將沈之岳從澳門捉拿來大陸歸案,給蔣介石父子以顏色看看。後採取較緩和的措施,即由公安部通過外交途徑,將沈在澳門和一批特務的活動情況,通知澳葡當局,澳葡當局逮捕了一批特務,將沈之岳驅逐回台 」

1964年6月,沈之岳在蔣經國的極力推薦下,調任「調查局」局長。沈之岳由此獲得臺灣「調查局之父」的稱號。

1979年3月,沈之岳屆齡退休。但蔣經國不讓沈之岳離開身邊,聘其為「總統府國策顧問」後,立命隨從為沈在「總統府」蔣經國的辦公室隔壁設置連間的辦公室。直到蔣經國去世,沈之岳始終是國民黨當局最受倚重的特務系統元老。

蔣氏父子的心腹,回大陸竟受中共高層親自接待

1990年沈之岳罹患末期前列腺癌,又於1993年11月轉移擴散至肺部。這期間,沈之岳接受夫人的勸告,到北京尋訪名醫診治。

赴大陸旅行期間,沈之岳下榻北京釣魚臺國賓館。

中共方面曾有意接見沈之岳,但他客氣地婉拒了:「我來北京就是來看病,不為別的。」他堅持不接受大陸方面的招待,旅館費用全部自掏腰包。而往昔老同學張愛萍特意安排了明代名醫李時珍的後人為沈之岳治病,並到賓館和沈聊天。

大陸方面本著「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策。由中共高層接見了沈之岳,希望多瞭解沈之岳離開大陸後去臺灣期間的經歷——對大陸方面而言,臺灣時期沈之岳的記錄是一片空白。

1994年2月,沈之岳病逝臺北,享壽82歲。這名隱蔽戰中的人物,從此走進歷史,也帶走了許多不留存於任何檔案的秘密一他是國共兩黨兩軍潛伏陣營裏最大的謎題之一。

沈之岳昔日部屬池蘭森,在臺北刊載的追悼文章中有過這麼一段話:「……傳出中共前國防部長張愛萍對沈之岳先生的評語是:‘智勇雙全,治國有方,一事二主,兩邊無傷。’……」香港著名記者陸鏗在回憶錄裏也披露:「國民黨直至90年代中期才從……張愛萍挽聯中發現沈原來是一個潛伏在國府心臟、製造冤案以博取信任的陰謀家。」但張愛萍的挽聯語意模糊,寓褒於貶,不能確指——其一可以解釋為沈效忠國共兩黨,其二可以解釋為他臣事蔣家兩代。

沈之岳究竟是單純的「軍統特務」,還是「雙面間諜」,甚或是潛伏臺灣至死都未被國民黨發現的「紅色特工」?這樣的疑團,有待更多的史料公佈,有待更多的學者、讀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