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衛生局消息,電子醫療券毋須事先登記簡單方便,只須持身份證到已參加計劃的醫生處就診。
衛生局強調,2018年的電子醫療券比以往的紙本醫療券更簡單、方便和安全,除不用列印紙本醫療券,更毋須事先登記,合資格市民持身份證到已參加計劃的醫生處就診即可。而市民登記手提電話機號碼僅用於收取醫療券使用訊息、在網上移轉醫療券或查詢使用記錄。
今年特區政府透過電子醫療劵方式,向每位受益人發放六百澳門元補貼,使用期限延長至兩年,即最遲須於2020年4月30日使用。另外2018年度補貼計畫,僅限沒有接受政府資助的醫療人員參加。包括西醫、中醫、牙醫、治療師及診療輔助技術員,合資格居民無須列印醫療券,可持有效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到已加入計畫的醫療人員職業場所就診,透過醫療劵系統繳付診金。
2018年度醫療劵的受益人,為最遲於明年4月30日,持有效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居民,或持第二三/二00二號行政法規,生效前發出的澳門居民身份證,因身處澳門特區境外但長期無能力入住或入住醫療機構,或社會互助機構的情況,而無法換領智能身份證的居民。
受益人慾移轉醫療劵予合資格的父母子女和配偶,僅可移轉本人的600元補貼金額,醫生可幫忙將醫療劵轉移,市民亦可透過自助服務機醫療劵輔助中心等做轉移,操作較以往簡單。
至於2017年度醫療劵持續以紙本方式發放,使用期至2018年8月31日止。居民可於全澳42個點的自助服務機,印取2017年度醫療劵。
衛生局表示,過往採用的紙本醫療券除須到自助服務機列印醫療券外,亦須填寫個人資料和簽名等,為市民帶來不便,不符合智慧城市的建構。
有聲音認為,澳門醫療服務需要跟貼智慧城市、智慧醫療趨勢,相信電子醫療劵會為政府、業界、市民三方都帶來便利,雖然把使用9年的紙質版改為電子化,社會適應需時但熟悉後,對各方都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