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期北區一帶有部分路邊泊位被刪除,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表示,當局一向採取謹慎態度決定是否刪除路邊泊位,假如對社會整體利益帶來好處,包括擴濶行車道或解決交通黑點問題,他認為值得。
林衍新強調,當局刪除路邊泊位的決定主要遵循既定的原則,包括是否有利於社會整體利益,例如刪除數個泊車位後會提供多一條行車道。意味着可以每小時增加800輛汽車的流量,對整體交通帶來好處時更會取消有關泊位,假如對社會不會帶來太大利益,更要視乎現有泊位的需求情況。
他又指出,例如在筷子基北灣的交通黑點,目前附近的住宅樓宇已提供一定數量的公共停車場,而且距離不遠,在該區如果刪除部分路邊泊位能解決現場的交通黑點問題,認為是值得的,希望附近居民能諒解局方的決定。
對於近期懷疑再出現代客入咪錶的服務,林衍新回應指出,目前各區咪錶均有最長泊車時間限制,但任何人都可以入咪錶,因應公平使用公共泊車設施的原則,他希望使用路邊泊位的車主遵守最長泊車時間限制,為其他急於使用有關設施的駕駛者提供方便。
此外,林衍新表示,將透過科技提升本澳智慧公共交通服務,目前在新口岸區400個路邊輕型車泊位已安裝地感裝置,駕駛人士日後將透過網頁更快尋找到有地感裝置泊車區的空置車位。
交諮委在會上關注路邊輕型車咪錶泊位的地感裝置安裝情況。林衍新表示,新口岸區及南灣區一帶已陸續在輕型汽車泊車位安裝地感裝置,至目前為止已完成400個泊位的安裝,短期內會盡快開通相應的網絡訊息,居民可以透過相應網站,了解到各區已安裝地感裝置的泊車位空置率,有利於居民更快找到泊車位。
他表示,地感安裝主要是安裝在泊車位下的感應器,結合咪錶裝置及雲系統使用,當車位上有車停泊時,資料會透過咪錶裝置傳送到雲系統,交通事務局、交通廳、警方以及居民可以透過相應的途徑了解到相關泊位的使用狀況。他表示希望透過有關設備提升本澳的智慧公共交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