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再無「賭王」 何鴻燊謝幕

5月26日,「賭王」何鴻燊因病逝世,享年98歲。

他曾任第九至十一届全國政協常委,參與見證了中英、中葡談判,以及香港、澳門主權移交等重大歷史事件,擔任過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副主任,被外界譽爲「無冕澳督」「米飯班主」。

世紀商界梟雄、一代風流人物、多番愛國義舉,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的何鴻燊,要在同代人中找出更出彩的人設,恐怕很難了。

可以說,何鴻燊的傳奇人生是自身家世和大時代碰撞結合的産物。正如評論員任大剛所說:「瞭解了賭王,就理解了港澳歷史的多元與複雜。」要瞭解港澳,何鴻燊是一把鑰匙,是個繞不開的話題。在他身上,既有傳統中國文化的影子,也有西方文化的深厚痕迹;既有中西合璧,又有中西衝突。這樣的傳奇人生今後也很難被複製了。

如今,這個手握世紀大男主劇本的男人走了,一代傳奇就此謝幕。

落魄公子何九少

1921年,何鴻燊出身於當時香港四大家族之首的何東家族,在家裏排行老九,人稱何九少。

何氏一族的容貌都極爲出衆,這是因爲何鴻燊的曾祖父何仕文是一名來自荷蘭的猶太人。

所以,何鴻燊是個歐亞混血兒。

1842年香港開埠後,吸引了一批尋找商機的歐洲商人及冒險家來到香港,何仕文是其中之一,他於19世紀50年代後期抵達香港。

根據歷史記載,何仕文擁有自己的公司Bosman & Co,同時擁有部分香港大酒店的股權,還是黃埔船塢的董事。1869年何仕文任荷蘭領事,1888年入籍英國。

作爲香港開埠後第一代首富之家,何鴻燊從小過著衣食無憂的少爺生活。住別墅、坐豪車,上最好的學校——皇仁書院,當時就與霍英東成爲同學。像大多數富家子弟那樣,童年時期的何鴻燊不愛學習,荒廢學業,當時成績很差,被分在D班。

這樣的人生如果順利鋪陳下去,何鴻燊或許會沿著先輩們的路,成爲一名富有而平庸的買辦。

但13歲那年的家庭變故,讓何鴻燊迎來人生的第一次轉折。父親何世光與三位叔伯炒股血本無歸,家産全部化爲泡影。

幾位叔伯自殺身亡,父親則帶著何鴻燊的兩個哥哥逃亡至越南躲債,只丟下何鴻燊和母親在香港,飽受追債人的潔難。

從高峰處急速墜落,何鴻燊早皂便體驗到世態炎涼。

他曾回憶起一則家庭遭難後的辛酸往事:患上蛀牙的何鴻燊前往一位親戚的牙醫診所治病。牙醫親戚得知他沒有錢時,便陰陽怪氣地說道:「沒有錢?走吧,補什麽牙?乾脆把牙齒全部拔掉算了。」要知道,家道中落前,這位親戚每次來何家,總要設法逗何鴻燊開心,殷勤爲他檢查牙齒。

這件事給何鴻燊極大的刺激,「想不到人窮,親戚便如此勢利。經過家境變故後,我們一家人都感覺到人情冷暖,母親更是終日以淚洗面。我於是下决心要爭一口氣!」

於是,何鴻燊幡然醒悟,開始發奮讀書,成績突飛猛進,一下躥到第一名,獲得獎學金支付學費,還開創了書院D班學生考下獎學金的紀錄。後來,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大學理學院。

如果沒有戰爭,何鴻燊或許會和當時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大學畢業後成爲一名高級職員,拿份薪水,成家立業。

但是1941年,太平洋戰爭鉍發,香港淪陷,何鴻燊的人生再次發生變故,原本想靠讀書改變命運的他,不得不肄業。

此後,他便揣著10元港幣,以一個難民的身份來到澳門,開始他一生的闖蕩和艶遇。

愛「江山」,更愛美人

20歲的何鴻燊隻身來到龍蛇混雜的澳門,開始每天在一家貿易公司幹著提頭來見的押船生意,下班時還去補習葡萄牙文、日文,而這些語言,也爲他未來在澳門的事業起到踵要的作用。

他的記憶力超群,據說當時澳門的兩千多個電話號碼,他能倒背如流,再加上善於察言觀色、周旋四方,他很快成了這家公司的得力幹將,爲公司立下汗馬功勞。

短短兩年,何鴻燊就得到這家貿易公司的100萬港元分紅,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一舉成爲港澳最年輕的百萬富翁。

何鴻燊隨之决定自己創業。1947年,他與幾個股東合作開煤油提煉廠,成爲澳門電燈公司的主要煤油供應商,並因此受到黑勢力威脅。有傳言稱,他曾自己扛一筐手榴彈和黑幫對戰。不得已,何鴻燊轉道香港發展,與人合資致力發展房地産,趕上了地産業起飛的時機。

1959年,其資産就暴漲至1000萬元,成爲20世紀中期香港赫赫有名的大亨。

那時,曾經的小學同學霍英東通過幫內地做戰略物資生意開始起家;李嘉誠還什麽都不是;而南洋李光耀,剛從英國旅居回歸故土,律師在途,衝鋒議員。可以說當時何鴻燊領先了他們一大截。

何鴻燊一生叱咤風雲,商場上如魚得水,情場上也鮮少失意。他擁有的四房太太,給他留下了17個子女,真正是「人丁興旺」。

何鴻燊本人曾多次在媒體前公開談論年輕時經歷過的艶遇。

他也曾說過,對於女人,他一生沒有愁過追不到,而是苦惱追到之後甩不掉。這個苦惱在後來演化出了旁人眼中的「豪門爭鬥」,爲世人津津樂道。

何鴻燊的第一段婚姻對他事業成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的原配是出身於葡萄牙顯赫家族的黎婉華。黎婉華的父親是一名律師,她家上一代在葡萄牙做高官,和許多上流社會的高官關係密切。

黎婉華的大女兒何超賢回憶說:「父親爲追求母親,專門去學葡語,又日日趁母親放學時,騎車到母親住的山水園約會,放工後再約母親飲茶。」在殖民當局統治時期,這段婚姻讓何鴻燊得以迅速進入澳門的洋人圈子中。

1942年,何鴻燊和黎婉華結婚,婚後育有一子三女。然而黎婉華一生時運不濟、體弱多病,在1981年兒子何猷光車禍離世後更是一蹶不振,2004年逝世。何鴻燊在送葬時說黎婉華是他「一生的摯愛」,但這並不妨礙他娶其他的女人。

二房太太藍瓊纓則是在黎婉華臥病在床的時候走入何鴻燊的生活,由於當時《大淸律例》的婚姻條文在香港仍然有效,允許納妾,1957年,兩人結婚。

後來藍瓊纓長居加拿大,獨居港澳的何鴻燊結識了原爲黎婉華看護的三太太陳婉珍,

1985年兩人生活在一起。1986年,何鴻燊在舞會上結識了廣州來的舞蹈教師梁安琪。四房太太由此而來。

因而有人調侃,賭王會老,但他身邊的女人永遠年輕。

「賭王」從不上賭桌

事實上,真正讓何鴻燊成爲一代巨鰐的,是無意間踏入的博彩行業。

1960年,何鴻燊的身家早巳過千萬,他迎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機遇。

這一年,澳門原賭牌的持牌人傅老榕去世,各路人馬重新競爭賭牌許可證。爲了壯大實力,有「賭王」之稱的葉漢拉來了何鴻燊和霍英東聯合競fo。

在此之前,何鴻燊對賭業完全不撤,只是常聽聞賭場的利潤驚人。傅家已連續持牌24年,如何從他們手中搶下這塊肥差?

於是何鴻燊調整策略,開出了一個讓澳門政府無法拒絕的條件:如果拿到賭牌,他將拿出賭業收入的10%用作慈善,其餘的90%,則通通用來在澳門投資。

總之,從賭場賺來的錢,全部用來建設澳門。何鴻燊提出的條件,與當時澳門總督”用博彩發展澳門」的想法不謀而合。正是憑藉這一點,他最終拿下賭牌,從此開始了長達50年的賭業專營權。

打破舊勢,勢必遭遇反撲。拿到賭牌後,何鴻燊曾遭遇生死威脅,傅家人曾揚言,要取他的性命。

對此何鴻燊强硬回應:「如果我被打死,在48小時內,誰能把凶手殺死,就到我的律師那裏支取100萬。」說完後,他依舊在澳門進進出出,身旁連保鏢都沒有。

此後幾年,何鴻燊又逐漸在與葉漢的內部交鋒中占據上風。1975年,澳門新任總督上任,何鴻燊取代了葉漢的位置,爲新總督接風洗塵;1982年,眼見大勢已去,葉漢放弃了澳娛股份。

「舊賭王」憤憤離開,新一代「賭王」就此誕生,何鴻燊隨即完全主導了澳門博彩行業。

從這些過往中,可以看出何鴻燊高明的「政商關係」智慧。其高超的平衡藝術,讓他與葡萄牙政府、澳葡政府、港英政府和中國政府在原有和諧關係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平穩、良性的溝通與互動。

幾十年的事實證明,幾十年澳門的太平安康、興旺發達更加證明,不賣祖求榮,不玷污國家,不挾洋自重,只要有了賭場經營權這張王牌,財富自由、身份自由、言論自由的何鴻燊一樣可以在與歐美人的利益博弈和多元交流中,從容自得、泰然自若、不卑不亢。

身爲博彩業巨頭,他却從不沾賭,更不許家人碰賭。

經歷過萬頃家業一日頽傾,他深明「富貴聚散無常,唯學問終生受用」的道理。在他看來,幸運的因素從來不應該被考慮,脚踏實地才是可以堅信的致富之路。

女兒何超蓮說:「爸爸對我們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好好讀書。」「父母從小教育我們,不管你聰不聰明,家庭條件怎麽樣,做人就要勤奮,要比別人强,就要花加倍的努力。正常人工作從早上九點到晚上六點,如果你想成功就要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十二點,要比別人付出更多。」

最中意「愛國資本家」稱號

曾主演《賭城大亨》的劉德華,5月26日下午對何鴻燊離世向媒體表示:「何博士這一生對社會貢獻良多,希望他一路好走。」電影《賭城大亨》,影射的就是何鴻燊的傳奇人生。

何鴻燊憑藉其才華與能力,構建起跨地産、運輸、酒店、博彩、旅游等行業的商業帝國。旗下擁有包括澳博控股、新濠國際、信德集團、澳門國際機場專營公司、王牌國際、澳門誠興銀行等多家企業,控制資産最高達5000億港元,個人財富達700億港元。

他自稱,自己真正感受到的榮耀,都與家國相關。在他心中,最「中意(喜歡)『愛國資本家』」這一稱號。他最難忘的一天,是21年前澳門回歸的那晚。

這位坐擁5000億港元的澳門首富,一生熱衷於全國的公益事業。

2001年,當時身爲奧申委顧問的何鴻燊在得知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後,隨即參與捐資,用於興建奧運場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2008年5月,北京奧運聖火在澳門傳遞時,當時已經86歲高齡的何鴻燊還擔任了火炬手,跑第二棒。年邁的何鴻燊舉著火炬慢跑在街道上的一搏,感動了無數隨行的人。

2003年年初,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的負責人,在美國尋訪到圓明園流失的猪首銅像下落。何鴻燊得知消息後,立馬就捐了600萬元將銅首購回,捐獻給了國家。

2007年,香港蘇富比宣布將拍賣「圓明園馬首」銅像,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那一次,何鴻燊再次出手,豪砸6910萬港元在拍賣前收入馬首。在河鴻燊看來:「6900多萬港元確實是貴了一些,但爲了讓國寶回歸祖國,貴點也徝了。」

他當時便决定要將馬首捐贈給國家博物館,不過爲了更大地發揮文物的價值,會先讓其在澳門、香港展出幾年,喚起港澳同胞對於流失文物的關注,同時也讓港澳同胞瞭解中華民族歷史上敁黑暗的日子。2019年,何鴻燊將馬首銅像當作澳門回歸20年獻禮,歸還給了國家,爲其百年回歸之路畫上圓滿句號。

其實,何鴻燊一直是古董文玩的收藏家,也不止一次將手中藏品捐贈給國家:1988年,他捐獻黃楊木雕達摩像被故宮博物院藏;2009年6月12日,他拍到油畫《南京條約》《世紀大典》《毛澤東主席會見希斯》和青銅雕塑《毛洚東》《鄧小平》等五件藝術品,後來全部捐贈給國家博物館……

除了向國家捐贈古玩銅像,2008年,何鴻燊個人還爲汶川縣大地震捐贈了1000萬港元,用以賑濟災民。

商者大者,爲國爲民。在何鴻燊的身上,體現了一個愛國商人的民族擔當。

江湖再無「賭王」

何鴻燊曾表示,自己大半生在澳門度過,從寧博彩業近50年,見證博彩業由專營走向開放,最值得欣慰的是他一直堅持自己的信念,通過發展博彩業,積極參與建設澳門,相信施比受更爲有福。

不過近年來,博彩賭業面臨多種不穩定的因素,行業內多次喊出要從「博彩」到「多彩」轉型。尤其是2019年澳門全年賭場收入自2016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2020年受疫情影響,更是慘不忍睹。

根據相關報道,永利澳門、金沙中國、美高梅中國、新濠博亞娛樂有限公司、澳門博彩控股以及銀河娛樂爲維持營運,每天都虧損150萬至400萬美元不等。澳門特區政府預期今年的博彩收入會减少56%。

如今,何鴻燊去世,一代「賭王」謝幕。塵歸塵,土歸土,世間事皆再與他無關,江湖再無「賭王」。而博彩江湖的下一步走向和出路,則歷史性地落在了何家後輩身上。未來如何,值得期待。

(吳雙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