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天後遲來的賭王喪禮

與病魔搏鬥多年的「賭王」何鴻燊,今年5月26日下午1時走到了生命的終點。在南方的酷暑中等待46天之後,他的出殯最終確定在明天(7月10日)舉行。四房家人以及生前摯友將在香港殯儀館送他最後一程。喪禮規格將異常豪華,董建華、何厚鏵以及林鄭月娥等港澳前後三任特首將出席喪禮,且均作為出殯扶靈的八人之一。

七月的午後烈日高懸,但香港淺水灣道1號何家大宅門前一段私家路的路燈,卻早已亮起。其中一盞燈扛不住負荷,工人利索地搬來摺疊梯進行維修。從何鴻燊去世那天起,淺水灣道1號大宅門前的路燈就始終保持明亮。

淺水灣道1號幾乎成了大宅主人何鴻燊的代號。1966年他以70萬港元的價格購入這所面積超過900平方米的大宅後,對其愛惜備至,常年在此居住。直至2009年一次意外摔倒,傷及頭部,何鴻燊才逐漸搬離大宅,長期入住養和醫院37樓面積約185平方米的秀群套房。

家中兩代人從事殯葬業,現為煒晉石業及慰心善終服務執行總監的鐘家樂解釋稱,這是香港辦喪事的習俗之一,以前富貴人家大多在家裡辦喪事,壽終正寢正是此意,舊時點燈籠,如今將屋外路燈點亮,有示喪的作用,能讓鄰居知曉這裡正在治喪。而從宗教信仰上來說,又如同點起引路燈,讓先人的魂魄看到光的指引,懂得找到回家的路。

訃聞玄機

從何鴻燊逝世,到家人為其舉辦喪禮,何家上下足足花了46天的時間來籌備操辦。其間何家四房人還嚴格按照港澳地區的民間習俗,在家中點起長明燈,在「頭七」和「三七」的日子,到佛寺為何鴻燊打齋超度。

香港文化研究者、文化保育機構「程尋香港」聯合創辦人溫佐治向《鳳凰周刊》表示,雖然何鴻燊來自歐亞混血家庭,血緣上並非百分之百的華人,但何家舉辦喪禮時,完全依據香港華人大族的傳統習俗來操辦。何家6月27日在香港報章上刊登的訃聞,也延續了清朝以來的傳統做法,行文格式大致相同,只是寫法有所簡化。從當中的細節,也能一窺這個大家族的現狀。

在該訃聞中,何鴻燊三太陳婉珍和四太梁安琪的名字要比其原配黎婉華和二太藍瓊纓低半格,溫佐治分析說,雖然三太和四太早被承認,但她們沒有正式的法律地位,因而在訃聞寫法上也有特殊的處理,由此可見何家的尊卑有別。

訃聞中第一句是用「先夫」來稱呼何鴻燊,顯示此文是以妻子的名義發出,而非以子女的名義。溫佐治認為,這反映出何家至今是由三位太太在「扛大旗」,擔當家族的「話事人」角色。

「頭七」當日,何超儀被媒體追問父親喪禮相關安排,她顯得有些為難,只是回應說,「我的年紀在家裡比較小,所以還沒通知到我。」足可見這個大家族的等級輩分明晰。

何鴻燊1921年11月出生於香港,是香港富商何東爵士的侄孫。回顧何鴻燊的一生,總會發現何氏家族在他身上刻下的烙印。他13歲時,因父親何世光和叔父炒股失敗,家道衰落,此後又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亂世,但這位落難少爺沒有一蹶不振,和他伯公一樣,何鴻燊很好地利用了歐亞混血兒的身份,在「中立地」澳門闖蕩過程中,敢於在不同勢力間周旋,充當「澳葡政府」和日本人之間的中間人角色,在貿易活動中賺得了第一桶金。

何鴻燊之所以能在澳門站穩腳跟,並獲得博彩專營權,也和他善於利用姻親關係和商界人脈有關。從上述訃聞,也能讀到何家深諳此道的痕跡。

該訃聞寫到,親友們送來的帛金,將被用作善款,轉贈給保良局或東華三院。溫佐治說,明確指定這兩家慈善機構接收帛金善款,相信與何家多名成員先後在保良局董事會或東華三院董事局扮演要職有關。早在1919年,何鴻燊的父親何世光就已經擔任東華三院主席。何鴻燊生前也為東華三院的籌款活動出錢出力,是電視籌款節目《歡樂滿東華》的常客。三太陳婉珍、四太梁安琪和二太次女何超鳳,也先後擔任過保良局的主席。

保良局和東華三院的董事歷來都出自香港名門望族,加入其中推動慈善事業,是他們身份地位的體現,也是他們商業網絡的一部分。何家人沿著這張網的枝蔓開拓他們的商業帝國,也依附其中,即便是何鴻燊身後事的籌辦,也脫不開這張無形的網。

負責喪禮通訊處聯絡工作的信德集團員工告訴《鳳凰周刊》,香港人辦喪禮一般只有兩天。但何鴻燊的喪禮從7月8日起在香港殯儀館連辦三天,前兩天設靈,最後一天出殯。何家原訂下地下大堂、一樓及二樓使用,已足以容納近千人。但事實上,靈堂布置工作已提前於7月7日開始,工作人員陸續將鮮花、物件等搬入殯儀館內,有媒體形容,整棟高四層的殯儀館都被何家包下來了。

香港殯儀館願意全力協助,在外界看來,與何鴻燊已故長女何超英和殯儀館創辦人蕭明兒子蕭白成的一段姻緣有關。儘管這段商業姻親於上世紀80年代早早完結,但兩家的淵源也由此結下。

政商扶靈名單

位於香港島北角英皇道的香港殯儀館,自1966年正式運營以來,見證了城中許多傳奇人物的最後一程。

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的父親、「一代船王」董浩雲1982年逝世後,其家人就是在香港殯儀館為他舉辦喪禮。當時有三千多名官紳名流到場致祭,將殯儀館堵得水泄不通。

為董浩雲扶靈的十二人,社會地位也十分顯赫,包括摩納哥王子雷尼爾、時任香港布政司司長夏鼎基和財政司司長彭勵治、邵氏公司創始人邵逸夫、時任香港大學校長黃麗松,以及恒生銀行和滙豐銀行的董事長等。

「扶靈陣容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鍾家樂告訴《鳳凰周刊》,很多名門望族會邀請一些相對有社會地位的親朋好友為先人扶靈,邀請名單都經過深思熟慮,往往來自政商等不同界別,或者與他們家族有特殊的關係。

2006年11月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出殯時,十人扶靈名單中不僅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時任署理行政長官許仕仁等政界代表,還包括4名家屬指定的扶靈人選:曾由霍英東推薦作中華總商會副主席的曾憲梓、生前共同推動南沙科研發展的時任科大校長朱經武、合作甚廣的基地產主席李兆基,以及彼此相知四十載的何鴻燊。

霍英東與何鴻燊可謂亦師亦友。何鴻燊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成功競投澳門的賭牌,多虧霍英東願意借出40萬港元。此後數十年何鴻燊縱橫澳門賭業,並能與內地建立緊密聯繫,離不開霍英東給予的支持。

何鴻燊的訃聞中強調了他生前曾擔任全國政協常委,並分別榮獲香港和澳門政府頒發的大紫荊勳章和大蓮花榮譽勳章,可見何家人以此為傲。

霍英東生前曾說:「沒有我,所有澳門的一切都是假的!包括何鴻燊!」2002年兩人因對賭業的理念不合,而何鴻燊急於將共同創辦的澳門旅遊娛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澳娛」)上市,但霍英東一再重提賭業「不謀利」的初衷,矛盾難以調和。霍英東隨之退出,並將估值近百億港元的澳娛股份捐給新成立的霍氏基金會,用於促進慈善事業。

喪禮並不總意味著結束,也可以是新的開端。何鴻燊送別霍英東不到一年後,霍家長子霍震霆令人意外地成為澳娛的董事。到了2010年,霍震霆還加入澳娛旗下、持有賭牌的「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進一步參與管理澳門的博彩事業,至此,何、霍兩家已經摒棄前嫌。在何鴻燊患病,淡出所有管理職位後,2019年何家「二房」與霍氏基金會、信德集團組成了股東聯盟,合持澳娛超過半數的股份。兩大家族的二代再度攜手延續父輩開拓的商業版圖。

在何鴻燊喪禮舉辦前夕,治喪委員會名單對外公布。董建華擔任榮譽主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前澳門特首何厚鏵及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出任榮譽副主任,主任則包括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及澳門前特首崔世安。

委員方面也是港澳政商界重量級人物雲集,包括長和系資深顧問李嘉誠、恒基地產創辦人李兆基、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李國章等,也包括來自文化界的汪明荃和醫學界的港大微生物學教授袁國勇。

何鴻燊的扶靈陣容也堪稱豪華,扶靈八人社會地位均十分顯赫:董建華、何厚鏵、林鄭月娥、香港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以及東亞銀行董事局主席李國寶,合和集團主席胡應湘和原香港交易所主席李業廣。

家族風水寶地

何家發布的訃聞中並沒有詳細寫明何鴻燊出殯後,遺體下葬的時間,只寫著「擇吉安葬」。有消息指,何家在籌備喪禮過程中,曾諮詢過香港已故堪輿學家蔡伯勵的長女、「真步堂」第四代傳人蔡興華的意見,選定了吉日作為出殯的日子,但經過推算,今年沒適合下葬的日子,何鴻燊遺體需待明年再選吉日下葬。

溫佐治說,香港不少市民都講究風水,以前家家戶戶都會擺一本《通勝》,是否剪頭髮、出門、拜神,都得看《通勝》來決定,蔡伯勵編寫《通勝》更是廣受歡迎。他指著一本老式裝訂的《通勝》上的掛繩說,「這條繩子的作用就是方便人們將《通勝》掛起來,即便颳風下雨,家裡被水泡了,也不怕它被浸濕。」

溫佐治說,在操辦喪禮等重要的事情上,人們會考慮風水先生的建議,相信選在某個吉日為先人下葬,會有利於後人。而出殯後,至安葬吉日選定前這段時間裡,何鴻燊遺體會暫時寄厝在東華義莊裡。

東華義莊是香港至今仍在運行的義莊,源於香港開埠早期,缺乏華人墓葬的墳場,內陸人到香港謀生時一旦不幸去世,他的遺體就被放置在慈善機構運營的義莊,等待運送回內陸的鄉下。也有因風水關係,需要將先人暫時入莊,待吉日下葬的情況。

「這不足為怪。大家族更是講究風水,先人後事安排,被認為會影響到後人的福澤。」溫佐治還認為,相信何鴻燊生前已經選好了墓地。

外界普遍認為,何家將遵循慣例,將何鴻燊的遺體安葬於香港摩星嶺昭遠墳場的何家墓園裡。有媒體還以圖文的形式,明確指出其墓地選在了何鴻燊父母的墳墓旁,距離他長女何超英的墓地也很近。

昭遠墳場不時被誤以為是何氏家族的私人墓地,但按地契規定,是一個專門為香港歐亞混血兒家族提供安葬的場所。在這馬蹄形的中式傳統墓地里,除了葬有不少已經往生的何氏家族成員外,同為殖民地時期四大家族之一的羅文錦家族的去世成員也在此下葬。

溫佐治說,與如今人們會欣賞混血兒獨特面孔不同,以前歐亞混血兒在香港這個中洋雜居的社會時常遭受歧視,洋人和華人都不認可他們屬於自己人。何鴻燊的伯公何東在成長過程中也飽受冷眼,在他母親施娣去世後,他希望同出身於混血家族的母親得到安息,特意連同其他歐亞混血家族向港英政府申請了一塊地來為這一群體建墳場。「全世界未必有第二個類似的例子。」

依山而建的昭遠墳場,背靠摩星嶺,前方為龍虎山郊野公園,左側毗鄰維港,風景優美。香港著名風水師周漢明認為,其地貌形態似金星,圓滿飽滿,又可稱之為富山,其龍脈有非常好的風水,丁財兩旺,子孫富。

早年間,不少遊人和媒體會造訪此地,如今昭遠墳場管理委員會已安排管理公司對墳場進行封閉式管理,一般只有家屬才能入內,此舉更加增添了何氏墓園的神秘感。

何鴻燊逝世後,不時有媒體到昭遠墳場探訪,希望能窺探到何家籌辦喪事的一些痕跡。有在墳場外從事造碑生意的工人曾對媒體表示,何氏山墳慣用連州青石製作,「一個三呎墳都要幾十萬(港元)!」

鍾家樂的家族企業煒晉石廠從事墓碑製作和墳場工程。他告訴《鳳凰周刊》,連州青石現在市場上可謂「瀕危」,因為來源地福建連州的礦山都已經封起來,這一石材已經很少見。

在靈堂布置上,何家也大筆投入打造出莊嚴華麗的效果,如選用了楠木製成的棺木,價值高達800萬港元。花式布置上,他們也請來與國際時尚大牌多有合作的著名花藝師郭慧敏(Gary Kwok)來設計,以花園園林為主題,用了過萬朵荷蘭產白玫瑰、紅玫瑰、繡球花、蘭花搭建花園,鋪設人工草皮,還以白玫瑰及樹葉等來布置殯儀館的大堂和牆身。

鍾家樂介紹說,香港如今的喪禮服務可以提供很個性化的設計,無論是靈堂布置,氣氛營造,還是喪禮主題,都可以根據需求來調整。鍾家樂曾經將一位旅行家的喪禮設計成一場歡送會,現場布置成他的個人攝影展,播放他拍攝的紀錄片,到場的賓客都需要敬逝者一杯紅酒,和他道別。

在鍾家樂看來,辦喪禮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祈求先人安息,而且希望在世人的心靈得到安慰,善終服務業者或殯儀業者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潤滑劑」的角色,儘可能協助家屬了解傳統喪禮習俗的細節,完成下葬相關申請流程,提供個性化建議,讓家屬減少顧慮和負擔,可以好好地送至親一程。

(王齊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