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戰機一度逼近捷克團訪台專機不到80公里

【香港中通社9月1日電】台北消息:據台灣防務部門8月31日公佈“2020年大陸軍力報告書”,首度證實大陸軍方每天派機艦在海峽中線以西,執行例行性巡弋任務;研判大陸戰機飛越台灣西南空域,將成為常態化。

報告書指出,美軍加強台海及南海地區機艦巡弋力度,大陸戰機採相對應措施,“逢艦必跟、逢機必查”,以對等兵力及分區接力方式,執行跟監警戒任務。

大陸戰機頻頻繞台,8月12日美國衛生部長阿扎爾(Alex Azar)訪台時,大戰戰機一度短暫越過台海中線。捷克參議院議長維施特奇爾(Milos Vystrcil)率代表團8月30日起訪台6日,據台灣軍方証實,在30日捷克團抵台前,大陸戰機再度進逼,且與捷克團專機距離不到80公里。

《環球時報》8月31日社評以“需要給蔡英文當局一個根本性警告了”為題,提醒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與美國不要玩火,認為民進黨過得太順了、過度膨脹,需要在台海下猛藥,且民進黨拒絕“九二共識”,以為抱美國大腿就能夠安全實現台獨,得不到一次沉重教訓,他們不可能回頭。

社評指出,蔡英文與美國的密切互動,引發“武統論”的熱議,而蔡英文口口聲聲希望和平,卻一邊把台海朝戰爭邊緣推進,以為可以用“切香腸”的方式逐漸瓦解大陸意志。社評認為民進黨這幾年太順遂、過度膨脹,不相信大陸敢動手,因此需要在台海問題上下一劑“猛藥”,給蔡英文當局強烈警告。

大陸戰機多次繞台,台灣空軍疲於奔命。台灣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表示,今年至今大陸戰機公開繞台已逾20次,台灣方面的飛行員任務加重,壓力也更大。大陸戰機多次繞台演練採取“消耗戰”,每架戰機只要一出動就是百萬油耗,恐會讓台灣空軍吃不消。張延廷提醒,台灣應避免陷入消耗戰,對方起飛是否要出海、會不會到海峽中線以東,這些都要有詳細判別。

2020海峽兩岸農業論壇在山東濰坊召開

【中新社濰坊9月1日電】作為第26屆魯台經貿洽談會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海峽兩岸農業論壇9月1日在山東濰坊召開。兩岸專家學者線上開展現代農業合作交流研討,對接現代農業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

台灣農會理事長蕭景田在視頻發言中表示,一直以來,台灣與山東的農業合作互動頻繁在技術提昇、品種改良、用藥施肥等經驗分享上互通有無,如台灣建設蔬菜大棚,曾向濰坊壽光“取經”。今年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台灣農產品尤其是魚貨類帶來較大衝擊,希望兩岸專家在此次論壇上深入交流研討,為恢復農業生產、發展高效農業貢獻智慧。

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常務副會長林易陞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說,當前,魯台農業合作形成了多領域、多層次的交流格局。憑藉良好的農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山東濰坊近年來加大對台交流合作的人才、資金、科技投入,在土地、政策、稅收等方面給予涉農台資企業大力扶持。台資農業項目“以台引台”在濰坊等地產生聚集效應,台灣與濰坊的農業合作涵蓋種養殖、科技研發、農產品深加工等各領域、各環節。

林易陞說,希望涉農台商更加關注濰坊這片兩岸農業合作熱土,到這裡發現新商機、達成新合作,為兩岸同胞創造更多福祉。

國台辦: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無異飲鴆止渴

【中新社北京9月1日電】對於美在台協會公佈“解密電報”提及所謂“六項保證”,民進黨當局表示感謝,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馬曉光1日表示,民進黨當局挾洋自重、倚美謀“獨”無異飲鴆止渴,必將自食惡果。

馬曉光在北京應詢作上述表示。他說,美方所謂的“六項保證”嚴重違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美方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承諾,是非法、無效的。我們對此堅決反對。

第26屆“魯台會”開幕 兩岸“雲端”共謀經貿合作

【中新社濰坊9月1日電】以“新戰略新機遇新局面”為主題的第26屆魯台經貿洽談會(以下簡稱“魯台會”)9月1日在山東濰坊開幕。兩岸客商聚首“雲端”,共謀經貿合作。

“魯台會”從1994年開始舉辦,是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與省級政府共同主辦、連續舉辦時間最長、屆數最多的涉台經貿活動。本屆“魯台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上為主的模式開展。

中共山東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江汀在開幕式上表示,山東累計批准台資項目超9000個,今年上半年,實際使用台資同比增長289%。

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方面理事長蕭萬長通過視頻致辭說,山東正在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這與台灣多年來致力於產業轉型昇級的方向一致。台商渴望與山東企業合作探索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的新途徑,深入發掘魯台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商機。

出席本屆“魯台會”的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副主任裴金佳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因素影響,大陸各地區、各部門積極幫助台胞台企解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台商台企在大陸發展基本穩定,規模以上工業台企全部復工復產。“兩岸經貿合作穩中有進,台商對大陸投資總體保持增長,兩岸產業鏈供應持續穩固,兩岸融合發展走深走實,兩岸經濟互利合作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

裴金佳說,大陸將在對台工作中,落實落細“31條措施”“26條措施”“11條措施”,持續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讓廣大台企在大陸有更好的營商環境,讓廣大台商更有獲得感、民族復興參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