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飲食習慣與談「吃」

人活著都是要吃飯的。任何人也繞不開這個話題,那麽,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同志是怎樣對待飲食的呢?

一、毛澤東通常吃什麽主食

毛澤東的主食是南方人慣常吃的大米。新中國成立後,他向保健醫生提出,如有粗大米,就儘量吃粗大米,他認爲粗大米更有營養,醫生也同意,確實是粗大米的維生素乙多些。有時候,毛澤東的主食將大米和小米一起煮成米飯,稱爲「二米飯」,或者在米飯內放蠶豆、川豆等雜糧一起煮飯。

毛澤東也吃麵食。1918年,毛澤東在北京大學擔任圖書館管理員時,喜歡吃北京的包子。後來,他曾對衛士說過以前我在北京工作的時候,只有8元錢(工資),到街上買過一次包子,那包子好吃極了。」在革命戰爭年代,他的一個經典吃法是辣椒夾著饅頭吃,1936年到延安采訪的美國記者斯諾對此有記述。

有條件的話,毛澤東幾乎每天要吃一個紅薯,一個玉米。有時候,忙得來不及吃飯,工作人員就泡麥片粥,或者下麵條給他吃。

醪糟是湖南特産,是經糯米(又稱江米)發酵而成,釀制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可以幫助消化,夏天還能解暑。有資料記載,毛澤東喜歡吃酸糟’,一是因爲他的家鄉飲食習慣,二是因長期工作壓力和飲食、作息習慣與常人不同,他患有慢性便秘,而醪糟正好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有益身體健康。

二、毛澤東通常吃什麽菜肴

首先是帶辣的湘菜、辣椒。毛澤東的家鄉韶山是湘潭、寧鄉、湘鄉三角地帶,他母親是湘鄉人,他的口味也基本屬湘鄉型。在一部革命題材電影中,有個毛澤東在戰爭年代生吃紅辣椒的鏡頭,毛主席生吃辣椒,目前爲止,筆者沒有見過相關資料,但是,毛主席愛吃辣,這是肯定的。在中央蘇區時期,賀子珍常常親自做湘菜給他吃。

有一次,毛澤東將吃剩的半碗辣椒放在飯桌上,賀子珍擔心餿了後,吃了對他身體不好,就把這半碗辣椒倒掉了。毛澤東氣得當場把正在洗臉的水盆掀翻在地。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如此描述毛澤東的飲食習慣,「有著南方人愛辣子的癖好……除了這種癖好之外,他對於吃的東西就很隨便。」有趣的是,延安時期曾流行過一首歌,歌名叫《紅辣椒》,據說這是毛主席當時最愛唱的歌。

新中國成立後擔任毛澤東的保健醫生的王鶴濱同志介紹,毛澤東幾乎每餐都有的菜是炒辣子。可以說,毛澤東吃飯,沒有菜可以,但缺少了辣椒,就吃不了多少飯,辣椒實實在在陪伴了他的一生。

其次是紅燒肉。很多文章認爲,毛澤東愛上紅燒肉是在1914年上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時。該校免學雜費,還供伙食,每周打一次「牙祭」,時間是星期六中餐,通常是紅燒肉,猪肉用帶皮的「五花三層」,燒法是用湘潭醬油加冰糖、料酒、大茴(八角)慢火煩成,八人一桌,足有四斤肉,讓大家都能飽鉉一頓。據說,就是從這時開始,毛澤東愛上了這個菜,而且,他堅定地認爲這個菜可以補腦。毛澤東在1927年3月寫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提到的湘鄉「蛋糕席」中就包含兩大碗這樣的紅燒肉。在當時貧窮的湖南鄉下,這兩大碗肉算是待客的佳肴。

據衛士封耀松回憶,在毛澤東身邊十來年中,沒見到他吃任何補品,當他腦子消耗過度,饑餓感强烈時,就說:「來碗紅燒肉吧!肥點的,補補腦子。」

其他一些常吃的菜肴。負責毛澤東與家人日常飲食服務20餘年的厨師程汝明介紹過毛澤東家年夜飯組成:紅燒肉、豆豉臘肉、豆豉苦瓜、辣椒圈、魚頭豆腐、鹽水鶏、扒雙菜和一小盆三鮮餡餃子,加上中午的剩菜。

美國人哈裏森‧索爾茲伯裏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記載,毛澤東喜歡吃新鮮的芥菜、冬笋,這跟他的家鄉盛産這兩種菜有關聯。一種湖南遍産的松菌,他也很喜歡吃。

據保健醫生王鶴濱介紹,毛澤東幾乎每餐都有的菜是炒辣子、辣味腐乳,此外常吃的菜還有炒苦瓜、炒青蒿、炒空心菜,用青葫蘆做的湯,以及豌豆苗湯。其中辣味霉豆腐(辣味腐乳)一直是他的最愛,生活秘書葉子龍也學會了做霉豆腐,毛澤東就常常吃他做的黴豆腐。

三、新中國領袖毛澤東的飲食標準和請客菜肴

新中國成立後,物質條件比革命戰爭年代要寬裕很多,作爲黨和國家領袖的毛澤東同志如果提出想吃什麽,應該都能做到,但是綜合史料來看,他依然保持著簡單節約的飲食習慣,吃得相當平常。

據在毛澤東身邊工作了15年的衛士長李銀橋回憶:「毛澤東一家的伙食費我給定的是每天3元。」但是,毛澤東看了後,嫌高了點,經李銀橋解釋還包括「待客的錢」,他這才提筆寫了「照辦」二字。

王鶴濱也說:「毛主席不准我們提高夥食標準,對飯菜也沒有什麽特殊的要求。他老人家保留著湖南人一般的飲食習慣。」

平時吃飯,四菜一湯。根據多位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回憶,建國後,「主席的正餐一般是四菜一湯,一個葷菜,一個魚,一個半葷半素,一個全素。」毛澤東從來不對飯菜發表任何意見。

吃飯付錢,不搞特殊化。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主席領取的是國家一級工資,總數6!0元,三年自然灾害他帶頭將工資降到了三級工資404.80元,其中,每月吃飯開銷100元左右,哪怕從中南海供應科拿一棵菜也要付錢。

毛澤東的孩子一個星期跟他吃一頓飯,平時吃食堂。遇到外地給毛澤東送來少量土特産,他都叫工作人員送給幼兒園,或者分給身邊的工作人員,不把這些東西送給自己的家人。

請客標準。毛澤東請客,除了外賓外,都是用自己的稿費來招待客人,而且都是四菜一湯,他自己點一個菜,請客人點一個菜,然後配兩個蔬菜,一碗湯。

據身邊工作人員回憶,1976年的春節年夜飯,毛澤東吃的是他歷來喜歡吃的武昌魚和一點米飯,「這就是偉大領袖的最後一次年夜飯」。

此外,毛澤東對抽烟、喝茶也不講究。據埃德加•斯諾說,在紅軍長征過程中,沒有烟葉子,毛澤東就將樹葉子曬乾了當烟葉子抽。

四、毛澤東談「吃」

毛澤東青年時期對於吃毫不在意。《紅星照耀中國》中記述,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習時,痛心國家民族危亡,熱心組織愛國活動,「隨時準備爲國捐軀」,於此之外,不屑一顧。一次,毛澤東到一個青年人家裏談事情,談話過程中,那個青年打斷了與他的談話,把傭人叫過來吩咐去買肉,把毛澤東氣得與那個青年人斷了交。按照毛澤東對斯諾的談話,「我的朋友和我只願意談論大事一一人的天性,人類社會,中國,世界,宇宙!」

但是,毛澤東對於人民群衆的吃飯問題的認識是非常深刻的。1939年5月20日,毛澤東在延安在職幹部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說道:「吃飯穿衣不但我們需要,我們的兒子、孫子、子子孫孫,也是要吃飯穿衣的。」

新中國建立以後,毛澤東認爲人民群衆的吃飯問題,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吃飯問題,他指出須知我國是一個有六億五千萬人口的大國,吃飯是第一件大事。」(1959年4月29日《黨內通信》)

在吃喝用的生活細節上,毛澤東絕不許搞特殊。他說中國不缺我毛澤東一個人吃的、用的、花的。但是如果我毛澤東白吃、白喝、白拿,下面的人都會照著做,這個國家還有法治理嗎?

1953年,毛澤東曾對保健醫生說過一句很有趣的話中藥和中國飯是中國對世界的兩大貢獻。不信你往後瞧。」

據給毛澤東擔任生活管理員達12年之久的吳連登同志回憶:一次吃飯時,毛主席夾起掉在桌上的飯粒朝嘴裏送,吳連登趕忙說主席,不要了。」毛主席馬上很嚴肅地說:「你們知道農民嗎?農民苦啊,農民不容易啊。我們不能浪費,不是一粒飯的問題,我們要提倡這種精神,就是要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吃飯是爲了活著,但活著絕不是只爲了吃飯。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們以憂國憂民的革命情懷、鞭躬盡瘁的光輝實踐驗證了這個人生道理。無論是在條件異常艱苦的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建立新中國後,作爲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毛澤東都始終保持著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在飲食上决不搞特殊化,爲中國共産黨人做出了好表率,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李曉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