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接種是未來全球防控新冠疫情最重要的措施,根據國家衛健委的數據,全人群接種率要達到百分之七十,才能發揮群體免疫作用。特區政府於2月9日啟動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計劃,截至本月3日下午四時,累計共有100,377人次預約接種新冠疫苗,其中,累計完成接種疫苗共有54,704人次。以一個有65萬人口社區,接種率屬於偏低(接種率約8%)。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政府應該推出更多「誘因」,鼓勵更多人接種疫苗,以便較快形成群體免疫效果,令社會早日回復疫前正常生活。 新冠肺炎病肆虐已一年多,重創全球經濟,倚靠博彩旅遊業的澳門也難獨善其身,各地人員來往因出入境限制而受影響,人員來往減少,對澳門博彩旅遊業衝擊極大。根據當局提供的資料顯示,去年度特區政府經常收入459.8億元,較2019年的1,310億元,大減850億元,減幅 6成半。當中來自博彩稅收298億元,下跌73.5%。去年政府3度修改財政預算案,包括 2次動用超額財政儲備,令中央帳目的資本收入大幅增加至487.1億元,更高於經常收入。2020年度中央帳目總開支912.9億元,按年增加11.2%,當中經常開支的轉移、資助及補助項目564.5億元,較2019年度增加110億元,是除了人員開支以外唯一增加開支的項目。而今年初至今形勢依然不理想,據旅遊局統計,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呼籲「就地過年」政策影響,今年春節黃金週期間(2021年2月11日至17日)訪澳總旅客90615人次,其中內地旅客為82190人次,同比下跌44.9%。另一方面,失業率與就業率的情況更能直觀地反映一個城市的經濟復甦程度,按統計暨普查局就業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總體失業率為2.7%,與上一期(2020年10月至12月)持平;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7%,下跌0.1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下跌0.6個百分點至4.4%。而截至上月底,澳門博彩業復甦速度依然未如理想,據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公佈,3月份博彩收入按年增長58%至83.066億澳門元,雖創疫情以來單月新高,惟仍低於市場原先預期約90億元的水準。
其實,縱觀人類與病毒抗爭的歷史,舉凡全球性流行病,科學對策都是在人群中建立免疫屏障,其中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種疫苗。由於不同傳染病的傳染力不一樣,阻斷傳染病流行的人群免疫力水準也不一樣。一般而言,傳染病的傳染力越強,則需要越高的人群免疫力。例如,麻疹和百日咳傳染力較強,如果要阻斷它們的流行,人群免疫力要達到90%-95%;而消滅天花和脊髓灰質炎,人群免疫力要達到80%以上。人群免疫力達到上述閾值,也就建立了阻斷麻疹、百日咳、天花和脊髓灰質炎傳播的免疫屏障。
人群免疫力跟疫苗保護效力和疫苗的接種率呈正比。因此,要達到足夠的人群免疫力,需要有足夠高的接種率,也就是絕大多數人都接種疫苗。反之,如果不接種的人比較多或大多數人不願去接種,就形成不了牢固的免疫屏障,有傳染源存在時,容易出現疾病的傳播。而根據新冠病毒的基本傳播指數,免疫屏障接種率應該為70%到80%。
新冠疫苗開打,各地政府首長率先公開接種,證明對疫苗安全有信心,鼓勵民眾接種,盡快構築免疫屏障。目前,我國已有超過1億人次接種了新冠疫苗,但距離國內形成群體免疫,還有相當距離。據疾控專家介紹,形成群體免疫,疫苗接種率要達到70%—80%,即約9億至10億人。如此對比來看,我國現在絕大多數人處於沒有免疫的狀態。因此,鼓勵更多人儘快接種疫苗,既是為了個體安全,也是為了群體安全。
對於本澳而言同樣如此,特區在中央政府協助下,至今已取得60萬劑新冠疫苗供市民自願及預約接種,但反應未見熱烈,不少市民採取觀望態度,要視是否有副作用。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數據,特區政府於2月9日啟動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計劃,從重點人群擴展至普通民眾,全澳居民2月22日起免費接種,截至本月3日下午四時,累計共有100,377人次預約接種新冠疫苗,其中,累計完成接種疫苗共有54,704人次。另外,由開始接種疫苗至今,累計210宗不良事件通報,包括一宗嚴重不良事件(經「新冠病毒疫苖接種後不良事件評估工作小組」評估後認為,該事件屬偶合事件,與疫苗接種無關),209宗輕微不良事件,出現的症狀包括皮疹、皮膚痕癢、頭暈、噁心、乏力、氣促、失眠或頭痛等,經休息或治療後已緩解。疫苗的安全性可靠性已得到事實充分證明,惟目前本澳疫苗接種率並不樂觀,因對應本澳人口,目標接種人群規模要達到45萬左右,「群體免疫」仍然任重道遠。
有團體就表示,本澳自開展疫苗接種服務的一個多月以來,接種率不足一成,距離全人群接種率七成還有很大的差距。疫苗有一定的防疫有效期,若接種期拉得過長,有機會出現接種率未發揮群體免疫效用前,就已出現較早接種的人群因疫苗有效保護過期,需要重啟新一輪的疫苗接種,導致惡性循環,與有關標準背道而馳。建議政府應設立時間表,加大宣傳的同時,加快疫苗接種的進度。宣傳方面,除要繼續透過不同管道和方式,做好接種疫苗的普及宣導工作外,亦要多到社區講解,釋除居民疑慮。此外,政府應增加誘因吸引居民主動接種疫苗,如積極與內地政府接洽協商,研究允許完成兩劑疫苗接種居民可持《新型冠狀病毒接種證明書》免核酸驗測進出珠澳兩地,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大前提下,增加居民接種意願,方便兩地通關。另一方面,當局亦應積極與本澳部分大型企業協商,尤其是需要輪班的博企,為這些企業的員工實行自願性集中外展接種,增加接種率的同時提供醫療便民服務。
有學者認為,推動更多市民接種疫苗,固然需要在人才技術、配套設施、場地安排等方面作出通盤的周詳部署,但以客觀的態度不斷對疫苗加強宣傳解釋,也同樣不可或缺。因為,疫苗是用於預防新冠肺炎的生物製品,現時尚未正式投入臨床使用,在世界上不同的疫苗在不同地區、不同群體的使用過程中,都曾分別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症狀,再加上某些政治與經濟因素的滲入,甚至有某些團體和個人別有用心的渲染,結果造成不少人在疫苗接種的心態上存在猜疑、懼怕,令社會彌漫著一種恐慌觀望的風氣。為此,當局有必要組織力量,利用各種媒介廣泛深入地對不同品牌疫苗的安全標準、有效範圍、適用對象、注意問題、觀察要點,尤其昰針對小孩和孕期與乳期女性等群體做好宣傳,釋除各種疑慮;同時,要加強對一線人員的專業培訓,以利臨場觀言察色及時處理突發問題,杜絕負面事件出現。本澳有不少社團內部設有合法的醫療機構和診所,不妨善用這些人才和場地,協助群體接種,紓緩政府醫療機構壓力。同時在全民免疫屏障未建立起前,防疫工作仍需做足,以策安全。
事實上,新冠疫苗接種範圍持續擴大,跨境人員交流也需要慢慢恢復,不能一直處於幾乎停滯的狀態。隨著世界進入後疫情時期,如何促進人員安全有序交往成為國與國之間關心的問題。為了緩解因疫情而陷於停滯的跨境人員交流,疫苗接種證明互認一直備受關注。全球新冠疫苗接種率增加後,歐盟、新加坡、泰國和韓國均考慮推出「疫苗護照」(Vaccine passport),讓已接種疫苗的人群恢復某種程度的正常生活。在以色列,接種兩劑疫苗的人可以獲得「綠色通行證」(Green Pass)。此外,以色列政府也和希臘、賽普勒斯簽署協議。從2021年4月1日起,以色列公民如果已經接種過了兩劑新冠疫苗,將不用再提供核酸檢測結果,入境之後也不用再隔離。泰國則向發放國際版「疫苗護照」又邁進一步:將向接種完疫苗的居民發放證明,允許他們出國旅遊。泰國還考慮縮短持有他國「疫苗護照」旅客的隔離期,從14天縮短至7天,不過,要求接種疫苗的時間在旅行14天前,但不早於3個月前。希臘、西班牙等依賴旅遊業的國家呼籲推廣「疫苗護照」,帶動夏季旅遊旺季復蘇。韓國、新加坡、英國、美國等也在考慮推廣之事。可見疫苗成為世界重新開放的唯一管道,而讓疫苗儘早地、更廣地覆蓋更多群眾,不但能有效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病毒傳播,更能占领主動位置从容地拥抱世界,保持健康、平稳发展优势。
誠如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來澳分享抗疫、治療和疫苗研究工作時所言,未來的挑戰是世界如何重新開放,這取決於全球疫苗接種和互認。防控做得好不想接種疫苗是人們的想法,這種想法沒有問題,是人性的表現。但最終國際要實行疫苗護照,國際間重要的經濟體都有非常強的生存慾望。先接種疫苗的人會率先使用疫苗護照,接種疫苗還不成功的地方便沒有機會重新開放。到最後大部分人接種了、不得不重新開放時,一定會有本地個案,即使不外遊也會有風險,故要做好準備。不同的疫苗保護力不同,但免因染疫死亡的保護基本都達百分百。所以盡快提高本澳接種率以建立免疫屏障就顯得極為重要。
總之,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要鼓勵更多居民參與接種計劃,以便較快形成群體免疫效果,做好接種後抗體成效的監測。同時,需要主動與國家相關部門接觸,爭取國家的指導和支持,納入到國家與其他國家的接種證明互認協議,銜接好與國外各地區之間的接種證明互認安排,以便為疫後開展對外交流合作、扮演好雙循環平臺節點角色、迎接世界旅客的到來做好準備。
百家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