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編環保規劃 制定七十三行動計劃

  【本報訊】環保局局長譚偉文表示,當局現正編制《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21-2025年)》,主要目標包括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構建綠色低碳澳門、加強污染治理的能力、建設宜居宜遊的城市、保護生態、深化環保區域合作等。圍繞四條規劃主線,共制定73個行動計劃,10個綠色指標,將逐步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推進澳門的環境保護工作。
  三方面著手碳中和
  多名議員關注澳門碳中和規劃,議員黃潔貞引述特首曾表示,爭取2030年或之前實現碳達峰(碳排放由峰值回落),問有何規劃達至碳中和(碳排放量與減碳排量互相抵消,達到零排放)。譚偉文表示,將由三方面著手,盡量加大天然氣發電及自己發電比例,大力推動太陽能發電及加熱,並透過與大型博企推動節能工作。
  太陽能應用方面,譚偉文表示,新城A區建築物的規劃圖草案已加入太陽能要求,亦正推動政府部門或公共建築物引入太陽能光伏系統(又稱太陽能發電系統),如最近正在建設北安碼頭停車場太陽能光伏系統,氣象局大樓亦將建設太陽能光伏系統。
  議員施家倫問政府會否與高校和企業合作共同推動減排,並對積極減碳機構及居民給予獎勵。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坦言,好難跟內地目標,內地幾年前已在減碳,但澳門仍在搏命加,「每開一個賭場,我地就淒涼,咁細地區排放量咁高,不是咁容易做個好學生爬頭」。
  他指澳門是個有錢的地方,每個人都能支付水、電及買食物,沒有壓力慳水慳電。「如何鼓勵居民慳水慳電慳食物?個個畀得起、個個覺得平,不是簡單嘢。其他地方都唔使工作,收入不多、電費貴,自然會慳」。坦言澳門要落實減碳不容易。
  正建廚餘處理設施
  議員顏奕恆關注廚餘處理規劃。譚偉文表示,政府正在建築廢料堆填區建設中央廚餘處理設施,預計落成後每日廚餘處理量約220公噸。由於建設需時,現時將增加廚餘收集的分類,第一階段以收集工商廚餘為主,自2018年推出的食肆廚餘回收先導計劃,至今約160間中小型食肆和大酒店參與;4個設於社區的環保局加Fun站,自今年4月開始至今,收到近4,000公斤社區廚餘,成績可以;亦會與醫療機構合作,收集醫療人員家庭的廚餘。
  另外,譚偉文表示,本澳明年起禁止進口一次性塑膠飲管和飲料攪拌棒,同時正研究下一步限制一次性塑膠餐具(塑膠刀叉羹),有信心能做到。「走塑好EASY」活動至今年9月,共有120萬人次參與,減少使用260萬套一次性餐具,未來將進一步與食肆合作,研究自備餐具可否減價或優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