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海峽論壇籌備就緒

  【中新社福州12月9日電】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務辦公室、海峽論壇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鍾志剛9日在廈門表示,現在第十三屆海峽論壇各項籌備和防疫保障工作已經就緒。
  第十三屆海峽論壇12月10日將在廈門開幕,以「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為主題,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各項交流活動,主會場設在廈門,福建省有關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舉辦相關活動。除了6月以來陸續舉辦的21場活動,本屆論壇安排的論壇大會和青年交流、基層交流、文化交流、經濟交流四大板塊35場活動將陸續登場。
  當天下午在廈門舉辦的本屆海峽論壇新聞發佈會上,鍾志剛說,本屆論壇線下活動邀請台灣有關政黨代表、台灣主辦單位代表,以及台灣行業精英、社團負責人、工青婦、鄉鎮村裡、農漁水利、民間信仰等各界嘉賓5000人,其中集中活動期間邀請台灣嘉賓約2000人。
疫情下閩台「雲交流」全面鋪開
  【中新社廈門12月9日電】在9日下午于廈門舉行的第十三屆海峽論壇新聞發佈會上,海峽論壇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福建省政府台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鍾志剛表示,「雲交流」開闢兩岸交流新空間、新載體、新形式。
  鍾志剛指出,福建各地各部門創新開展「雲直播」「雲比賽」「雲辯論」「雲祭祀」「雲展覽」等各種類型的兩岸線上交流活動,興起新一輪「大交流」熱潮。
  去年,第十二屆海峽論壇約有300萬台灣同胞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與論壇活動。而12月10日將在廈門開幕的本屆海峽論壇,也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各項交流活動,並探索完善「雲對話」「雲旅遊」「雲帶貨」等線上交流形式,新增「台青播台貨」、短視頻互動、線上競賽答題、線上線下情景劇、在線小遊戲等方式,持續提升兩岸「雲交流」效果。
  鍾志剛強調,第十六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第十屆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等活動成功舉辦,多渠道建立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長效平台;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第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意文化節、海峽兩岸故宮文化文創設計交流周等活動成功舉辦,推進閩台文創產業合作;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海峽兩岸民間譜牒文化論壇、閩台王審知信俗非遺傳承大會等一批線上線下民間基層交流活動,則扎實推進了閩台基層交流。  
台辦:解決台灣問題不容任何外來干涉
  【香港中通社12月9日電】對於美國官員稱,美國將採取行動確保武力統一台灣的情況不會發生,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馬曉光9日表示,解決台灣問題,完全是中國自己的事,不容任何外來干涉,敦促美方停止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玩火者必自焚。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7日在答記者問時稱,美將採取行動確保武力統一台灣的情況不會發生,民進黨當局對外交往部門表示感謝。馬曉光對此應詢表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中國實現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我們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
  當前,台海形勢持續緊張動蕩,根本原因是民進黨當局一再企圖「倚美謀獨」,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華」。美方一些人罔顧事實、顛倒黑白,不斷在台灣問題上發表錯誤言論,採取錯誤行動,根本上是企圖打「台灣牌」,把台灣當棋子,阻礙中國統一和中華民族復興進程。解決台灣問題,完全是中國自己的事,不容任何外來干涉。我們敦促美方以實際行動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在台灣問題上的錯誤言行,停止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我們警告某些人,不要玩火,玩火者必自焚。
37個台資項目落戶江蘇淮安
  【中新社淮安12月9日電】第十六屆台商論壇12月9日在江蘇省淮安市舉行。開幕式上,淮安大運河文化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與淮安台資集聚示範區產業工人培訓學院一道揭牌,現場共簽約台資項目37個,總投資394億元人民幣。
  本屆論壇以「深耕產業融合發展、共享機遇開創新局」為主題,採取「線上+線下」方式舉行,圍繞全面提升產業支撐力、創新驅動力、開放競爭力,積極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模式、新路徑。
  國台辦經濟局副局長陳斌華說,江蘇是東部沿海台資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台商論壇作為涉台經貿交流的品牌活動,已經成功舉辦了十五屆,見證了蘇台兩地合作共贏的非凡歷程,也結出了累累碩果。
  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李政宏表示,淮安環境優美、區位優越、發展潛力巨大,成為廣大台商信賴和認可的創業寶地、興業福地,形成了「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台商集聚格局。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持續推動,淮安必將乘勢而上,再創新的輝煌。
  長三角地區是台商在大陸投資最多、台資企業最密集的地區。近年來,淮安將發展台資經濟作為全市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選擇,主動招引集聚台資企業,陞級優化台商服務,著力打造長三角台商投資最佳目的地,助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在淮安重點打造的優勢特色產業體系中,富士康、鵬鼎控股、達方電子等企業支撐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敏實集團成為汽車零部件產業主力軍;旺旺、全穩生技等執掌綠色食品產業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