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今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高開賢、蕭志偉、施家倫、何敬麟就支持加快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澳門證券交易所作出提案,建議組建公司制交易所並實行集團化運營,構建市場化運作的組織管理模式,在澳門證券交易所常態化發行多種期限的人民幣國債、央票,優化建設更加符合國際標準的中央證券託管系統(CSD)。曾經被坊間熱議的澳門證券交易所,何時能夠成事?或者仍在「等風來」?
澳交所提案,又一次「狼來了」?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劉藝良等5位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就深合區證券交易所提建議。他們指出:探索引入國際先進證券規則及數位化技術,適用特殊的法律和監管制度,給予合格投資者准入、跨境證券交易資金流動等政策支援,由澳門特別行政區為主導,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深合區」)建設澳門證券交易所,是落實「規劃綱要」和「橫琴方案」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的重大專案和關鍵舉措,有利於推動深合區金融市場率先高度開放,助推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相關理由分析如下:一是在必要性方面,發揮證券市場作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作用,助力國家戰略實施。發揮澳門證券交易所重要平臺作用,助推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有助於與周邊各類交易所錯位發展、優勢互補。二是在可行性方面,從基礎條件看,澳門利用深合區創新發展證券市場符合琴澳實際和有關政策精神。從市場維度看,內地、葡語系國家及「一帶一路」將為澳門證券交易所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他們建議:法律法規方面,懇請中央支援,推動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條例(法)》中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的方式,在深合區劃定特定範圍(比如深合區金融島)建立金融自由開放市場,允許在該市場範圍內一定程度上選擇適用域外民商事法律,移植或者借鑑其他國際地區行之有效的金融監管制度,或者充分發揮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權的獨特優勢,利用深合區民商事規則銜接澳門、接軌國際的特別通道,逐步形成與澳門高度融合的離岸金融單一市場,夯實深合區離岸金融發展的機構主體和力量,打造高度國際化、法治化和市場化的金融監管環境。
組織管理體系方面,建議組建公司制交易所並實行集團化運營,構建市場化運作的組織管理模式。建議借鑑廣州期貨交易所經驗,由澳門特區政府牽頭,成立由政府參股、股權多元、市場化運營的證券交易所集團。交易所集團潛在股東主要包括粵澳兩地政府、國內外知名證券交易所、知名投資機構、技術領先的金融科技企業、產業生態豐富的知名企業以及澳門本土實力較強的企業。實行集團化公司運營模式,以子公司或事業部制方式運營各類交易市場。
配套設施建設方面,建議優化建設更加符合國際標準的中央證券託管系統(CSD),推進與國內、國際中央證券託管系統對接;完善RTGS等資金支付結算系統建設;探索建立針對數位元資產交易方面的監管沙箱機制和系統。建立有效服務市場需求的交易規則,在發行、上市、交易、清結算、資金託管、資訊披露、投資者保護、證券仲介服務機構管理等方面研究建立與國際先進規則接軌的制度體系。
市場拓展方面,在澳門證券交易所常態化發行多種期限的人民幣國債、央票,吸引國內政策性金融機構、地方政府、央企、國企、金融機構等發行信用級別高的債券。重點借助銀行、券商、私募基金等機構的境內外資源,大力引進國內外上市公司到交易所發行債券、二次上市及整合名下專案資源發行REITs。此外,深合區可在土地、資金、專業機構和人才、優惠政策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為交易所提供辦公場所、後台管理、資料設備等配套設施;吸引券商、投行、認證機構、評級機構、律所、會所等機構和相關專業人才落戶,為澳門開拓證券市場業務提供支援。
澳交所籌畫已久
隨著澳門社會對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共識不斷增加,近年來金融業不斷被認為是當地產業多元化突破的重要抓手。從現實角度看,在澳門的多種新興產業中,金融業的占比也是相對較高的。
為助力澳門金融業發展,在2019年2月公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簡稱「《綱要》」)中,亦曾明確提出「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中央將支援澳門打造中國和葡語國家間的金融服務配套,將澳門建設成葡語國家的人民幣清算中心;以及「探索建設澳門—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內有港交所、深交所兩大交易所。在澳門當地,2018年末開業的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的定位,則主要是債券發行。
一位參與過澳交所設立相關研究的人士稱,設立澳交所的必要性表現在多個方面方面:第一,豐富澳門的產業,增強澳門金融業的實力;第二,搭建一個集聚國際資本和人民幣離岸新中心,通過澳交所聚焦葡語系國家的國際資金為大灣區所用;第三,形成港交所、深交所、澳交所的差異化競爭格局,通過交易所競合關係,提升資金效率,推動大灣區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第四,豐富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新生力量。
隨著各個層面的相關籌畫工作不斷進行,相關各界對澳交所的進展一直保持著關注。澳門及廣東方面亦不斷公佈相關消息。2019年年初,澳門金融管理局曾表示,為配合《綱要》提出的「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澳門金融管理局正在計畫對此展開可行性研究。2019年10月12日,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一位領導在一次公開論壇上亦表示:其在深圳時幫助澳門特區政府草擬了一個澳門證券交易所方案,希望澳門證券交易所成為人民幣離岸的納斯達克。次日,澳門金融管理局官方宣佈《金管局表示在澳建立證券市場仍處於研究階段》,正面回應了這種說法。
2020年11月下旬,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1409號(經濟發展類099號)提案答覆的函稱:橫琴毗鄰澳門,區位優勢明顯,具有粵澳合作的先天優勢。讓外界認為「好事將近」的,則是這一表述:「研究探索在橫琴建設澳門證券交易所,有利於支持澳門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特色金融產業,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落實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相關任務具有積極意義,發改委將會同有關方面積極參與相關工作。」
據瞭解,深圳、廣州等地的多家研究機構,近年來亦曾以各種合作形式為澳交所規劃過一系列相關報告。2021年8月,有研究提出:在橫琴打造「珠澳鏈創」資本市場項目。以「澳門交易所」為核心設立「珠澳鏈創」交易所集團的設想,進而在橫琴構建新型數位化資本市場,實現「加快破解我國民企籌資難籌資貴需求」的四個對接目標,即與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的金融改革方向對接、與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財富管理需求對接、與中央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方略對接、與實體經濟及金融業加快數位化轉型升級的趨勢對接。
澳交所還有戲嗎?
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簡稱「《方案》」)公佈後,沒有澳門交易所,某種程度上超出市場的預期。
多位專家認為其中可能有很多深層次的原因:一方面,粵澳合作之間在金融領域還沒有形成規模,沒有形成氣氛,或者沒有形成機制,發展基礎相對還是比較薄弱;更重要的是,目前大灣區已經有港交所和深交所。澳門交易所的差異化定位,沒有找到一個突破口,或者沒有形成灣區共識可能也是一種考慮。加上新設立的北交所,中國已經有了北上深及香港四個交易所。是不是有足夠多的等待上市的公司,會不會出現新所沒有交易量的問題,都需要注意。專家表示,交易所的設立首先要以市場需求為基礎進行考慮,沒有需求或者需求可以得到滿足,再設立新交易所的難度是非常大的。粵港澳大灣區內已經有了深交所和港交所,尤其是後者的估值水準也不是特別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擬上市公司的需求並不是那麼強烈。隨著香港的局勢不斷平穩,香港金融市場的未來更加值得期待,再設立一家新交易所的短期需求可能並不強。
從設立新交易所的未來需要滿足的條件方面來看,專家也指出:第一就是需要更多的產業基礎,以及更多的沉澱。在未來的粵澳合作過程中,在產業領域需要更多的符合上市公司,或一批上市公司以及擬上市公司沉澱下來,有這種產業和金融的需求。在此基礎上,雙方的金融產業合作要達到一定的規模,有金融資本的探索過程,有金融的大量合作過程,才能去為交易所做未來的承載。為澳門交易所未來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否則倉促推出澳門交易所容易成為空中樓閣,或者說成為空轉的格局。
在橫琴已經工作十餘年的一位行業律師指出:澳門設立交易所,主要的想法是對接葡萄牙、西班牙等葡語和西班牙語系國家、地區。既然是對接國際金融市場,那麼就必然需要跟國際對接的金融、法律、稅收等配套的法律和制度。而澳門屬於大陸法系,且金融相關的法律相對落後,也沒有配套的稅收政策和成熟的國際稅務安排。沒有證券法規、沒有證券公司,相關的金融人才也因為種種原因非常少,金融市場還是以傳統借貸為主。雖然澳門在努力的改善相關的條件和立法、修法,但在一定程度上澳門和香港類似,修法或立法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建立金融、稅務、法律等相關體系可能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從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來看,珠江西岸,金融業的產業基礎還是比較薄弱的。澳門金融業主要以銀行為主,其他如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都比較缺乏,基本都是香港金融機構在當地開展業務,這也造成了澳門的金融業的資金來源相對不夠國際化。其次,發展現代金融業需要與之相配的人才,目前來看,橫琴在各個層級的金融人才方面依然比較缺乏。
對粵港澳大灣區內再增加新交易所的未來前景,相關專家認為:長期來看,隨著形勢的不斷變化,成立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短期來看,全球證券市場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多的交易量開始向頭部交易所集中,而不是新增交易所。
在樂觀者眼中,《方案》在金融方面提及的內容和高度前所未有,粵澳正在合作的領域,從創業投資、基金管理、債券財富管理,包括人民幣國際化,幾乎金融領域的方方面面都已經涉及到。在某種程度上來看,這些合作也是為澳交所設立做產業的鋪墊或金融的探索。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日前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問題。會議提出,積極出台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縮性政策。這個會議對今後中國的經濟發展可能有著很大的影響,或者促進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澳門證券交易所「風來了」。
百家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