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務之急振興經濟穩企業信心 劉紹滿

  新冠肺炎疫情變幻難測,且疫情持續逾兩年之久,近期鄰近地區疫情肆虐及反覆,加上在俄烏戰事的地緣政治影響下,環球宏觀經濟形勢呈複雜多變,加上內地經濟面臨放緩壓力,經珠海往澳門通關核檢再度收緊至廿四小時,作為經濟結構較為單一的本澳旅遊經濟狀況,雖然整體經濟仍處於較為基本穩健的狀態,來澳旅客量今非昔比,應居安思危,不應掉以輕心,面對抗疫持久戰,無疑會令本澳經濟復甦之路面對新的挑戰。
  面對新一輪的疫情反彈,國家堅持「動態清零」抗疫方針,本澳防疫政策有緊無鬆,旅遊業復甦再遇瓶頸,大環境不遷就,社會盛傳會有部分衛星娛樂場因看不清前景,擬提早年中離場,反映市場悲觀情緒濃厚。無疑,因疫情變幻難測,需從緊的抗疫模式下,宜加快尋找出兼顧經濟民生的發展方向,令本澳經濟發展不致失速,為未來經濟多元提振信心,加速走過當前困境。正如有經濟學者所言的,因周邊地區疫情反覆,加上內地經濟面臨放緩壓力,對訪澳旅客及旅客消費帶來影響,繼而對本澳消費及投資等內需帶來衝擊,料首季穩增長有壓力。面對抗疫持久戰,作為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商號,經營窘境已遠超其承受能力,景氣不樂觀,市況不明朗,經濟恢復在一段時間內仍面對較大的不確定性,有些中小商號難免心灰,坊間對政府推出新一輪經援措施之聲不絕於耳。
  據統計資料顯示,今年首兩月訪澳旅客近135萬人次,按年增37.2%,當中不過夜旅客及留宿旅客分別增76%及1.8%至82.55萬及52.35萬。儘管首兩月訪澳旅客按年增長,但同期博彩毛收入則按年跌8%至141億澳門元。去年第四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跌4.4%,當中私人消費增長放緩至0.4%。博彩旅遊業復甦進展緩慢,加上博彩仲介人事件,就業市場環境惡化,居民普遍審慎消費,且疫情反覆、放寬通關無望,料進一步制約消費信心,首季私人消費料續疲弱。內需經濟活動欠佳,外圍負面消息多,企業私人投資也會放慢。服務出口、內需消費、投資均難有起色,首季經濟穩增長有一定壓力,有可能延續去年第四季以來的負增長走勢。但有學者也認為,走過二○年第二、第三季的封控期,本澳經濟肯定已度過最艱難時間,今年仍審慎樂觀,主要取決於疫情走勢。從近月珠澳兩地的防控政策看,兩地已能因應疫情作出精準防控,盡量避免封關,有助本澳經濟企穩。
  眾所周知,珠海自一月中出現本地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後,日前再出現本地確診。經珠海往澳門通關核檢再度收緊至廿四小時,料對博彩旅遊業造成新一輪困擾。近日鄰近地區疫情反覆態勢持續,特區政府居安思危,不敢掉以輕心,對防控疫情措施進一步收緊,包括制訂大規模爆疫應急預案、二百人餐飲聚會須持核檢陰性證明等,藉此完善防疫管理體系,居民普遍接受及自覺配合。有酒樓表示,今年至今近三個月,未接獲超過一百人以上的宴會,疫下生意大減。每次疫情出現變化時,餐飲業往往首當其衝受到監管。雖然今年以來未試過有公共部門或由機構、團體舉辦的人數超過二百人餐飲聚會活動,但「唔怕一萬,最怕萬一」,倘餐聚達政府指定上限,又或活動主辦方需要祝酒,誰來負責監管參加者和工作人員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希望釐清權責,共同做好防疫工作。對社會和居民來說,這是利好消息,但亦希望政府能盡快推出新一輪經援措施,精準支援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居民及商戶,從而增強提振經濟和穩定社會的信心。澳門中華總商會理事長馬志毅日前指出,疫情反覆,收緊防疫措施,無疑對經濟活動帶來衝擊及影響,但商界在面對困難的情況下,仍努力履行應有責任,如物流及供應商早前先後兩次由港供澳貨品核檢驗出陽性而將貨品銷毀,業界都配合政府及予以諒解,以大局為重,深明大義。除此之外,業界為配合政府的防疫要求,加強對運抵本澳貨品的消毒程式,所增加的消毒成本並沒有轉嫁到消費者,同時確保市面商品供應不受影響,彰顯了同舟共濟、齊心抗疫的澳門精神。
  由於外部疫情影響,經濟始終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外循環難以推動,加上近期鄰近疫情影響,整體市場環境難有明顯回升。同時,衍生社會結構性問題,難以持續保持經濟活力。據統計局資料顯示本地失業率上升到百分之四點二,失業人數為一萬二千四百人,比上一期再增加五百人,不少行業面臨生存問題。指出現時市場通脹明顯,中小企及打工仔已缺乏抗壓能力。統計局就業調查結果顯示,新一期(二一年十二月至二二年二月)總體失業率為3.3%,本地居民失業率為4.3%,均較上一期(二一年十一月至二二年一月)升0.1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則跌0.3個百分點至2.9%。據統計局公佈,新一期居澳勞動人口共38.63萬人,勞動力參與率為69.3%。就業人數為37.36萬人,本地就業居民為28.1萬人,較上一期分別減少5,400人及3,500人。按行業統計,建築業就業人數減少,批發及零售業則增加。失業人數為1.28萬人,較上一期增加400人。尋找新工作的失業人口中,以失業前從事博彩及博彩仲介業和建築業的佔多;另一方面,尋找第一份工的新增勞動力佔總失業人口比重跌2.3個百分點至7.4%。就業不足人數為1.11萬人,較上一期減少1,500人,其中博彩及博彩仲介業的就業不足人數明顯減少。與二○年十二月至二一年二月比較,失業率升0.4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和勞動力參與率則分別跌1.6及0.9個百分點。
  其實,對於就業的問題,有學者預料,基於疫情反覆,雖持續辦就業配對、支援服務,失業率仍徘徊4.2-4.4%高位,市場信心疲弱。有學者表示,過去失業人士多從事博彩及博彩仲介業,但新一期失業者中,建築業亦增加,相信與疫情出入境措施限制,工程被拖慢所致。當局努力開辦就業配對、支援服務,勞工局今年首季已舉辦31場配對會及透過就業支援服務,協助921人獲聘。當局日前亦表示考慮將珠海入境澳門的核檢陰性證明由廿四小時改為四十八小時。可惜疫情反覆,昨日香洲又現疫情,有小區大廈被列為封控區。換言之,除了港澳通關短期無望,澳門與內地放寬通關也未有期。故雖多辦就業配對會、支援服務,相信失業率仍會徘徊高位。更擔心中小微企已在疫下觀望一段長時間,部分可能「捱唔住」,選擇暫停營業甚至結業,屆時失業人數或更高。
  受制於疫情、博彩業調整和多種因素影響下,不少行業的職位減少,有些更可能一去不復還。除了失業率重回十多年來的最高點,失業人口當中,超過一半是由於被解僱、臨時性工作完結以及公司結業等原因而導致的非自願失業。博彩業、飲食業、建築業、旅遊業、漁業以及一些文職等都出現較為明顯的就業環境轉差。失業率持續上升,周邊疫情又反覆不定,經濟適度多元的新興產業在中短期難有突破,難解的就業問題猶如堰塞湖,正積累負能量。有勞工界認為,回歸初期時本澳失業率曾達到百分之七點八,目前始終疫情仍持續的環境下,難以估計失業率會否繼續惡化,認為社會須居安思危,做好各項準備。有意見指,建議政府總結以往援助措施,例如豁免三個月的水電費等有效措施以減輕企業及居民實際負擔,希望政府給予有效、直接的經濟援助,再推消費卡,為居民持續提供有力保障。建議政府當局應在內循環增加刺激措施,儘快繼續向居民推出電子消費卡措施,直接刺激內部經濟。
  澳門作為國際旅遊城市,疫下配合國家抗疫總方針,禁止外國旅客入境,已缺乏國際客源,如有內地客源支持,仍可支撐一段時間。但內地有消息傳指會對赴澳的出入境措施越收越緊,這則對澳門及內地交流百害無利。上周訪澳客量維持約一萬多人次,因廣東省疫情此起彼伏,大部分旅客出遊意慾降低。但畢竟本澳疫情穩定,安全宜遊,部分旅客仍會選擇來澳遊玩。目前街上人流冷清,或因旅客多數集中在綜合旅遊體。有意見認為,內地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沒有問題,問題出在過度收緊赴澳簽註,冀在平衡防疫下,特區政府應向內地爭取適當放寬赴澳簽註申請,讓旅客在安全前提下訪澳,否則未來半年更難捱,將有很多企業捱不住。下月復活節將至,但香港疫情嚴峻,港澳通關未有時間表,業界對該檔期寄望不大。反而距離「五•一」黃金周仍有一個多月,希望周邊疫情盡快平復,本地繼續保持安全宜遊形勢,旅客重拾出遊意願,本地旅遊業及周邊行業可重現生機,「無需太悲觀」。
  近期周邊疫情反覆,本澳市面相對淡靜。外需復甦緩慢,內需越趨疲弱,營商環境陰霾密佈,企業難擺脫寒冬困局,更因「疫」無止境。澳門休閒旅遊服務創新協會會長黃輝日前表示,本月疫情反覆,且內地赴澳簽註政策不明朗,業界捱得相當辛苦,希望政府向內地反映本澳情況,釐清政策方向,為業界的堅持增添信心。儘管有業界有意到橫琴轉型發展,但仍等待政策細節。疫情至今已超過兩年,逾一成業界已離場,其餘在艱苦堅持。有部分業界考慮到申請牌照不容易,故先行休業觀望,員工則停薪留職。行業前景、就業環境均苦不堪言,壓力相當大。最近市場經常傳出內地各省市不同程度地收緊赴澳旅遊簽註,甚至旅客抵達出入境口岸被邊檢人員勸喻避免入境澳門,業界對此甚為困擾。因赴澳自由行政策是中央給予澳門的政策措施之一,兩地應用好該政策,促進正常的旅遊交流。現時政策方向變得不清晰,希望特區政府內地反映本澳情況,釐清赴澳簽註的政策方向,為業界繼續堅持曙光增添信心。
  目前內地疫情嚴峻,收緊防疫限制可以理解,但持續收緊防疫限制,無可避免造成心理負擔,打擊內需消費,影響企業投資及請人意願。建議特區政府因應收緊防疫限制,加碼出臺穩經濟措施,管理市場預期。疫情在周邊各地重燃,抗疫神經再度繃緊,市場信心續低走。每當疫情風險升溫,嚴築防疫戰線是首要任務,政府不斷吸收鄰近地區的經驗,完善自身的防疫系統和部署,居安思危。特別是疫情前景不明朗,未知何時可有序回復正常生活,加上各種防疫措施,企業投資、請人意願持續下降。未來應繼續貫徹精準防疫,最大限度地避免「一刀切」,有助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並減少疫情導致的不必要損失。
  疫情未見曙光,受疫情影響的艱難時刻,面對新一輪的疫情反彈,經濟復甦進度不如人意,企業營商環境漸趨惡劣,保持社會「穩定」尤為重要,這離不開將疫情對社會影響降至最低,首要任務就是應精準防控。尤其,目前新一輪的疫情曠日持久,降低疫情對經濟和社會運作的影響,是社會的共同期望。特別是內地疫情反覆,確保本澳安全、宜遊,為經濟穩定創造條件是首要任務。當局宜加碼推出穩經濟的措施,提振市場信心,更重要是管理市場預期,凝聚堅持抗疫的信心,更需要澳門社會各界團結一心,共克時艱,共同維護大局穩定,全民共同為疫情防控、為經濟復甦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