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國民經濟的命脉,對普通人來說,金融同樣重要,它不但關係到家庭、個人財富的增減,也關係到日常的衣食住行。
在國務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金融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從貨幣政策的總基調,到貸款利率的引導,再到對小微企業的關注,報告都進行了諸多的表述,其中一些還有著重要的信號意義。
在總體層面,對金融風險的防範和化解依然被放在重要位置,並提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舉措,比如對中小銀行股權結構的改革。在更加微觀的層面,對傳統的「弱勢主體」更給予了足够關注。比如,報告對貨幣政策的闡述,就涉及了小微企業的貸款難、利率高等問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對相關主體的金融扶持方面,也體現了對市場的尊重,比如推進涉企信用信息共享,構建良好融資生態等。顯然,這既考慮到金融機構的市場化運作需要,也考慮到中小微企業融資中,亟待解決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總體而言,可以期待未來的金融和貨幣政策將可能有更多的,對特定主體的「普惠」和「讓利」色彩。
金融風險問題
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是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的內容。報告指出,繼續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准拆彈的基本方針,做好經濟金融領域風險處置工作。
梳理公開數據和案例,可以發現,近年來我國金融領域風險事件多半來自兩個領域,一是部分民營資本的過度擴張,過度舉債,導致一定範圍內發生了信用事件或兌付危機;二是部分地方政府的部門或官員對金融領域有不規範的介入,導致區域性金融機構出現問題,影響了區域金融的安全和穩定。
在過去幾年,部分民營金融資本的不規範擴張過程,的確引發了一些波及面較大的金融風險事件。其中,安邦和海航等就引發了市場極大的關注,目前,這些金融風險已經得到了妥善的處理,企業的重組也成功完成,並未造成過大的負面影響。
此外,近兩年來,複星等國內知名民營財團都陸續放慢了在金融領域的擴張步伐,不再尋求在金融領域的過度擴張,而是專注於把主業做大做强。同時,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騰訊和螞蟻集團等巨頭也更加注重規範化發展。螞蟻集團已暫停上市,而騰訊直到現在也並未把金融板塊單獨拆分,以謀求上市。
除了民營金融資本無序擴張帶來的金融風險外,爆發在一些地方的局部風險也曾經多次出現,比如包商銀行事件。包商銀行已於2021年被裁定破産,該事件反映了一些地方性金融機構存在嚴重的公司治理缺陷,導致金融機構的優質資産被掏空,最終走上了破産之路。
以上一系列金融風險事件,最終都得到了妥善的處理,充分凸顯了監管部門處理風險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不過,風險的「防患於未然」比處置風險更爲重要。
因此,政府工作報告把防止風險放在了重要位置。報告指出,壓實地方屬地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加强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風險隱患,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綫。
報告還提到,深化中小銀行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改革,加快不良資産處置。此舉非常具有針對性,無論從1990年代海發行的破産,還是近年的包商銀行事件,都可以看出一些區域性的中小銀行由於股權結構的問題,會受到股東的過度影響,可能成爲部分股東的「提款機」。顯然,監管層早已認識到了問題的根源所在。同時,也從側面凸顯了國家對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關注,因爲銀行運營健康狀況事關廣大儲戶的身家。
融資的可得性
實體經濟是中國經濟的底盤,而廣大中小微企業更關係到群衆的就業問題。目前,中小企微企業貢獻了我國大約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但一些中小微企業時常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
近幾年,金融監管部門已經採取根多具體措施,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可得性的問題,比如定向降准、中小企業私募債的發行等。通過一系列措施,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得了一定的緩解。但不可否認,金融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是一項持久戰,需要長期關注和堅持。
實際上,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和大型企業相比,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度、融資成本都會更高,這是金融機構基於貸款風險考a的正常狀態。但近年來,我國中小微的融資難也一定程度受到宏觀貨幣政策的影響,尤其是在貨幣政策收緊時,一些銀行往往先保證大型企業,尤其是國企群體的融資需要,而中小微企業更容易暴露在政策變動的衝擊之下。
顯然,報告並沒有忽略這一點。對於貨幣政策,報告指出,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爲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擴大新增貸款規模,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擇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杆率基本穩定。
對中小微企業來說,宏觀融資環境的穩定和新增貸款規模的擴大,無疑是一種利好。報告指出,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資金更多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擴大普惠金融覆蓋面。可以預期,未來融資環境對中小微企業將有更大的概率是友善的。
除了融資難,還有融資貴的問題。
解決融資貴問題,相關改革早已啓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改革就是典型案例。
2019年,我國推出了這一改革,對降低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據統計,LPR改革以來,企業貸款利率出現明顯下降,從2019年7月的5.32%降至2022年1月的4.5%,累計降幅達0.82個百分點。基於企業部門龐大的融資總量,0.82個百分點的降幅顯然意義重大,無疑是金融改革送給廣大實體企業的超級「禮包」。
未來,這一「禮包」還將延續。比如,報告多次提到了「利率」,對降低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給予了足够的關注。報告指出,推動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減少收費,讓廣大市場主體切身感受到融資便利度提升、綜合融資成本實實在在下降。
又才市場的尊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支持方面,報告的有關表述也充分考慮到了對市場化方式的重視。
其中,報告提到推進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加快稅務、海關、電力等單位與金融機構信息聯通,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對小微企業的覆蓋面,努力營造良好融資生態,進一步推動解決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客觀地說,在社會融資系統的運行中,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並非完全是銀行「嫌貧愛富」的原因。銀行需要對股東和儲戶負責,必須對貸款進行風險控制,從而維持一個較好的資産質量水平。現實中,很多中小微企業的財務數據並不完善,銀行要通過財務信息甄選合格貸款對象的成本太高。
更有甚者,一些企業還存在「兩本賬」問題,而財務數據的粉飾和失實也並不是個案,因此銀行對企業真實的資信更加無從判斷。但是,企業的其他一些數據和財務數據相比,往往更能直接反映其經營的真實情況。其中,納稅的數據、海關的貨物通關數據和用電情況,往往比財務報表的數據更有力量。
於是,建立一個囊括企業真實經營信息的「超級數據庫」,對降低金融機構對融資主體的甄選成本、緩解信息不對稱,必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一種極其富有市場化思維的金融改革舉措,體現了對市場的充分尊重。在現有金融體系客觀條件的約束下,這種做法無疑能够將信息成本降到最低。
除中小微企業的融資之外,另一種「融資」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房地産市場有著很强的金融屬性,以新房爲例,在供應一方,是房地産企業的開發貸或者債券融資;在需求一方,則是購房者的按揭貸款。無論對於哪一方來說,金融系統的政策變化都事關重大。在過去的調控中,貨幣領域的政策和地方政府的限購一起,共同構成了中國樓市調控的「雙輪」。
報告提到,繼續保障好群衆住房需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並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産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未來,監管部門在樓市具體會採取哪些政策,目前還需要觀察。但不難發現,2022年2月以來,在一些非一綫城市,限購門檻和按揭貸款的可得性都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放寬,貸款利率也出現了下降。然而,也必須注意,這些變化並不代表房地産政策的轉向,房住不炒依然不會動搖。但另一方面,年輕人的解決居住問題置業需要,城市居民改善型的購房需求,以及其他各種合理住房需求,未來也將可能獲得一定的支持。
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可以預見,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復蘇,2022年的貨幣政策在穩健的同時,將更加富有靈活性,也將更加從容。穩健而又靈活適度,在很多舉措上富有「普惠」色彩,却也能做到對市場規律的充分尊重,這正是貨幣政策的高超之處。
(譚保羅/文)
中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