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16日電】針對近期一些機構看衰中國全年經濟增長走勢,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16日表示,疫情擾動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平穩運行趨勢,在各項政策支持下,國民經濟將加快恢復,實現企穩回升。
付淩暉在當天的發佈會上直言,今年以來有很多因素超出預期,中國經濟運行確實面臨困難。但這些困難都是短期的、暫時的,從全年發展來看,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還有不少有利條件。
一是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復工複產效果逐步顯現。付淩暉透露,根據有關資訊,目前上海90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已復工企業占比近50%。5月以來,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貨運物流持續恢復,全國發電量等實物量指標也在改善。
二是投資穩增長作用將繼續發揮,基礎設施和製造業投資支撐有力。各地區各部門落實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政策,大力推動重大製造業投資專案開工建設,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有利於增強企業發展信心,製造業投資增長仍有支撐。1-4月份,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2.2%,快於全部投資增長。
三是消費有望逐步恢復,線上消費和升級類消費仍會成為消費重要支撐。從近兩年來的經驗看,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正常生活秩序得到恢復,被壓抑的消費需求會得到較快釋放。受益於資訊技術發展,一些傳統接觸型消費加快向線上轉移,居民消費升級態勢仍會持續,有利於支持消費增長。
四是出口雖面臨一定壓力,但持續增長有利條件仍較多。付淩暉特別提到,今年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落地實施的第一年,穩外貿政策會持續顯效。1-4月份,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15.4%。
他並指出,今年以來中國宏觀調控政策調節力度加大,財政金融支援實體經濟不斷發力,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有效實施,綜合使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困難行業和重點領域扶持,效果會不斷顯現。同時,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有關方面在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機調控力度,將進一步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