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慢性病「最理想、最有效」的治療措施,是全國政協委員、中日友好醫院原副院長姚樹坤反復向患者傳達的理念。他舉例,目前臨床上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的治療主要是降壓、降糖等對症治療,很多中老年患者同時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種代謝性疾病,常同時服用5種以上藥物,而且是長期甚至終身服藥,給患者、醫生和醫保都帶來巨大負擔。實際上這些疾病的危險因素(病因)比較明確,如高血壓的主要危險因素是體重超重、食鹽攝入過多、精神緊張、吸烟飲酒,避免這些危險因素就可以有效預防(不得病),去除危險因素就可以長期緩解,即恢復健康,不需服藥。
「高血壓、糖尿病在早期是可以逆轉的,而不是像現在得了就長期用藥,甚至終生用藥。」他强調,「去除危險因素是這些慢性代謝性疾病的對因治療,是最理想、最有效,也是成本最低的治療。它可以通過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實現。」
在姚樹坤看來,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促使個人和群體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爲與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達到預防疾病、增進健康的目的。健康管理是指對個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其宗旨是調動個人及集體的積極性,有效利用有限資源達到最大健康效果。
「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能切實解决居民健康問題,有效降低醫療支出,需引起醫務界、政府和社會廣泛關注。」他解釋,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的核心是教育和規範人們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生活方式,其基本手段是信息傳播與行爲干預,需要相應的知識、技能與藝術。
「實際上,一次健康教育用三四分鐘就能講明白,我就經常跟患者說,只要按照我的方案做,既省飯錢又省藥錢,減少病痛,換來健康。」
在他看來,目前健康教育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規範與加强。
他建議,通過績效考核,强化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基層衛生機構的健康教育與健康管理職能與責任。將人均居民公共衛生經費的一定比例(如1/4-1/3)用于健康教育與健康管理,幷將健康管理項目加入醫保範圍,醫保承擔部分健康管理費用,通過健康教育、健康管理來控制慢病,緩解國家、社會和個人經濟負擔。
家庭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