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進黨已經明確了的對國民黨中央和地方派系的精准打擊策略來看,其備戰2022年「九合一」選舉已經下好先手棋。只是,當下蔡英文面臨的真正難題依舊是尚大規模空缺的縣市首長提名,因為這不僅考驗後蔡英文時代「尊英」的黨內共是否延續,更對民進黨各派系權力格局發揮決定性影響,接下來「選對會」如何貫徹蔡英文意思進行提名作為值得持續關注。
2月11日下午,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邀請黨內高層召開「選對會」。並在「選對會」上敲定,針對尋求連任的台南市、高雄市、嘉義縣民進黨籍縣市首長分組進行徵詢協調,針對黨內競爭激烈的屏東縣則建議盡速辦理初選作業。
豪賭「九合一」,蔡英文强勢主導黨內提名
實際上,民進黨從2021年8月19日召開的中常會上就開始研議2022年選舉提名機制等事宜。2021年11月3日民進黨召開的中執會上通過了「2022縣市長提名特別條例」,規定除現在民進黨執政的基隆市、新竹市及屏東縣符合舉辦初選的資格,其他19縣市首長人選都由蔡英文提名。儘管該條例僅在少數縣市保留初選制度,但民進黨內外對此仍有不少爭論與雜音,在2021年11月14日的民進黨全代會上依舊獲得無異議通過。
今年1月12日,民進黨中執會上通過了本次「九合一」選舉最爲核心的「民主進步黨2022年‘六都’首長選舉提名候選人徵召辦法」。辦法規定,2022地方行政首長提名作業,皆由2022年「選對會」統籌辦理,「選對會」必要時,需成立徵詢或協調小組,協助執行有關提名的徵詢協調工作。
從以上民進黨關於「九合一」布局中,不難發現最常見的關鍵詞是「選對會」。「選對會」全稱「民進黨2022年選舉對策委員會」,2021年12月29日在民進黨中常會上通過成立,由蔡英文親任召集人,賴清德、蘇貞昌、鄭文燦、陳其邁、林佳龍、柯建銘、洪耀福、林錫耀等民進黨黨政高層及派系領導人都名列其中。另外,「選對會」下設協調工作小組,執行有關提名的徵詢協調工作,由洪耀福、林錫耀擔任共同召集人,小組成員包括「蘇系」吳秉睿、「湧言會」王定宇與趙天麟、「英系」蔡易余與黃承國、「綠色友誼」何志偉、「新潮流」梁文杰與劉維鈞、「正國會」陳茂松與高志鵬。
蔡英文親自拍板將「選對會」名單一分爲二,這在民進黨歷史上尚屬首次。從「選對會」以及協調工作小組名單中也不難看出,成員充分涵蓋了民進黨各路諸侯及各派系話事人,能够一定程度在黨內初選和提名階段發揮防火栓作用。相較於以往「選對會」都是組織系統大佬負責,這次由黨主席親自操盤亦屬首次。不過,儘管明面上是蔡英文在一綫排兵布陣,但從「選對會」兩組名單上來看,當前只是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的洪耀福排名在現任秘書長林錫耀之前,本次民進黨「九合一」選舉依然由蔡英文十分信任的洪耀福操盤的痕迹非常明顯。
需要指出的是,「選對會」看似陣容龐大,其實際上的作用只是爲蔡英文直接徵召縣市首長參選人背書乃至爲敗選墊背。目前來看,台南市、高雄市、嘉義縣基本可以保持現任優先,基隆市、新竹市及屏東縣需要初選决定提名人選,蔡英文還需要提名14個縣市首長,就算有部分政務官作爲口袋人選,餘下的縣市提名也依舊是一個龐大的工程。而且民進黨向來有選輸辭黨主席的傳統,如今蔡英文總攬提名大權的All in梭哈行爲無疑是一場政治豪賭,若選戰結果不如預期,蔡英文勢必難辭其咎,後蔡英文時代也恐將提前到來。
至於協調工作小組則重在討論縣市議員的提名員額,將對各派系劃分勢力範圍産生更加具體的直接影響。民進黨2018年「九合一」選舉中遭「韓流」「討厭民進黨」雙殺,造成綠營許多縣市資深議員落選,從而導致縣市議會生態大洗牌,隨著「韓流」退潮,加上民進黨贏得臺灣地區史上最高票的領導人選舉又强力封殺「四項公投」等等,民進黨內部許多派系評估2022年選情有翻紅趨勢,紛紛推出新人、老將參戰,由此引發議員參選內卷傾軋的情况,協調工作小組將在名額分配上發揮重要。
打蛇打七吋,民進黨全力清剿藍營地方派系
儘管在封殺「四項公投」中,民進黨在宜蘭縣、嘉義市、雲林縣、彰化縣等國民黨執政縣市表現亮眼,但也暴露出在臺北市、桃園市、基隆市等地基本盤不穩的事實,特別是要推出可以與台中市長盧秀燕、彰化縣長王惠美、雲林縣長張麗善、花蓮縣長徐臻蔚、嘉義市長黃敏惠、台東縣長饒慶鈴、宜蘭縣長林姿妙、南投縣候選人許淑華等女性選手同台競爭的參選人恐怕要多費一番心思。
「九合一」選舉與「四項公投」更爲根本的區別是,彼時民進黨的對手是被沒收黨産的國民黨中央,「九合一」選舉中直面的將是背水一戰且實力尚存的國民黨地方派系諸侯。民進黨重新執政以來,特別是2018年折戟「九合一」之後,民進黨始終對樁脚綿密、動員深入的地方派系心有餘悸,充分認識到在選舉中其主要對手已經不是家徒四壁的國民黨中央,而是有充沛資源可供分配的地方派系,地方派系就是國民黨在縣市選舉中的蛇之七寸。
今年開年,面對國民黨的地方諸侯,民進黨就已經開始發揚「傳統」,打了一套司法組合拳。早在台中第二選區補選中已經可以發現民進黨重新揚起司法大棒,通過「議顔堂」海量爆料違建最終壓倒顔寬恒,同時以台中捷運藍綫增設「正英站」在顔家土地附近,質疑台中市政府因人設站,意圖旁敲側擊台中市長盧秀燕。1月13日清晨,宜蘭地檢署指揮廉政署檢廉單位兵分30余路大動作搜索宜蘭縣長林姿妙以及多位縣府一級主官的辦公室與住所,被告林姿妙遭約談後無保請回。此前,台當局監察機構也發函雲林縣政府,計劃南下調查雲林縣長張麗善胞弟張啓盟涉嫌「違法濫墾與占用土地案」,劍指雲林「張派」意圖明顯。
其實,回看民進黨在選前動用司法手段打擊對手的歷史,不少會被地方派系當成悲情牌利用,今年在選舉制度上動手脚才是對付地方派系的正菜,也是民進黨能否翻轉「九合一」的關鍵。從農田水利會、農漁會改爲官派,民進黨已經相當程度斬斷了國民黨地方派系的金脉。而在封殺「四項公投」後隔日的2021年12月19日,蔡英文便迫不及待地邀請賴清德、蘇貞昌、林錫耀、柯建銘和縣市首長、派系成員等黨政要會商,其中主題便是討論「地方制度法」第4條修法,即取消縣市升格必須達125萬人的硬性要求,讓新竹縣市、彰化、雲嘉嘉等可以「由上而下」决議直接合並升格,以利於黨內徵召提名作業。
如果民進黨憑藉多數優勢成功修改「地方制度法」,無疑將是今年「九合一」選舉的最大變數。此外,「地方制度法」的修改還將帶動財政收支的重新分配,從而推高部分地區的城鎮化率。城鎮化率的高低也對地方派系的生存空間發揮决定性影響,鄉土因素被淡化、在地人員被稀釋、選民服務少創新等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地方派系的選票流失。
防東山再起,「轉型正義」迭代升級2.0版本
儘管各界對國民黨在「四大公投」中一事無成的原因衆說紛紜,從民進黨方面動員全黨上下串聯南北舉行上千場造勢活動全力封殺來看,政黨動員能力與手中資源高度相關,而國民黨由於黨産被凍結,缺乏組織大型造勢活動的經濟能力至少是重要因素之一。屋漏偏逢連夜雨,2月8日,「不當黨産處理委員會」又認定,革命實踐研究院前中興山莊用地爲不當取得的財産,將向國民黨追征新臺幣32億375萬8986元,雖然國民黨表示會依法采取法律行動,但國民黨財務雪上加霜板上釘釘。
民進黨憑藉所謂「轉型正義」來追殺國民黨也並非一帆風順,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中的「東廠說」也讓民進黨爲吃相難看付出了代價。不過,從蔣經國去世34周年之際蔡英文在「經國七海文化園區」舉行揭幕儀式上意味深長的致辭來看,民進黨的「轉型正義」事業似乎已經迭代升級到了2.0版本,不啻爲一場針對國民黨的「顔色革命」式偷襲。
蔡英文出席這樣的場合,表面是釋放與威權時代和解的信號,佯裝是對於島內多元化前歷史面貌及領導者進行全面、公允評價。蔡英文標榜繼承了蔣經國的「反共保台」路綫,並將其曲解爲是當下臺灣人民的最大共識,大有拿蔣經國在冷戰時期的「三不政策」爲當下民進黨阻礙兩岸交流尋找歷史依據的意思。明辨是非,蔣經國雖然說過「反共保台」,但却是立足於國共內戰的視角,是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前提下的政治對立,如果蔡英文認同蔣經國路綫,又爲何對蔣經國主張統一、反對「台獨」隻字不提?况且,蔣經國晚年還曾說,希望大家超越一切地域、派系、小我利益之上,開闊心胸,把眼光放到大陸,並表明自己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民進黨始終沒有讓人失望的是其偷換概念的本領,以轉型正義爲幌子行黨同伐異之實,把所謂民主、人權從目的轉變爲吸票手段。所以,民進黨對蔣經國政治遺産話語權的爭奪以及歪曲詮釋,表面上將轉型正義從打擊國民黨的零和博弈進化成有共同歷史記憶的雙贏,實則是意在吸納藍營中的「少數頑固派」選票的障眼法,更會讓國民黨無路可走乃至誤入歧途。
(王喜/文)
中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