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預備役部隊轉隸新變

  前年8月初,美軍陸軍預備役部隊國民警衛隊發生異動,擬增軍擴師,將原有的旅級部隊重組爲師級單位,10個作戰師增至18個,以增强戰鬥力,應對布朝一日「與主要競爭對手發生的重大衝突」。
  美陸軍國民警衛隊是美軍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應對局部地區衝突和戰爭任務需要,隨時接受徵召,轉換爲現役,在海灣戰爭等歷次戰爭中都有不俗的表現。美軍國民警衛隊的擴軍,是爲維護國內治安穩定還是戰爭局勢需要,引起各方關注。
  有軍內人士指出,美軍陸軍預格役部隊的舉措,與中國解放軍預揞役部隊上月推行的軍事改革不無微妙關聯。與美軍國民警衛隊的定義相似,解放軍預鉿役是現役部隊的重要補充力量,也是突發戰爭形勢下首批預召部隊。
  解放軍預備役部隊因其臂章呈「Y」字樣,被稱爲「Y」字軍。公開資料顯示,解放軍預備役部隊據稱擁有37個師,另有多個團,49萬多預備役兵員,呈多軍種建制。而據中國退役軍人網站等渠道統計,解放軍在冊的預備役兵員人數實際規模在1000萬以上,超出美軍數十倍,堪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預備役部隊。
  上月初開始,預備役部隊正式全面納入軍隊領導指揮體系,指揮宵轄權移交中央軍委,這也是2015年以來新一輪軍改的最新進展。
  據國防大學李大光教授分析,當前的國際環境日趨複雜,存在南海問題、中印邊境問題,中美之間的戰略博弈也不容樂觀。中國的國防力量要加强,特別是需要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穩定。
  作爲應對未來複雜國際政治軍事形勢的重要一環,解放軍正對預備役部隊推行蛻變式革新,除了指揮權收緊、隊伍編强,還將謀求軍事訓練的真正落實,提高預備役部隊的打鉍能力,保持戰缶狀態,以裉據形勢需要遂行相關任務。
  基層預備役新氣象
  王暉是駐寧波預備役高炮團的一名預備役新成員,去年因爲留轉士官名額存限,當了2年兵的他很遺憾地離開了部隊。退役回原籍寧波後,今年他被征編入預備役,參加廣預備役轉隸軍改後的第一輪集訓。
  頗爲巧合的是,在寧波的預徐役高炮團集訓場,他見到組訓者是昔日部隊的領導、一位步兵團的上尉。對方從現役部隊交流到該預備役團才2個多月,便在預備役高炮團開訓第一天,遇到自己帶過的兵王暉。
  新征編入預備役的還有前海軍士官老鄭,他曾在海軍菜艦隊服役8年,多次轉崗,毎個崗位都幹得很出色。30多歲的老潘意外得知被編入預備役後,興奮地騎車從100多公里外趕往訓練基地。他說,「沒想到離開部隊多年,還能冋歸戰位。」
  每年這個時期,正是預備役征編和集訓季。新編入預備役的和原有在編入員從各自單位請假,到駐地預備役部隊參加一段時間的軍事集訓後,又將回到原單位。今年的情况有點不一樣,預條役高炮團像老鄭這樣的技術骨幹增多,不少以前都是海空軍的士官班長。
  「明顯感覺到抓軍事訓練的總識更强了,『軍』味更濃了。」王暉過去印象中預備役訓練鬆鬆垮垮的,今年明顯收緊了。他的新感受來源於這支部隊轉隸中央軍委後的最新變化。
  退役回鄉後,王暉按規定到駐地武裝部報到。按《兵役法》規定,35周歲以下的退役軍人根據需要將轉換預備役。隨後他接到通知,被編入當地預備役團,成爲一名預備役戰士。對預備役部隊,他有點好奇又有些陌生。
  事實上,過去很長時期,建制成立已30多年的預格役部隊並未進入社會主流視野,不少人益本把它等同於民兵組織。實際上,預備役部隊是以現役軍人爲骨幹、預揞役軍官和士兵爲基礎,統一編制爲按戰時成建制快速動員而組建起來的部隊。上世紀八十年代百萬大裁軍後,預格役正式寫入《兵役法》,脫下軍裝的百萬軍人轉身成爲國防軍隊的另一種補充力量。
  預備役部隊最大編制單位爲師級,基本每個省都有一支預備役部隊,不少預備役師由原來解放軍乙種作戰師裁撤而來,如山西預擠役83師和山西預備役141師等。與現役部隊一樣,預備役有軍旗和番號,師部駐省會,但一般只有二三十人的現役軍人,團、營和連級分駐在地級市、縣級市和鄉鎮,以退役軍人和民兵爲主,每年定期舉行軍事訓練。
  預備役部隊的一項職能是「平時應急,戰時應戰」,按照區域防衛任務的不同,預揞役師的駐防任務都不同,如台海一綫的江浙閩,多部署高炮部隊,中部省份以演練步兵的阽地防禦與進攻等戰術爲主。
  從過往的編制管理來看,預備役部隊實行雙重管理,軍隊系統從軍委、軍區到省軍區及師團,地方系統中,規定在行政系統上受同級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在地方黨委、政府同意部署下開展預備役工作。
  如預格役師第一政委一般由所在省黨委副書記兼任,省軍區副參謀長則身兼預備役師師長,通常還兼管兵役和國防動員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任職時,就兼任福建省預備役高炮師第一政委多年。
  「雙重管理」弊端
  軍改後的2016年,陸軍預備役部隊同省軍區一並從原大軍區體制轉隸劃歸軍委國防動員部領導管理。2017年2月,陸軍預備役部隊又從國防動員系統劃歸陸軍領導管理。軍兵種預備役全部歸屬軍兵種統一領導管理後,其歸誠中央軍委直管也是題中之義。
  轉隸變化決定了預備役部隊地位的改變,從過去的備戰徵召兵員的作用,變爲突出其平時戰爭轉換屬性。過往,預備役飽受詬病的是,對地方的依附性過大,部隊戰鬥力不强,更接近於地方武裝組織。
  「軍地雙重領導下,由於預備役的經費來源和物資供應保障主要由地方政府負擔,這就導致各預備役部隊把大量精力放在溝通和協調政府關係上,並把地方政府中掌管財務、物資、人事的部門領導招進預備役部隊中擔任一定的領導職務。」某預備役轉業軍人講林紅說。
  如某預備役團4名預備役副團長的編制人選全部由當地財政局長、民政局長、人事局長擔任,並超配了3名由地方領導擔任的預備役副團長職務。某預備役直屬營超配了3名由地方組織部、教育局和財政局領導擔任的副營長。
  唐林紅說,將地方黨政領導編入預備役部隊的最大問題在於扣原本任職的工作任務重,無法保證時間參與預備役部隊的建設,造成了「有編無人」「有名無實」的情况,使得預備役每年的粢訓和備戰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實。
  另外,由地方黨政領導擔任預備役領導,而將專業的科技人才或技術人員忽視在預備役領導層之外,會導致部隊無法滿足專業性强的演習和救災任務。如某預備役團參加2008年粵北地區雨雪冰凍災害的救援,但部隊中沒有懂得公路除冰的專業人員,爲完成上級發出的迅速打通道路的要求,部隊用重型火炮牽引車纏鏈條對公路冰面進行碾壓,造成公路的嚴重破壞。
  「軍地雙重領導體制下,軍隊做嗔需要考慮地方上的客觀問題和需求,限制較多。」李大光教授表示。
  由於國家國防動員系統是軍隊和地方分開的,有關預備役工作的動員法規屬軍隊動員系統管理,無法做到對地方預備役人員的管理協調,使預備役工作開展起來十分困難。在軍地雙重領導制下,預備役人員的人事管理由地方政府負責,預備役部隊需要人才時如果與地方政府溝通不够或單位不同意,則無法召集急需人才。
  曾經有這樣的事例。某預備役炮團進行每年一度的實彈射擊任務,爲保障任務安全,專動用已徵召爲預備役的當地醫院2名外科醫生和4名護士,但醫院方面以未接到當地政府醫療衛生部門通知爲由拒絕參加。
  與現役代差明顯
  現代意義的預備役部隊,是在近代歐洲預備役制度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813年3月,普魯上率先建立由現役官兵和預備役人員共同編組的後備軍,成爲奪取普法戰爭勝利的重要保證。此後,各國相繼效仿,逐步建立現代預備役制度,在兩次世界大戰和歷次局部戰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美國建立包括國民警衛隊和聯邦後備隊在內的預備役部隊,戰時可以與現役部隊共同執行作戰、支援任務,平時還可以承擔維護穩定、打擊走私、災難救援、國際維和等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陸軍國民警衛隊有17個作戰師參戰,占美國遠征部隊總兵力的約40%。朝鮮戰爭中,美國共有18.3萬名陸、空軍國民筲衛隊隊員轉服現役。此外,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動員24.5萬預備役部隊人員,科索沃戰爭中動員3.3萬人,阿富汗戰爭中動員1萬多人,伊拉克戰爭中動員15.5萬人。
  包括此次美國民警衛隊擴軍在內,美預備役部隊可以做到隨時轉換,迅速形成戰鬥力。與其相比,中國《兵役法》雖然規定了戰時預備役人員轉服現役的要求,但尚無具體規定和相應實踐。
  很長一段時間裏,軍內外對預備役部隊仍視爲戰爭來臨時釕批徵召人員,是現代戰爭後濟兵員的儲蓄池,對其還抱有大陸軍時代的全員皆兵戰略思想,上世紀50年代末,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曾提出「大辦民兵師」的主張,1960年,國內民兵總數達到2.1億人,編有8200多個民兵師,46300個28.5萬多個營及130多萬個連。
  「現代條件下的戰爭對兵員動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滿足戰時動員所專要的大量技術兵員和軍官,要能够適應在戰爭突然爆發情況下合成軍隊的要求,成建制地實施快速動員,僅靠民兵制度是不够的,必須建立健全預備役制度。」北京有軍事專家表示。
  從指揮鏈路、作訓編組到武器裝備等方面看,預備役與解放軍現役部隊存在較大的代差。
  另外還存在職能定位不明確、規模結構不科學、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問題。此次預備役體制調整也是爲了解決原先存在的不足,確保實現新時代的强軍目標。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此前答記者問時指出,此次預備役部隊調整改革除了領導體制改革,還有三大舉措:完善預備役部隊的軍兵種比例,壓減陸軍預備役部隊,增加其他軍兵種預備役部隊;優化預備役部隊的結構布局,以適應戰爭形態演變和未來作戰需求,並與現役部隊一體籌劃,融合發展;健全預備役部隊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適應新的時代特點和建設要求。
  根據全球火力指數(簡稱GFP)官網數據,2020年軍事實力排名前8的國家中,美國現役部隊人數140萬,預備役部隊人數86萬;俄羅斯現役人員約101萬,預備役人員200萬;
  中國現役人員約218萬,預備役人員51萬。
  軍事觀察家稱,中國預備役實際人數遠超千萬人,對現時解放軍預備役部隊來說,體制編制革新剛開始,前路還長,需要從外軍吸取各類經驗。
  「但借鑒歸借鑒,還是要根據我們國家的具體情況來實施,畢竟體制和其他國家不一樣。目前的預備役改革主要還是爲了跟國家的武裝力量體制和國防軍隊改革的要求相適應。」李大光教授說。
(鍾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