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論壇」是兩岸城市交流合作的典範

  在當前兩岸關係的總體態勢下,地方城市交流逐步成為兩岸交流的重要途徑,「雙城論壇」為兩岸交流探索新模式,因此彌足珍貴。這足以說明,期盼和平與交流是兩岸人民共同的期盼,這一大勢不可阻擋,而雙城論壇的交流成果也將惠及兩座城市的萬千民眾。
  7月19日,「2022上海-臺北城市論壇」以視訊會議方式分別在上海與臺北同步舉行。本次論壇圍繞「節能減碳」議題,雙方互相交流「韌性、永續、人文」的城市發展主題,並就「節能減碳淨零排放」議題發表主題演講。本次論壇在迴圈經濟、智慧交通以及圍棋運動等領域簽署3項合作備忘錄。
  這是上海市政府和臺北市政府連續第13年舉辦「雙城論壇」,13年來,兩市簽署了42項交流合作備忘錄,涉及經濟、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環保、科技、旅遊、交通、市政、醫養、青創、智慧城市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建立了兩岸城市交流常效機制,成為兩岸城市間政府和民間交流合作的典範。
  「雙城論壇」是兩岸在城市管理、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人文藝術等領域重要的交流管道之一,是集兩岸城市交流、地方交流和社會交流於一體的平臺。「雙城論壇」探索出兩岸交流新模式新路子,特別是在兩岸關係複雜嚴峻的形勢下,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創造條件、帶來希望。
  「雙城論壇」起步於2010年,是在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背景下舉辦起來的,它促進了兩岸城市間多領域的交流合作,增進了兩岸同胞民生福祉,深受滬台兩地民眾的歡迎和支持。
  然而,在當前兩岸關係複雜嚴峻和民進黨當局百般阻撓兩岸交流的重壓下,「雙城論壇」如期挙辦,尤為可貴,猶如寒冬裡綻放的「報春花」,為冰冷的兩岸帶來了一股暖流,衝破兩岸僵局的羈絆。這也充分證明,兩岸加強交流合作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不可阻擋。
  民進黨自2016年上台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在島內大搞「台獨」,嚴重破壞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石,兩岸關係由和平發展進入對峙僵局狀態。民進黨當局為推行其「台獨」主張,把兩岸民間交流視為「洪水猛獸」,百般阻撓,利用完全執政的條件,野蠻地修訂「安全五法」,通過「反滲透法」等法律,動用司法和行政資源,以「綠色恐怖」手段打壓兩岸交流,從而在島內製造「寒蟬效應」。
  特別是近兩年,蔡英文當局甘作美國棋子,「倚美謀獨」,在島內「台獨」動作不斷,不斷地挑釁中國大陸,把臺灣變成「地球上最危險的地區」。
  民進黨阻撓打壓兩岸民間交流合作是不會得逞的。從臺灣民眾踴躍參加海峽論壇便可以得到印證。而從綠營智庫「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發佈的民調顯示,有68.5%的民眾支持兩岸在疫情穩定下逐步開放交流,並放寬大陸人士來台交流的管道和規定。這是當前臺灣主流民意的體現。
  兩岸經貿合作更是密不可分。即便是在當前兩岸關係因民進黨當局「反中」「抗中」操弄僵局下,臺灣出口大陸占臺灣整個對外貿易額的42.3%,而且是對大陸高達1000多億美元貿易順差,可見臺灣對大陸經貿合作的密切度。
  13年來,「雙城論壇」力頂各種壓力,堅持每年舉辦,這是兩岸民意支持的結果。而作為曾是「墨綠」出身的臺北市長柯文哲願意推動兩岸交流是很少見的,而且柯文哲認為「對的事情就堅持去做」,認為兩岸交流比「斷流」好、對話比對抗好,「兩岸一家親比一家仇好」。柯文哲說的句句在理,也是對兩岸發展大勢客觀正確的判斷。
  臺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雙城論壇」是持續12年以上的城市交流活動,也是目前兩岸唯一官方往來平臺,這個機制得來不易。「雙城論壇」不宜中止,也呼籲其他參選人不要再搞政治議題。
  但許多綠營的學者說,臺北市長柯文哲堅持舉辦「雙城論壇」就是自我炒作,塑造一個能處理好兩岸關係的形象,目的是為了給自己參加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鋪路。無論柯文哲抱著何種目的,其8年來堅持每年挙辦「雙城論壇」這一舉動,都是值得肯定的。希望更多的兩岸城市像「雙城論壇」一樣衝破民進黨當局的阻力,走兩岸城市機制化常態化交流合作之路,造福於兩岸同胞。當兩岸民間交流大勢形成後,自然會形成巨大的兩岸交流洪流,蕩平民進黨當局攔截在兩岸交流上的「堰塞壩」,開啟兩岸交流合作新局。
  美國把中國作為競爭對手,糾集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全面圍堵遏制,並把臺灣作為遏制中國的一枚棋子。民進黨當局和島內「台獨」勢力甘作美國遏制中國大陸的「馬前卒」,「倚美謀獨」,不斷挑戰兩岸關係的底線,在島內大搞「綠色恐怖」,阻撓兩岸民眾交流交往。
  但是,不論民進黨當局如何破壞兩岸關係,手段如此之惡劣,大陸始終堅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相續出臺了「31條措施」「26條措施」「農林22條措施」等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舉措,為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提供更多同等待遇,為臺胞在大陸生活工作創造便利條件,幫助臺灣同胞來大陸追夢、築夢、圓夢,深受臺灣同胞的廣泛歡迎。
  「雙城論壇」發揮著實現兩岸交流合作、促進兩岸融合發展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不斷譜寫兩岸交流合作新篇章,為兩岸和平發展作出應有的歷史貢獻。

(言未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