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專家正辦理赴臺手續 國台辦:盼「團團」渡過難關
【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電】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疑似罹患惡性腦瘤,臺北動物園日前表示,希望邀請大陸方面專家赴臺協助診治。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馬曉光28日透露,擬選派2名診治和護理專家赴臺參與治療和護理工作,目前正在大陸有關方面協助下辦理赴臺手續。
馬曉光介紹,據瞭解,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9月下旬即成立專家組,與臺北動物園保持密切聯繫,持續關注「團團」的治療情況,並提供相關技術支持。10月27日下午該中心收到臺北動物園請求協助的邀請函後,擬選派2名診治和護理專家赴臺參與「團團」的治療和護理工作,目前正在大陸有關方面協助下辦理赴臺手續。希望在兩岸各方的共同關心支持下,「團團」得到更好的治療照護,渡過難關。
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臺灣媒體報導,臺當局「農委會」有關負責人28日稱,該機構有關部門會盡速同意大陸專家赴臺。
工商界傳遞臺灣民間盼兩岸交流心聲
【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電】臺灣工商團體負責人近日公開表示正積極籌畫在中共二十大後組團參訪大陸,並表態願擔當緩和兩岸關係的「先遣部隊」,可謂從兩岸交流受阻的困局中發出有力聲音,也傳遞出臺灣民間對交流回溫、和平發展的盼望。
民進黨上臺以來,兩岸交流明顯受滯降溫。有心推動兩岸交流或自主選擇赴大陸學習發展的臺胞,還需謹小慎微恐遭綠營「出征」;多年深耕大陸的台商,更在政治壓力下受限為難。這種壓抑沉悶的局面並非兩岸民眾所望,兩岸民間苦此久矣。
臺灣工商團體的表態,既是積鬱已久的呼聲,也是工商界的自救行動。今年臺灣經濟並不好過,原物料價格上漲、通脹壓力驟增致全球市場需求疲弱,新冠疫情陰影籠罩下「遠程辦公」於電子、資通訊業的紅利不再。這對於出口導向、又高度依賴物資進口的臺灣十分不利。大陸是臺灣地區第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對大陸投資額也長期占台資對外投資比重一半以上。「兩岸關係好,臺灣才會好」並非虛言。臺灣工商界的「率先出動」,實為臺灣民間自發改善兩岸關係的「勇敢頭陣」。
對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大陸方面已釋出堅定信號。中共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們始終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近日也就此闡釋,我們一貫秉持的「兩岸一家親」理念不會變,將繼續致力於為廣大臺胞臺企融入大陸新發展格局、參與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平臺,創造更好條件。
林伯豐:臺灣工商界希望繼續在大陸發展
【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電】近日,臺灣多個工商團體負責人表示,正積極籌畫組團參訪大陸,希望推動改善兩岸交流受阻局面。臺灣三三企業交流會理事長林伯豐在臺北就此接受中新社記者視頻連線專訪表示,臺灣工商界重視與大陸的經貿往來,希望繼續在大陸市場發展,兩岸良性互動符合大多數人期待與利益。
三三企業交流會簡稱「三三會」,是臺灣重要工商團體,會員均為臺灣的大型精英企業,現有77家一般會員,51家贊助會員。
林伯豐談道,「三三會」成員企業八成以上在大陸有投資。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近年製造能力也大幅提升、產業鏈完整,在國際產業分工中有重要地位,各地方政府還為台商提供投資經營綠色通道與稅收優惠,已成為台商投資貿易的重心。對大陸投資占台商對外投資一半以上;大陸也是臺灣第一大出口市場,是臺灣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地。
他也指出,2016年民進黨上臺後,兩岸缺乏互信基礎、關係急速下滑,加上近兩年新冠疫情的影響,兩岸經貿活動減少,縮減了新的投資機會。但兩岸經貿仍然密不可分,貿易金額有增無減。
林伯豐表示,目前全球發展勁頭最足的經濟體就是中國大陸和印度,兩者龐大的內需市場不是美國可比。美國的確有過去積累下來的高科技優勢,但大陸正在迅速提升,潛力極大,也吸引著來自全球的經貿投資。
「所以我們重視跟大陸的經貿往來。」林伯豐說,兩岸經貿交流給臺灣企業帶來了擴大發展、技術轉型及參與供應鏈發展的重要機遇。儘管目前美國針對大陸的一些不合理經貿管制影響到整體供應鏈,進而波及台商,但即便如此,臺灣工商界,尤其高科技和資訊通信等產業,仍希望在大陸繼續發展。
林伯豐說,中共二十大後,大陸進入下一個穩定的發展階段;作為台商,他期待大陸在經濟發展上也能有所突破,對美國不合理的經貿管制能善加應對,同時繼續鼓勵台商在大陸投資。
大陸市場發展未來可期,林伯豐表示,臺灣工商團體盼能及時瞭解二十大後大陸對台商政策的方向,以及台商如何參與到大陸的「雙迴圈」新發展格局、新型基礎建設、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產業自主創新中,從而提早規劃未來大陸市場佈局,協助台商在大陸增進投資、發展壯大。「我們期待未來有對兩岸都有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