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中香港的作用

  美國勞工部12月1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美國11月消費物價指數CPI同比上升6.8%,創1982年6月以來的新高,也是通脹率連續第6個月超過5%,此前的10月份的CPI同比增長6.2%。
  美國總統拜登11月10日視察巴爾的摩港時坦言:通貨膨脹損害了美國人的錢包。「所有東西都變貴了,從一加侖汽油到一條麵包。」此後美國財長耶倫就表示,「加征關稅傷害的是美國消費者,拜登政府考慮降低對中國的部分關稅,説明緩解美國近期的物價上漲趨勢。」美國Newsweek隨後發表了名為《是時候結束與中國的貿易戰了》的文章。
  這幾年,中美之間的貿易戰規模不可謂不慘烈,一系列的加征關稅措施、對華科技企業實行「技術鎖喉」策略,但這三年下來,中國沒有倒下,美國反倒先叫不行了。究其原因,美國一心盯防中國內地這個龐然大物,卻忽略了中國早已在南方設置好的一枚暗子——香港。
  可以說,這次貿易戰,香港居功至偉,又一次完成了守護祖國的重任。2020年香港進出口總額10,509億美元,接近中國內地的24%!
  這就是自由港的魅力,雖然香港的經濟體量不大,但它作為世界性的流量管道,卻可以為中國的貨物進出打開一個新出口。
  回顧這三年,香港這座城市在社會運動和疫情的衝擊下,香港仍舊通過這三招幫助中國打贏了這場貿易戰!

每年5000億美元貨物從香港突破封鎖
  目前,內地對外最大貿易地區,排名第一的是美國,總比占19%。排名第二的是哪個?日本?韓國?德國?俄羅斯?不,是香港。
  內地對香港貿易總比占14%。這是什麼水準呢?對日、對韓、對德三國貿易總和才勉強達到對香港的貿易。
  香港不過七百多萬人口,面積一千平方公里,撐破肚皮也消化不了內地14%的出口。
  為什麼內地還能年年往香港出口這麼多貨物?很簡單,到香港換個馬甲繞開關稅。
  雖然中國進入了WTO,但也就是僅僅進了這麼一個世界性的貿易組織,世界上還有很多更自由、更開放的貿易協定中國內地沒有加入。甚至在WTO中,中國內地的關稅等級,仍然是比較高的。許多發達國家對中國的進口有一定的限制,例如關稅,進口配額,而且是合法的。
  而中國香港不一樣,香港作為自由港,進口除了個別產品之外是沒有關稅的,清關也極快。作為一個獨立關稅區,香港的關稅水準幾乎是0。它本身就是相當多國際自由貿易條約的成員,它的出口貨物,能享受到更多的配額,更加優惠的稅率。
  內地的產品,先進入香港,換個包裝,打個標籤,披上一個香港的馬甲之後,再由香港出口到世界各地,一定程度上繞過部分發達國家對內地進出口的限制,減少由內地直接出口的關稅。
  其中一部分甚至出口到了美國,而且巧妙地避開了貿易摩擦。也就是說,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七分之一的產品,是通過香港銷往整個世界的。香港是內地合法合理地繞過各種貿易
  壁壘的透明通路。在這三年的中美貿易大戰中,每年都有5000多億的貨物從內地經過
  香港運往世界各地,當然,也包括美國。

內地企業吸收國際資本的資金池
  2018年,美國政府傳出禁止中國企業到紐交所IPO,雖然最後沒有執行,但也為中國企業獲取海外資本增加了隱患。
  再之後,2021年滴滴等企業赴美IPO被強迫提交核心資料,危害國家安全後被禁止,眾巨頭終於看清,香港才是內地企業最安全穩妥的融資地。
  於是在貿易戰的這幾年,可以很明顯的發現,越來越多的內地企業選擇在香港IP0,截至2020年底,在香港上市的內地公司共1431家,包括H股、紅籌和民營企業,總市值達49,000億美元,占整體市場80%。改革開放至今,香港一直是內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占全國總額55%。
  全國一半以上的外商資本都通過香港流入內地,這在貿易戰中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寶貴的彈藥支援。
  為什麼香港擁有如此巨大的能量?
  因為香港是國際商業中心,是連接國際合作項目的樞紐城市。在外資眼中,香港金融體系是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最重要、最可靠的平臺。這意味著,一個近在咫尺的資金池,源源不斷地向內地企業提供國際優質資本。
  香港的金融體系是內地應對未來美國可能的金融打擊的最重要的資金池。
  因此在貿易戰正酣的2018年貿易戰還沒正式開打之時,美國就發起了一次針對港元的狙擊戰。美國也清楚,開打貿易戰,需要先摧毀這個源源不斷的資金池,只是他們沒能成功。

香港是內地吸收國際頂尖資源的入口
  美國把貿易戰中的對抗逐漸擴展到其它領域,最狠的招數,就是在科技、教育等領域卡住中國。
  最近美國先後採取了針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和訪問學者的限制措施,以及針對高科技企業的金融限制。這個時候,香港國際自由港的地位尤為重要,一旦美方採取全面制裁措施,香港將是與內地唯一一個有緊密關係的國際城市。
  香港的大學全球聞名,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等,無論文史哲、數理化,電腦與人工智慧,均在世界前列。
  香港可以不受阻礙地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吸收全世界的最新科技。在任何情況下,哪怕被封鎖,內地也可源源不斷地派遣學生前往香港學習,再從香港吸納各種人才。
  同時對於尖端科技的引進,內地同樣可以通過香港的協力廠商公司迂回達成目的。
  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直接從發達國家獲取稀缺資源的通道正在編小,香港這塊飛地,正好補足內地短板。
  香港與內地一直有一種「沉默的默契」,儘管在疫情中無法通關,但香港還是通過自身獨特的地位及制度為內地在貿易戰中提供了充足的「武器彈藥」。香港這座城市,是中美貿易戰中的一個強力支點,也無疑會是日後國際摩擦中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