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瑟瑟,秋褲已經無法抵禦這刺骨的冷空氣了,怎麼破?
聽說有一種「發熱內衣」,穿上就能發熱,哪怕身體像冰窟,也能讓你立馬暖起來,比貼身小棉襖還管用,被譽為「過冬神器」。
世間竟有如此禦寒法寶,是不是心動了?
「自發熱」,可能麼
某寶上搜索「發熱內衣」,各類商品有100多頁、價格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其中很多發熱內衣宣稱,能「自發熱」「X秒急速升溫」。
相信內衣能夠「自發熱」的人,可能需要惡補一下物理知識。
劃重點:能量守恆定律說了,能量不會憑空產生!
要知道,我們用的充電式暖寶寶、「小太陽」,是由電能轉化成熱能.燒炭火取暖、也是由炭的生物質能轉化為了熱能。
發熱內衣不需要能量來源,就能散發熱能?能量守恆定律表示不同意。
從這一點、基本可以斷定、凡是標榜「自發熱」的發熱內衣,不過是打著高科技的幌子,糊弄消費者而已。
至於甚麼「1秒即熱」「5秒升溫」,插上電都未必有這麼快、可能麼?
保暖,主要因為吸濕好
「發熱內衣」的概念、最初來源於日本。
2000年左右,日本推出了一種特殊纖維材料,它能夠通過吸收人體散發的水汽產生熱量,起到「發熱」的效果。
但這點並不稀奇。在纖維發熱的機理中,本來就有吸濕發熱一說,即當纖維吸收水分時,能釋放出一定的熱能。
從這個角度看,很多普通的紡織材料也能「發熱」。
如羊毛、莫代爾纖維,因為吸濕發熱好,所以比較保暖;普通的腈綸、滌綸材質,吸濕發熱差,保暖效果也較差。
市面上大多數的發熱內衣,無外乎是使用吸濕放熱性能較好的材料製成而已。
真正的高科技發熱內衣:貴!
真正的發熱纖維也還是有的。
比如,美國太空總署為太空人設計的登月服裝中,大量使用的Outlast纖維,就是發熱纖維的一種。
遠紅外纖維「沙拉姆」也屬於發熱纖維。
纖維中加入了紅外線放射陶瓷,能吸收太陽能的,發射出遠紅外線,給人體供熱。但把遠紅外材料添加到纖維裡比較困難,使得遠紅外發熱內衣的成本較高,價格較貴。
還有其他一些特殊的纖維材料,本身就不便宜,加上紡織技術要求高,內衣的價格自然不低。
可想而知、價格低廉的發熱內衣,不大可能含有這類纖維。
而且,即便是真正的發熱內衣、一般也只能使體溫升高2~4攝氏度,且持續時間較短,價格昂貴,對於普通大眾,並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