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融合發展的美好成果「兩岸一家親」的生動體現——兩岸婚姻家庭在大陸這十年

  回顧過去的10年,兩岸婚姻不斷增長。兩岸婚姻家庭將兩岸同胞的感情、親情和血脈連接在一起,成為兩岸融合發展的美好成果,也是「兩岸一家親」的生動體現。兩岸婚姻家庭在維繫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和諧穩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上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臺灣青年鋼琴家葉士賢:用音符串起「小家」和「大家」
  在安徽藝術學院的音樂廳裡,葉士賢夫婦一人拉若小提琴,一人彈奏著鋼琴,美妙的音樂在校園裡回蕩。這對學生眼中的「神仙卷侶」,不僅因為音樂相識相愛,結為連理,更用音符串起「小家」和「大家」。
  葉士賢1992年出生於臺灣雲林,自小學習鋼琴的他,2010年以全額獎學金考取新加坡國立大學楊秀桃音樂學院,是臺灣當年唯一被錄取的學生。四年的校園時光,他不僅練就了一手精講的鋼琴演奏技藝,還遇到了來自安徽銅陵學習小提琴的孫歡歡。
  鋼琴與小提琴是古典音樂的代表性樂器,二者結合在一起能奏出最美妙的樂曲。葉士賢和孫歡歡不僅在音樂上配合默契,還先後被美國克利夫蘭音樂學院和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音樂學院錄取,學深造。
  2021年,博士畢業的兩人面臨未來去哪裡發展的難題。「近年來,安徵在社會經濟各方面都發展迅速,藝術氛圍也非常濃厚。」葉士賢告訴筆者,他第一次來安徽的時候,就覺得很親切,有一種家的感覺。兩人在商量後,決定來到安徽合肥,在這裡開闢自己的音樂事業。
  恰逢安徽藝術學院對外引進高層次人才,葉士賢和孫歡歡一起報名了,憑藉著優異的成績,兩人順利地成為高校老師。「安徽有很多學習音樂的孩子,我和妻子來到安徽藝術學院,就是希望為這裡的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古典音樂的平臺。」葉士賢說。
  「音樂對於我來說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傳遞愛的方式。」葉士賢表示,他非常喜歡校園裡的生活,希望通過嚴格而周密的教學,不僅教會學生們音樂知識和演奏技巧,更傳遞音樂中蘊含的一種力信,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提供一個強大的支撐點。
  如今,已紮根合肥的兩人也希望將古典音樂與安徽的文化歷史結合到一起,通過舉辦音樂會等方式,為更多民眾創造瞭解和學習古典音樂的機會,也為安徽的音樂藝術教育貢獻一份力量。
  「任我身邊,有很多像我這樣來大陸發展的臺灣育年,他們在各行各業發揮著自己的作用。」葉士賢表示,他和妻子是因為音樂走在一起,有了如今的「小家」,他也希望用音樂串聯起兩岸的「大家」。
  葉士賢表示,他非常看好安散發展。未來,他也將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呼籲更多的臺灣青年來到安徽發展,為兩岸文化交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臺灣青年成「漳州女婿」:「我喜歡在這裡落地生根」
  臺灣青年李紹暘「登陸」8年,穩紮穩打,一路向好。1989年出生的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家庭和事業的另一半均是大陸人。
  「妻子是漳州常山人,兒子剛出生不久,我已在大陸買房了……」福建省漳州市常山嶠豐機械鑄造有限公司黃事長特助李紹暘日前向筆者暢談「登陸」後家庭和事業時,滿心喜悅。
  常山嶠豐機械鑄造有限公司地處福建省漳州市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這裡是全國第二、福建省最大的華僑農場,交通便利,營商環境優越,僑鄉特色鮮明,已連續舉辦多屆東南亞風味美食節。
  「常山人非常熱情,當地美食超多,超好吃,我喜歡在這裡落地生根。」李紹暘稱,他跟朋友介紹自己時,都自稱「常山女婿」。
  來自臺灣彰化的李紹暘,祖籍福建泉州,家族在臺灣和大陸都有機械鑄造廠,從事五金機械鑄造、機電零配件加工製造等。據李紹暘介紹,他父親看准大陸前景,於2013年在大陸創立公司。
  2014年,李紹暘跟隨若父親的腳步來到大陸,做父親的特助。據李紹暘回憶,「首站來到廈門時,感覺特別好,高樓大廈多,城市很繁榮,一點不比臺灣差。」
  平日裡,李紹暘愛結交朋友,也常參加兩岸宵年交流活動。「我太太是臺胞介紹的,那位臺胞太太也是漳州人。」
  2020年,李紹暘與大陸姑娘攜手組建家庭,兒子現在9個月大了,一家3口幸福滿滿。但受疫情影響,李紹暘還沒能帶太太回臺灣舉辦婚禮,覺得有點遺憾。「兒子也還沒帶回臺灣見爺爺奶奶,打算年底一家3口回臺灣過年。」
  今年5月20日,「愛在漳州,一起向未來」漳台百名許年集體婚禮在漳州高新區舉行,李紹暘與妻子也參加了此次活動。「那天集體婚禮給她個儀式感,算是正式結婚了。」李紹暘開心地表示。
  現年33歲的李紹暘成家立業喜添丁,算是半個「贏家」了。在事業方面,他也有著清晰的奮鬥目標。李紹暘坦言,這得益於他有一個知根知底的得力合夥人——公司總經理,來自閩南泉州晉江的許天嘗。
  「他以前足我們在大陸的零售商,認識多年了,為人勤懇,後來我們在大陸創立公司,自然想到找他一起合夥創業打拼李紹暘坦言,從客戶關係變成合作人,開始也因管理理念不同發生過爭執。「在爭吵中磨合,大家出發點都是好的,都希望公司壯大。」
  「公司運轉後,3年多時間產能就翻倍,發展很快。來到大陸拓展,對家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轉捩點。」李紹暘說。
  「我們是做代工為主的,很多產品通過臺灣銷往東南亞等地。疫情後,訂單大量增加,是擴廠的好時機。」李紹暘表示,現在訂單多到做不完,已排到了明年3月份交貨,客戶也願意等。
  李紹暘正準備擴充場地和產能,更新設備,在老廠區新建廠房。「目前老廠區只有10畝地,已向當地政府申請新增30畝地。」對於未來企業的發展,在大陸實現了家庭事業雙豐收的李紹暘充滿信心。

「90後」兩岸夫妻的縣城日記:工作生活都挺好
  從最初的陌生與擔心到如今的熟悉與幸福,在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工作了近3年的臺胞單鈺翔正以「縣城青年」的身份與妻子周倬伊一起在大陸「拼」未來。他直言,在縣城都挺好,工作生活兩相宜。
  「因為我的愛人在這裡。」2020年3月,跨過一灣淺淺的海峽,單鈺翔從臺灣臺北來到浙江象山,至此「著陸」,成為一名「大陸女婿」。
  彼時的他在臺北發展穩定,身邊的朋友大多建議他留在臺灣過安穩生活,但對愛情執著的他還是堅持來到這座縣城。
  「他是我的學長,我們在臺灣認識,而後他決定來我的家鄉象山發展。」據周倬伊介紹,她於2016年在臺灣求學時認識單鈺翔,隨後兩人相戀,並於2021年步入婚姻殿堂。
  象山港潮起潮落,從臺北到象山,單鈺翔直言有過擔心,「在戀愛時,我也曾來過象山,但當時並沒有在這定居的想法,為此對這裡的瞭解也沒有那麼深入。」
  時間久了,單鈺翔發現這是一座和臺北有著同樣海洋氣息的縣城,「給人一種天然的親切感。」
  縣城雖小,但發展並不小。
  據周倬伊介紹,她與單鈺翔從事的是製造業產業,「我們的公司主要生產食品、飲料工業專用設備等產品,以外貿為主。」
  作為製造業領域的「新人」,周倬伊深刻感受到了縣城的發展活力,「我們雖是小公司,但也能感受到當地對於小微外貿企業發展的支援力度。」
  2022年,該縣制定《象山縣穩外貿穩外資攻堅行動工作方案》,從保出口訂單穩定、育外貿新増長點、補進口貿易短板等方面提出針對性舉措,全力穩外貿。
  這對周倬伊和單鈺翔而言,無疑是個「利好」消息。
  「出臺的政策非常棒,強化了跟蹤服務,讓我們的心更安定了。」經歷過疫情下的製造業波動,透過縣城的穩外貿發展組合拳,讓單鈺翔對大陸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審視當下,隨著這份親切感與日俱增,單鈺翔也開始享受縣城生活。
  「從家裡出發到公司,開車5分鐘,步行15分鐘,完全沒有交通煩惱。」談及縣城最大的便利,單鈺翔如是說。
  在他看來,象山打破了他對大陸縣城的認知,「吃喝玩樂樣樣兼具,小縣城的配套設施不輸大城市,但卻沒有大城市的喧囂與繁雜,生活幸福感滿滿。」
  單鈺翔直言,如今的他已經習慣了在縣城的生活。
  「已經被象山海島旅遊『拿捏』了。」每逢節假日,單鈺翔和周倬伊便會帶上露營裝備來到不同的營地「打卡」。
  嚮往新奇、新鮮、新潮、新穎度假方式的單鈺翔笑著表示,象山正推出各種潮玩方式,「我非常喜歡這種貼合遊客新玩法的模式,縣城也能玩出新花樣。」
  「後備箱裡放著我們的露營裝備,有空便會找個目的地自駕,享受當下生活。」周倬伊表示,「大陸女孩」和「臺灣男孩」的縣城故事不會就此止步,「我在這裡出生,也在這裡長大,也希望能以我們自己的方式與縣城發展同頻共振。」

(張俊、張金川、廖珍妹、彭莉芳、林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