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的四條新翅膀

  在內地居民恢復澳門旅遊電子簽注的同一天,11月1日,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在政府總部向中成藥審評專家顧問委員會主席鐘南山院士以及各成員頒發聘書。這實際上也在向外界釋放一種信號——對於如今的澳門而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固然是根本,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以及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產業也需要穩步發展。而鐘南山院士及其團隊,無疑將在大健康方面為澳門貢獻一份力量。
  雖然都說「船大掉頭難」,但微型經濟體的澳門更像是一艘精緻的小船,調整方向反而更加敏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中央在珠海設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正是為了改變澳門產業結構單一現狀,破解澳門經濟發展的瓶頸,實現產業適度多元所作的重大戰略部署,將為澳門長遠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大健康,從中醫藥開始破局
  澳門政府聘請鐘南山院士為澳門中成藥審評專家顧問委員會主席,體現了澳門當局對於中醫藥的重視。畢竟,大健康是《2023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到的採取「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的四大重點產業之一,而中醫藥則為澳門發展大健康產業成功開局。
  「澳門中醫藥產業基礎良好,澳門居民一直有使用中醫藥保健、治療疾病的習慣。」 澳門中醫藥學會會長石崇榮表示,澳門的中藥房多達上百間,遍佈大街小巷,遊客到澳門也會買中醫藥產品作為手信,這為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基礎。
  事實上,澳門發力中醫藥產業早已蓄能許久。
  2011年,中醫藥領域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藥品質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澳門;2013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在橫琴正式運營;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在澳門掛牌;2017年,中醫藥被列為澳門特區政府支持的新興產業之一;2020年,澳門第一個中醫藥研發轉化平臺成立,主要聚焦經典的名方、非凡顆粒以及創新中藥的研究;也是在2020年,澳門中醫藥研發中心彙集了世界500強的廣藥集團、華潤集團、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企業;2021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發佈,為推動中醫藥產業的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新機遇;還是2021年,特區政府頒佈了規範中藥藥事活動和中成藥註冊的相關法律;今年初,澳門特區政府將原衛生局轄下的藥物事務廳升格為藥物監督管理局,負責藥物審批、註冊和管理,澳門《中藥藥事活動及中成藥註冊法》也同步生效……不難發現,在國家大力支持下,經過10餘年的耕耘,澳門在中醫藥領域的「產學研」鏈條日益豐富壯大,制定業界規範標準的法律法規逐漸增多,為澳門本土企業發展創造了條件。
  今年10月31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支持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提出對具有全域帶動和重大引領作用的重大專案,單個專案最高補貼6億元。這是作為合作區成立以來首個支持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專項扶持措施。
  事實上,在「措施」出臺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中醫藥產業已經步入快車道。例如,在珠海市橫琴新區環島北路的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內,園區註冊企業已達230家,其中澳資企業60家,占註冊企業的26.09%,園區入駐企業覆蓋中醫藥、化妝品、保健品、醫療器械、生物醫藥、醫療服務等領域。其中,廣藥集團、澳大研究院、麗珠聖美、天祥集團、聯邦生物、碳雲智慧、盈科瑞、原妙、東陽光、分子態等重點專案均已經入駐並投入運營。
  截至今年4月,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已幫助包括澳門在內多家企業共9款產品在莫三比克註冊成功,7款產品在巴西獲得中成藥註冊備案上市許可。
  如今,中醫藥產業正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逐步生根、開花結果。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全世界提到「澳門」,第一印象不僅是旅遊或博彩,還有信得過的中醫藥。

現代金融,發揮葡語優勢
  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政策研究主任高勝文指出,回顧澳門近代經濟史,澳門曾經歷三次經濟轉型,由晚清時期逐漸發展起來的原料加工業和專營制度產業,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紡織製造業、銀行、保險、房地產等高附加值服務業興起,再至澳門回歸祖國後賭權開放。通過三次經濟轉型,使產業從多元趨向單一,也為經濟發展埋下危機隱患。如今的澳門正在經歷第四次經濟轉型,危機與機遇共存。
  憑藉歷史上銀行、保險等高附加值服務業的基礎,現代金融產業在澳門重啟也相對水到渠成。根據澳門特區金融管理局的資料,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金融業總資產值為2.7萬億澳門元,相當於回歸時的19倍。2021年,金融業躍升為第二大產業,占整體行業增加值總額的比重,由2019年的6.9%擴大8.5個百分點至2021年的15.4%。
  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明確澳門特區下一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為現代金融發展尋找可行的突破方向。
  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強調,未來將加強中葡經貿往來,推動中葡金融服務平臺及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建設,鼓勵澳門銀行持續為葡語國家提供跨境融資服務,加大人民幣產品及服務的推廣力度,並助力灣區企業在澳門設立葡語國家業務分部,利用澳門這一商貿合作服務平臺,進行交易的人民幣結算。
  澳門政府所指的「葡」,不僅是葡萄牙,還包括安哥拉、巴西、維德角、幾內亞比索、莫三比克、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島、東帝汶等葡語國家。據悉,葡萄牙語是僅次於漢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的世界第六大語言,全世界有2.6億人說葡萄牙語。在世界經濟遭遇疫情嚴重衝擊的情況下,中國與葡語國家貿易額仍逆勢增長,2021年更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充分顯示了澳門特區與葡語國家的聯繫優勢,以及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經貿合作的韌性和發展潛力。
  目前,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和「對接葡語國家視窗」已分別寫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橫琴已規劃設立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粵澳合作葡語國家產業園、中葡國際貿易中心、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臺、中國與葡語國家文化交流中心、中葡雙語人才培訓基地、中葡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正如人民網2022年11月的評論文章《內引外聯 乘風啟航——發揮澳門聯繫優勢,推進橫琴粵澳深合區建設》所說,占國家政策扶持之「天時」,秉區域發展帶動之「地利」,攜與葡語國家聯繫之「人和」,橫琴粵澳深合區建設大有可為。
  尤其在現代金融方面,澳門也在發揮其葡語優勢。
  根據澳門創新投資聯合會會長、銀行公會主席、澳門立法會議員葉兆佳的說法,澳門政府正積極發展債券市場,澳門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也為部分葡語國家開通人民幣結算系統。「葡語國家可通過澳門債券市場進行資金交易。澳門債券市場有兩個重點交易對象,分別是人民幣債券和綠色債券。因此,澳門的債券市場可作為綠色紐帶,將境內和境外的資金更好結合,走出差異化的綠色金融之路。」
  上述人民網評論文章還指出,展望未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可用足用好處於國內國際雙迴圈交匯點的區位優勢、澳門自由港和珠海經濟特區的有利因素,充分釋放澳門中葡雙語、稅制簡單、無外匯管制、服務專業等營商便利,吸引葡語國家乃至全世界的企業和投資者,打開通向葡語國家和更廣闊世界的大門。

高新技術,低調佈局
  說到「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很多人很難把這一定位和彈丸之地的澳門聯繫在一起。殊不知,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過程中,澳門被賦予重任,既要起到核心引擎作用,又要發揮它的輻射帶動作用。
  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會長崔世平表示,澳門比較有優勢的科創領域主要依託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澳門在晶片研究及中藥研究方面已經有相當的成就。其中,晶片研究是澳門大學的主攻科創研究之一,旨在開發類比及混合信號積體電路和系統。在過去六七年,澳門大學的類比與混合信號超大型積體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世界排名也是比較靠前的,先後承擔了多個國家級的科研專案。近年在有「晶片奧林匹克」之稱的ISSCC(國際固態電路會議)上發表的論文數量,澳門遠超內地和香港高校的產量,名列全球第二,數量僅次於英特爾。由此可見澳門的實力。
  此外,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澳門還在積極開展元宇宙產業招商工作,加快產業佈局和企業集聚。穩步推進橫琴先進智慧計算平臺永久基地建設,推動計算平臺作為大科學裝置立項。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合作推動澳門科研人員申報國家級科技計畫,支持澳門科研項目在深合區開展聯合研發及成果轉化。

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的有機結合
  在旅遊和博彩業繁榮之際,澳門與之相關的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產業也發展得如火如荼。但作為「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的四大重點產業之一,如今的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產業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澳門城市大學國際旅遊管理學院執行副院長李璽指出,從澳門發展來看,對於會展領域,應該服務好會展商務旅遊者,因為這個群體逗留時間長,消費金額大,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帶動性比較高。澳門需要考慮到訪的商務人士在工作之餘的休閒需求。因此,澳門除了主動宣傳和推廣現有優勢資源外,還應該著力打造更具有品質、更具有國際前沿、更強調身心健康的系列產品和休閒機會。其次,商務旅遊者還希望有更多的考察和更為自由的行程安排。此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作用就需要得到突顯。除了在商務、物流等方面發揮作用外,還應該在訪澳商務人士的往返便利性方面加以提升。讓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與澳門之間實現優勢互補,空間整合,也讓商務人士去察覺更多的可能的商機。
  而在文化體育方面,澳門正在打造「節事之都」,主推澳門的品牌賽事活動,如國際馬拉松、帆船錦標賽、格蘭披治大賽車等,通過強化城市賽事特色,打造品牌,利用品牌效應實現經濟結構轉型。
  據瞭解,2025年粵港澳三地將聯合承辦第15屆全國運動會。澳門特區體育局局長潘永權表示,澳門不會為此新興建體育場館,將爭取能有五六個比賽項目在澳門舉行。他期望,粵港澳三地有了聯合承辦的經驗後,未來能夠一起申辦更大型的國際體育賽事。希望能夠通過體育賽事,向運動員及觀眾展示澳門多元文化的魅力,將體育產業發展成助推旅遊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借助體育範疇促進澳門不同行業的經濟發展。
  無論是「會展+」還是「體育+」,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產業都將獨立於旅遊博彩業之外而個性發展,為蓮島的華麗轉身寫下最美的時代注腳。

(金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