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華
2. 更注重青年政治人才培育。政治人才培養需要特定的平臺,由於澳門以社團為作政治活動的主要載體,因此培育政治人才的責任自然而然落在社團身上。自回歸以來,澳門就開始注重對政治人才的培養,特別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老交替的自然規律下,使得青年人才培養更為迫切。
胡錦濤主席在出席慶祝澳門回歸5周年大會時強調指出「人才是關鍵」,「要著眼長遠,加緊培養澳門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要重視和加強參政議政人才的培養,確保愛國愛澳力量後繼有人,始終保持朝氣和活力」。特區慶祝成立十周年,胡錦濤主席來澳主持儀式,寄語澳門五個「必須」,仍然提出「必須著力培養各類人才,期望澳門要著眼長遠,增強緊逼感,培養造就一大批澳門社會發展需要的政治人才、經濟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以及其他各方面人才」。2012年3月兩會期間,習近平副主席在參加人大澳門組討論時提出要大力培養愛國愛澳年輕人才。國家領導人殷切期望下,特區政府也採取了不少有利於培育人才的措施,行政長官崔世安明確表示,培養政治人才是特區政府需要做的工作。政府會從整體培訓角度考慮和加強工作。幾年來特區政府重新修訂了青年政策,在分區諮詢組織中大量吸納社團推薦的青年社團骨幹,立法會通過決定提高立法會議員津貼以資助議員選聘助手等,政治人才是成就澳門下一階段發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已經越來越成為澳門各界的共識。
第五屆立法會選舉更是直接體現了對青年政治人才培養的成果。各參選社團都注重「以老帶新」的組合模式,從而實現新老更替。「澳門民聯協進會」的陳明金成功把施加倫和宋碧琪兩名新人帶入,更成就了澳門史上最年輕議員。何潤生和黃潔貞的「老+新」。新澳門學社也採用了類似的組合。
3. 更傾向於政團性質的建設。正因為沒有政黨,社團作為參政的重要平臺,更受重視。澳門社團眾多,但以參政議政為主要功能的並不多。第五屆立法會選舉情況也表明,注重社團參選功能建設的組織,顯示出強大的動員能力,也取得顯著的成績。
作為第五屆新增兩席獲得者的「澳門民聯協進會」和「澳粵同盟」,正是立足於社團,明確參選功能,從而獲得成功。「澳門民聯協進會」依託澳門的10萬閩籍人士,特別是陳金明原擔任副會長的擁有幾萬人的福建同鄉總會更是其重要根據地。「澳粵同盟」所依託的是30多萬五邑籍澳門人,60多個江門籍社團,其中核心澳門江門同鄉會成立11年,是最大社團之一,成員達3萬多人。近年進一步成立「澳門廣府人(珠璣)聯誼會」,從江門籍擴展到廣東籍。正是依託社團,明確參政議政,得到同鄉的大量選票,民聯與澳粵同盟大獲全勝。當然,這一切的核心仍是建立在為民服務。「澳門民聯協進會」在2013年之前的8年間開設了7個議員服務處。根據陳明金、吳在權議員辦公室編印《民聯通訊》2013年第4期,在這期間接待求助個案近25000宗。江門同鄉會近年增設一超過1000平方米的會員活動中心,不斷舉辦會員休閒旅遊、會員家庭協助及學生獎勵等活動,並計畫設老人中心及幼稚園等。
與此同時,立足於傳統社團的街坊總會的「群力」和工聯會「同心」在近兩屆的選舉中總體上沒有實現突破,更出現票源流失,特別是「同心」在第五屆選舉中流失了9000多張選票。其中原因之一是街總和工聯與新興的社團都存在會員重疊的情況,在其他社團爭取會員並提供有效服務的情況下,票源被其他社團分流。這同樣佐證了經濟因素對於選民的影響仍是有效的。
(二)傳統社團的應對
傳統社團在近兩屆的立法會選舉成績顯示出糾結於僅有的內部資源調整,對於社會生態變化所帶來的挑戰缺乏應有應對。不可否認,傳統愛國愛澳社團仍是澳門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一員,但由於缺乏開拓和應變,政治影響力在新興社團崛起的背景下日益受到挑戰。
1. 固守社團陣地而無拓展之意。澳門回歸後實行特定的行政主導制,不承認政黨的存在,社團在澳葡時代作為主要參政議政的平臺被延續。這一政治功能與傳統社團的功能定位存在分歧,這也造成了在傳統社團中對參政議政的異議,從而導致是否參政議政在傳統社團無法成為共識。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在2011年的一項隨機調查1056位居民,其中的58.9%人認為澳門社團最重要的社會功能是「服務社會」,只有9.8%的人認為是「參政議政」。
作為傳統社團代表性的兩大參選團隊,得票率總體上呈現下降趨勢(見表2)。近兩屆的立法會選舉,特別是在第五屆立法會議席增加2席的情況下,群力與同心仍苦苦掙扎在保住3個席位的格局。橫向對比其他社團,可以發現,泛民主社團並沒有從中獲益多少,票源較多流向了新興社團。比較傳統社團與新興社團的會員基礎可以發現,這兩類社團的會員基礎較為接近,在傳統社團仍以守為主,缺乏主動開拓的情況下,新興社團則吸引了部分會員的票源。
2. 參政議政角色定位有待明確。對於社團應以社會服務還是參政議政為主,不僅社會民眾認知有欠缺,這種思維一樣存在於社團領導層中。社團發展沒有與時俱進,將社會服務與參政議政絕對分開,在「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體制下,社團作為澳門社會的重要民間團體,不僅要繼續承擔傳統的社會服務功能,更應從更高層面,即參政議政上參與社會服務,真正把民眾的訴求納入政府施政範疇,這更是更重要的社會服務。「社團領袖對社團參政議政認識分歧,導致不少社團培育政治人才工作處於無序狀態,進展不平衡。部分澳門社團領袖強調社團自身的社會服務定位或專業定位,認為參政議政不是社團主要事務,做好公益事業才是社團的立足之本。」在這種思維下,傳統社團對於參政議政的角色定位自然存在一種雙重選擇的困惑,自上而下,部分社團成員並沒有全心投入參政議政,包括選舉工作中。
即使在參政議政過程,傳統社團苦於角色不明,沒有全面轉向參政議政。如同心促進會在選舉過程中被冠上「保王」的帽子,以及未能兌現上屆競選承諾(如最低工資立法),工作表現亦未達社會預期,直接導致選民用選票表達意見。參政議政就是要對政府施政提供意見,積極回饋民眾意見,為民眾爭取利益。但從第五屆立法會選舉過程中,除了泛民的惡意抹黑,選舉前後,關於工聯的如素研中心豪裝、工聯大廈獲博企資助、政府巨額資助等負面消息層出不窮,工聯在自身利益與民眾利益間的選擇上出現了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工聯內部管理存在問題,也是沒有把工作重心全面轉向圍繞參政議政的反映。相比之下,群力協進吸取第四屆選舉失利的教訓,在2009-2013年的任期內,堅定圍繞參政議政,深耕基層,積極為民眾發聲,從而收復失地。
(三)新興社團的應戰
與傳統社團不同,新興社團在第五屆立法會選舉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取新增兩席。這其中最重要的區別在於,新興社團堅定以參政議政為目標,所有工作都圍繞這一目標進行,從而具有更明確有效果。
1. 依託特定群體拓展社團陣地。無論是在第五屆選舉中獲得更多席位的澳門民聯協進會和澳粵同盟,還是穩保席位的澳門發展新聯盟和改革創新聯盟,都穩守自己的基本盤,甚至實現有力拓展。其中,最為明顯的是澳門民聯協進會和澳粵同盟,都積極利用同鄉會這一基本陣地,向外進行拓展,吸取票源。澳門民聯協進會的陳明金不僅成為票王,更是成功帶動兩位年輕人進入議會。澳粵同盟的麥瑞權同樣帶動鄭安庭進入議會。澳門發展新聯盟和改革創新聯盟成功保住原有席位,澳門發展新聯盟積極拓展博彩業票源,參選組排名第二的黃升雄以十多票的微弱劣勢憾而出局,改革創新聯盟也獲得比第四屆更好的得票名次。
2. 堅定民生道路。澳門特區政府依託豐厚的財政力量,通過澳門基金會對澳門民生投入巨大的資金,因此,對於一般的民生扶持,澳門民眾並不認為是社團的功勞。只有能夠解決民眾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提供發展的希望,才能更有力吸引民眾。因此,通過立法會議員辦事處更好地接觸民眾,並提供民眾所需的服務成為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從澳門民聯協進會開辦最多的議員辦事處這一點可以看到民生服務的效果。與此相對應的是民眾對不利於民生建設的暴力行為的厭惡。新澳門學社的第三參選組「自由新澳門」中的周庭希一直採用過激的行為,僅獲得3227張選票。從而使得新澳門學社三組合計共獲得23041張選票,總體選票少於2005年(23489票)及2009年(27448票)。
3. 積極利用資源。新興社團與傳統社團主要區別在於依託基礎相對單純,社團成員一般從事相近的職業。一種是中產階層為主的,一種是依託商界建立。由大學教師領軍的「公民監察」和由律師擔綱「公民權益促進會」,這些參選組別都是由專業人士組成的,雖然在選舉中沒有斬獲議席,但已成為一支新興的力量。依託博彩業為主的澳門民聯協進會和澳門發展新聯盟,以及商界背景濃厚的澳粵同盟,則得以迅速壯大。相比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擁有充裕的資源。
婁勝華在分析第五屆立法會選舉結果時,提出了「為什麼大量的社會弱勢或雇員階層不將選票投給與自己社會地位一致的基層組別,反而投給了與自己社會階層不一致的商人組別,從而令出身商界背景的議員增加呢?」的疑問。他認為澳門選舉中工商人士從未缺席,且獲得的選票與議席呈穩定增長態勢。實際上,自澳門立法會設有直選議席以來,商人出身的候選人並當選為議員者比比皆是。第五屆選舉中,共有5組商人主導的組別參選,他們利用鄉族社團與博彩企業作為助選與動員的組織基礎。從歷屆選舉看,出身商界背景的參選組別在直選中所獲選票與議席比例呈逐漸擴大趨勢,第五屆所獲選票及議席幾乎逼近第一屆所創下的紀錄。這也是這些參選組別能夠充分利用資源,奠定堅實的參選基礎。
三、澳門社團政治行為展望
澳門未來的社會生態未來的基本框架將延續現在的基礎不斷發展,可以肯定,博彩業仍將是澳門未來經濟龍頭,這一基本因素將極大影響社團的政治行為發展,剛結束的香港選舉呈現出年青一代迅速上位的變化,以及澳門新移民的不斷增加,這些社會生態因素的影響在將來會集中反應在澳門的選舉。對澳門社團自身定位上,參政議政社團與一般性社團的區分將進一步分化,參政議政的社團將進一步明確政治活動在社團中的地位,圍繞參政議政開展社團活動,並把參政議政作為社團工作成效的重要評判標準。
(一)澳門社團正在針對新的社會生態進行積極地調整,作為積極參政議政的社團,其政治行為發展可歸納為兩個方向:深耕基層和提升能力
1. 深耕基層。從歷屆立法會選舉結果看,深耕基層,扎實樁腳的社團推出的參選級別能夠更有把握當選。特區政府依託財力提供的社會資助是各社團開展基層工作的主要資金來源,但也局限了社團開展基層工作的靈活性。因此,能夠獲得其他社會資源並依此開展工作的社團,更能獲得基層民眾的認可。特區政府建立的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下,澳門民眾的民生訴求更為深入和個性化,因此,社團在深耕基層過程中,能否切實解決民眾的訴求,更考驗社團的社會服務能力。對基層民眾所面臨的突發性事件,社團也將更加關注,這是在澳門高福利型的社會中迅速提升人氣,獲得民眾認可的重要契機。因此,社會在深耕社團中將更注重應急能力建設。
2. 提升參政議政能力。參政議政要求把民眾的訴求迅速、完整地帶入政府議事日程之中,監督政府施政。因此,增強與民眾溝通的基礎上,有效地把民眾訴求上升為政治議題成為參政議政的基本能力。立足於西方思想,立法會、社團等對政府天然具有監督功能,澳門民眾更希望能夠對政府施政提出監督批評,而不是簡單的政府傳聲筒,特別是在立法會上的表現會成為未來選舉活動中民眾選擇的判斷標準之一。注重政策能力培養。監督批評的落腳點在於提出建設性意見,在政策設定上能夠合理、合法並具有前瞻能力,也是對參政議政社團的基本要求。
(二)隨著網路普及,特別是移動終端的使用,回歸20年後,澳門的選舉將迎來首投族,新工具及新人的加入,將澳門社團政治行為將出現兩個特點,參政議政的更加普及與新血液加入
1. 參政議政行為更加普及。隨著網路等溝通工具的普及,以及回歸後出生的首投族逐漸加入,借助新的工具,社團更多管道把政治信號向公眾傳播,參政議政更為常態。社團有意識並明確地向公眾宣傳自身的政治理念,並把政治活動帶入社團的各項活動之中,客觀上帶動了澳門政治參與的發展。
2. 注重吸收參政議政新血液。回歸以來,政治生涯週期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老一輩政治人物開始淡出舞臺,新一代政治人物逐步走入舞臺中央。從第五屆立法會選舉看,各參與社團都開始啟動了新老交替的程式。此外,對於回歸後出生並逐步獲得投票權的新鮮投票民眾,也將是各參政議政社團全力吸納的力量,競爭的加劇使得各社團更為關注對基礎會員的拓展。這些新鮮成員的加入,也將進一步推動社團政治行為更為進取。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