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台灣人自救的重要時刻——訪台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

  在兩岸關係發展以及國家統一的進程中,島內統派一直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在民進黨當局以及美國等境外勢力的打壓下,統派目前狀況如何?《環球時報》針對這些問題,於近期專訪了臺灣統派的代表人物——臺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

和平統一有兩大條件
  環球時報:最近島內一直熱議美國「毀滅臺灣」計畫,臺灣統派還發起了「反麥卡錫亂台聯合行動」。您如何看待美國對於兩岸關係以及臺灣政治的介入?
  吳榮元:美國介入臺灣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從1949年到現在將近80年了。這80年間,美國先對臺灣進行軍事政治支持和經濟援助,到上世紀80年代,又為了遏制蘇聯與中國改善關係,使得兩岸進入「和平交流」的局面。但隨著祖國大陸的發展,美國將國家戰略改為遏制中國發展,把臺灣當作所謂的「戰略基地」和棋子。
  可以說,美國從來都把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作為建立國際關係的核心原則,為了自身利益,什麼都可以犧牲。在經濟上,美國已經逼台積電搬了過去;政治上,企圖借臺灣打所謂的「代理人戰爭」,趁機消耗祖國大陸的綜合國力,延遲和破壞大陸國家戰略建設進程。我們看到,目前臺灣防務已進入「備戰」狀態,兵役從4個月延長到一年、購買美國佈雷系統等,就是把整個臺灣島變成戰區。現在又炮製一個「全民動員法」,要把高中和16歲以上青年納編為戰時動員的主要社會力量。「台獨」政權為了配合美國遏制中國,讓臺灣陷入這樣的軍事部署中,即使把自己的子弟送到戰場也在所不惜。
  美國要把戰爭引向島內本身就是在毀台。所以我們認為臺灣人民必須要有自救的自覺,現在就是臺灣人民自救的重要時刻。
  環球時報:您認為目前是否具備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條件?
  吳榮元:我認為和平統一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必要條件,二是充分條件。
  祖國大陸已經具備遏制外國勢力,特別是美國干擾破壞統一的綜合國力,這是完成祖國統一的必要條件。但是要和平統一,還有一個充分條件很重要,就是臺灣同胞願意走向和平統一。遺憾的是,經過幾十年的扭曲歷史教育,一些臺灣同胞不瞭解祖國大陸國情,不知道臺灣終究要回歸,還在「新殖民地」的處境下被「台獨」和「獨台」引向錯誤道路。
  好在祖國大陸一直堅持和平交流,希望借此創造有利於臺灣社會發展的條件,增進臺灣同胞對大陸的認知,看看假以時日能不能創造出臺灣同胞願意走向和平統一的條件。我想以祖國大陸綜合國力的持續成長以及保持戰略定力,臺灣同胞會慢慢發現,相比美國只是把臺灣當作棋子,不惜把臺灣毀滅也要讓臺灣陷入戰爭災難,祖國大陸畢竟是自己同胞,他們只有愛臺灣。我們目前有這個條件用時間換取臺灣社會的認同與支援。
  環球時報:臺灣目前支持統一的力量有多大?
  吳榮元:可以說,臺灣社會即使「台獨」完全執政,也不敢公開反對統一和要「獨立」,因為目前臺灣當局所依據的法理還是「兩岸同屬一中」。
  從客觀民意調查看,經過幾十年「去中國化」的教育,島內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越來越低,願意統一者占的比例是最低的,當然支持「獨立」的比例也不是很高,大多數主張維持對峙現狀。客觀講,統一的力量在臺灣真的是少數。但從美國挾持臺灣跟大陸對抗,不惜魚死網破來看,美國已經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遏制中國,分離對抗已經走到盡頭。對兩岸關係來講,統一包括全域統一運動和局部統一運動。大陸主導的全域統運會決定局部統運,我們在島內的力量再怎麼小,但是從全域統運來講,這是14億人的統一,不是島內2300萬人中少數統派的統一運動。

統派參與臺灣選舉,很難
  環球時報:臺灣統派主要由哪些人組成?
  吳榮元:臺灣政治生態分為藍營和綠營兩大塊,而統派團體有不同的歷史淵源。比如我們勞動黨、中國統一聯盟黨,都屬於統左派,和祖國大陸的淵源比較深。曾有很多臺灣同胞去大陸抗日,然後把大陸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思想帶回臺灣,和日本殖民時期在臺灣抗日的前輩走到了一起。國民黨政權退踞臺灣後,宣佈「戒嚴」,我們很多老前輩被捕。上世紀80年代臺灣「解嚴」後,走出監獄、重新集結起來的他們,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思想理念,也一直關心祖國大陸的發展,認為應該在島內把推進祖國統一的政治運動重建起來。1989年,臺灣勞動黨成立,我們有兩大綱領:一是民族主義,反對新殖民主義,主張回歸民族大家庭,反對外來干預;二是社會改革。
  在這樣統左綱領指導下的勞動黨,在這40年能生存下來不容易。我們的成員大部分是勞動階層各種社會運動的參與者,以及有民族意識、認同中華傳統文化的人。
  2016年民進黨上臺後,對島內軍公教進行年金改革,一些泛藍朋友受到打壓,他們希望兩岸統一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也就是說,國民黨的支持者中游離出很多主張統一的新生統派。總體來講,雖然支持統一的人在臺灣社會占少數,但隨著兩岸局勢更加嚴峻複雜,臺灣社會對於兩岸關係開始了認真理性的思考,認識到沿著兩岸對抗的道路走下去,臺灣將陷入危機深重的災難。去年8月佩洛西竄台後解放軍進行大規模軍演,可以說給臺灣人進行了很好的時事教育,他們認識到大陸是有各種條件能夠解決臺灣問題的。
  環球時報:臺灣統派平時有哪些促統的行動?
  吳榮元:我們經常開展思想及形勢座談會,梳理兩岸歷史文化的共同脈絡。譬如去年是鄭成功收復臺灣360周年,我們就舉辦座談會,也和大陸進行連線活動。每年的抗日戰爭、辛亥革命紀念日也會舉辦活動。同時從事各種社會政策運動,譬如每年五一都會總結臺灣勞工的處境,希望通過兩岸和平交流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不過因為我們在社會上掌握的力量和資源還太少,很難發揮影響力,辦的活動再好再重要,臺灣主流媒體提都不提。為了獲得更大的發言權,我們也參與選舉,但臺灣的選舉是「金權政治」,我們參選了幾十年,才在新竹地區贏得3次選舉,而且都是當選地方級的民意代表。
  那麼,為什麼我們能夠在新竹取得一席之地?一來我們長期做勞工服務,在新竹縣勞工大眾中積攢了口碑,更重要的是新竹地區是客家部落,中原意識比較強,「台獨」很難打進。我想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盡一份力,創造出能夠配合完成和平統一的必要條件、充分條件。

統一不僅有理,而且有利
  環球時報:大陸去年發表了對台白皮書,您如何理解大陸的對台政策?
  吳榮元:牽手走向和平統一最符合兩岸共同利益,祖國大陸解決臺灣問題不是解決領土爭議,而是召喚臺灣同胞回家,所以要在心平氣和的情況下爭取人心。讓自己家人團圓的做法,就是新時代白皮書最核心的內容。
  另一方面,臺灣同胞也要認清形勢,統一不僅有理,而且有利。第一,臺灣沒有回歸,兩岸經貿關係一旦動亂,臺灣經濟萎縮的情況是非常嚴重的。第二,臺灣民生改善的重要社會條件,在於統一。臺灣回歸後,防務預算一年能省多少?用金錢維持所謂「外交」還有必要嗎?省下來的預算都能用於改善民生。現在大陸有實現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而我們在臺灣的統派也有一個「臺灣夢」,就是統一之後在祖國大陸的蔭庇下,我們在臺灣可以建設全世界最好的社會福利制度。
  環球時報:您能否講述一下在追求兩岸統一的過程中遭遇到的打壓?
  吳榮元:可以這麼講,我們在島內幾乎無法動彈。「台獨」政權雖然不敢直接鎮壓主張統一的人民、組織和政黨,但他們會通過輿論、法律限制以及正式的圍堵,讓主張統一的聲音以及人民運動沒法開展。2019年年底,民進黨當局通過「反滲透法」,把大陸稱為「境外敵對勢力」。雖然這個法案表面上沒有禁止臺灣人到大陸交流,但是有各種限制,還可以通過政治性的圍堵打擊島內支持統一的力量。
  不過,最大的打壓不是針對我個人或者勞動黨,而是對整個民族歷史的扭曲以及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漠視,這是臺灣分離主義對於民族最大的罪惡。但這種「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想要建構的「臺灣民族論」根本建構不了,臺灣與大陸歷史的聯結的事實無可否定,臺灣傳承的中華文化根深蒂固,「台獨」註定沒有出路。
  環球時報:您曾因為政治理念在「戒嚴」時期被國民黨蔣介石當局判處死刑,之後被改判並獲得特赦。是什麼一直支撐您堅持到現在?
  吳榮元:我出生在戰後,從小就知道自己是中國人,在成長中又瞭解到比較完整的中國歷史,對於中華民族的復興有更深刻的認知。大陸有一本書名叫《苦難輝煌》,而臺灣同胞既見證了民族的苦難,也將見證並參與國家統一這個光榮而輝煌的進程。

(吳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