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委設專責組踏出引才第一步

鄒玖勝
  澳門人才引進在近年來一直是澳門政府關注的話題。由於澳門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口結構的變化,澳門需要引進更多的高端人才,以應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最近令社會各界翹首以盼的《人才引進法律制度》法案,終於在今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意味著澳門特區的人才發展工作將邁向新階段,相信能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突破新產業的人才資源瓶頸。
  事實上,澳門特區政府一直在積極推動人才引進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到澳門。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外部勞動力和人才,當時澳門紡織制衣、玩具、電子等勞動密集型工業發展需要,起初主要引進低端技術勞動力和專業技術人才。1995年,澳門首次將具備特定學歷、資格及專業經驗的管理和技術人員納入引進範圍,為各類專業技術人才赴澳工作打開了管道。2003年,澳門特區政府成立了「人力資源發展委員會」,引進專才和輸入外勞是其工作重點。到了2014年,澳門特區政府更是專門設立了「人才發展委員會」,負責制定、規劃及協調人才培養的長遠發展策略。
  由於澳門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口結構的變化,澳門需要引進更多的高端人才,以應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現在的澳門,經濟已經從傳統的賭博產業轉型為多元化的經濟體系,包括旅遊、會議、展覽、文化、體育、大健康、科技、金融等產業。這種轉型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撐,尤其是高科技、高端製造、金融等產業,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和技術人才。
  儘管澳門特區政府積極推動人才引進政策,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人才引進的速度和質量不夠高。澳門作為一個小城市,人才緊缺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但是,澳門特區政府對於人才引進的政策和措施仍然存在缺陷,例如人才公寓的供應不足、人才經濟發展環境有待改善等問題,這些都限制了澳門人才引進的效果。有專家直言,此前澳門特區政府有關人才引進工作的整體立法宗旨以保障本地人優先就業為前提,同時兼顧本地雇主基於成本考慮對外勞的強烈需求與吸引外地資本入澳,人才引進相關法律呈現視窗小、程式繁、門檻高等特點,對人才引進的限制遠勝於吸納。
  根據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資料,2018年至2022年,澳門首次申請臨時居住許可並獲批的投資者、管理人員及具特別資格技術人員個案共49個,包含獲批申請人家庭數量則共176人。澳門人才引進政策的推行成效不如人意可見一斑。
  此外,澳門在人才引進方面也存在著與內地和其他國家的競爭。隨著內地和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吸引人才的政策和環境也越來越優越,澳門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創新,才能在人才引進方面有更大的成果。
  為配合「1+4」產業發展,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來澳門定居,促進人才智力的集聚,從而有效突破新產業的人才資源瓶頸,澳門人才引進立法迫在眉睫。正如行政長官賀一誠日前在人才發展委員會2023年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強調,過去數年面對複雜地緣政治和國際形勢變化,人才流動受到巨大影響,世界各地掀起「搶人才」風潮,擁有國際視野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的國際化、專業產業的人才,成為區域競爭重點對象。澳門作為灣區成員,以及國內外雙循環交匯點也首當其衝,要在激烈人才競爭中求存求贏。國家對澳門特區要求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加強「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建設,並提出要推動灣區高水準人才高地建設重大戰略目標,為配合重要任務,政府正在加快推進「1+4」適度多元化發展策略,配合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回流並行政策,以支持社會和經濟長遠發展。
  終於,今年五月底,澳門特區政府公報刊登了《人才引進法律制度》法案,令社會各界翹首以盼的《人才引進法律制度》法案,在今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根據《法案》,澳門將制定三類人才引進計畫,引進具有卓越才能或技術能力、並取得國際公認傑出成就或在特定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高端人才;有利於澳門特區經濟適度多元、尤其是能推動重點產業發展並在其專業或行業中表現卓著的優秀人才;能支援重點產業發展、或補足澳門發展需要且屬於緊缺人力資源的具有專業經驗及技術能力的高級專業人才。
  特區政府旨在構建以高端人才和具指標性的優秀人才為核心,帶動四大新產業發展。同時,輔以緊缺的高級專業人才,以支援社會可持續發展,滿足澳門人才體系各層面的需要,並發揮他們的帶教作用,培養本地人才的人才引進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人才發展委員會除原有職能外還被賦予新職能,責任重大。據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周昶行在人才發展委員會2023年第一次全體會議後受訪表示,配合《人才引進法律制度》及相關行政法規落地,按照特區「1+4」適度多元發展方向,會議上核准設立四產業專責小組,即大健康、高新技術、現代金融,文化體育及其他產業的專責小組,並已通過各專責小組的內部規章;同時成立了臨時性高端人才計劃專責小組,其功能是對於高端人才認定標準、評審準則等作出建議,標準最後會透過行政長官批示公佈。
  周昶行稱,人才委將於八月起陸續推出和公佈各類人才引進計劃詳情,如申請條件、評審準則。申請管道上,會設立專屬電子平臺接受申請,平臺則向全球開放,若申請人申請成功才需要親臨澳門遞交檔及作出身份核實,此舉目的方便、鼓勵海外人才申請計劃。問及每年預計引進人才數量,周昶行回應指會有一個指引性名額,為行政當局指引方向,曾在公開諮詢時透露每年一千人,涵蓋各類人才計劃,惟具體配置,要待計劃推出才公佈,強調指引性名額、具體名額是具彈性,若申請人數少或質量不符標準不會刻意數字填滿。同時強調會定期公佈人才引進數量、人才學歷、所屬產業、人才類型、年齡層等相關資訊,讓市民監督。
  無疑,澳門人才發展委員會設立四產業專責小組,對於推動澳門的產業發展和人才引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2014年,人才發展委員會成立,其職責按照第11/2014號行政長官批示,主要是制定、規劃及協調特區的人才培養長遠發展策略,具體而言,主要涵蓋人才培養、境外澳門人才回流和規劃評估三大範疇。是次擴大人才發展委員會的職責,加入專才引進部分的職能,可讓委員會可全面協調及規劃澳門的人才策略,助力澳門引進經濟發展所需要的緊缺人才,建立強大的人才梯隊,支持重點產業發展。與此同時,社會各持份者可以通過人才發展委員會,表達對專才引進問題的意見,通過委員會統一分析與討論,按社會實際情況對意見提出回饋。
  可以說,人才發展委員會設立四個產業專責小組,踏出引才第一步,每個小組分開獨立工作能加強對產業的了解,優化人才引進政策,並提高工作效率,現在只待政府八月份推出各類人才引進計劃詳情,如申請條件、評審準則等,觀其是否符合社會認可。有立法議員就認為,過往本澳在人才居留方面有很大教訓,是次新的人才引進制度要重建公眾信心,首先一定要有清晰的把關和審慎的把關機制,不符合標準的人就不應引入「湊數」。每年引進的1000名人才當中,多少屬於高端人才、優秀人才、高級專業人才,相關比例未有細緻界定。人才發展委員會表明每年引進1000名人才是指引性和具彈性,不符合標準的人才不會刻意通過,此舉非常重要,因倘若純粹從人力資源不足的角度,澳門現行法律已有輸入外僱的做法,政府仍要刻意設立人才引進制度,是希望引進澳門真正需要、緊缺、對產業帶動有領軍作用,對澳門經濟推動有重大幫助的優秀人才,為此,特區政府在人才引進方面一定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有清晰的把關和審慎的把關機制,每年引入的1000名人才只是指引性,不代表可以「湊數」,不符合標準的人就不應引入「湊足」1000人。政府8月才陸續推出各類人才引進計劃詳情,相信引入的會以4大新興產業的人才為主,但政府必須有嚴謹審批標準,核證引進的人才符合澳門的需要,在行業和專業中有卓著表現,引領整個產業或項目有所發展;期望政府汲取過往經驗,不要再因為審批不嚴謹、監管疏漏,最終變成某些有心人利用制度獲得澳門證件,引入不是助力澳門發展的非真正人才。
  二是希望引入的頂尖人才或產業領軍人物,除帶動經濟多元,提升澳門競爭力外,更希望可以引領澳門人、澳門的團隊有所成長,例如研究項目或產業項目引入澳門後,團隊的運作過程中能更大程度汲納澳門的人員,而帶教的作用是非常重要。建議在人才引進方案上,要求引入的人才或項目要有年度計劃,例如聘用多少本地人,透過分享、帶教,引領澳門人參與其中,令澳門人與產業一同成長發展。
  三是要汲取過往貿促局審批技術居留因本身在制度,以至巡查監察機制都有不足的地方,廉署報告指出有關制度問題,法院亦有作出判決,是很大的教訓。強調人才引進後的監管和巡查都非常重要,是次人才引進制度,新增合作義務與巡查的機制,賦權人才發展委員會將來有巡查權,但將來會由甚麼人去巡查?建議要有糾察的編制,專責審核文件的真實性,及定時作巡查抽查,跟進人才來澳後,有否兌現申請時的承諾,發展相關產業或開設公司,還是只開了一間空殼公司,實際上只為獲得身份證?以確保引進的是澳門真正需求的人才,有利澳門經濟和社會發展。
  有學者表示,《人才引進法律制度》及《人才引進法律制度施行細則》已經具體規定通過引進三類人才來澳創造新的市場,促進產業多元發展,增加就業崗位,有利於本澳居民未來在「四大產業」的發展。目前本澳已經有相關制度和產業政策,仍需生產要素,當中人才是重要一環。因此適當設定人才引進的上限,能有效管理社會預期,減少不必要疑慮,從而將人才引進的重點回歸到創造市場、創造產業和創造崗位。隨著多元產業不斷發展,有更多的人才在澳創造新崗位,同時也創造很多新需求。因此本澳需要多少人並非以靜態數字衡量,而應當動態判斷。而且《人才引進法律制度》和《人才引進法律制度施行細則》行政法規已經詳細清晰列明三類人才的條件、標準等具體要求和三個不同的監管主體。政府要監管所引入的人才是否為澳門所需,制度是否完善、客觀、科學為首要條件,相信人才引進在制度建設上已經為監管打好基礎,再加上人才引進過程中增加透明度,可以讓公眾參與到監督當中,足夠支撐《人才引進法律制度》受到有效監管。
  誠然,人才引進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擔心引進到非真正的人才就關掉優秀人才的大門;另邊廂,本地人才培養與專才引進兩者,並不處於對立的位置。只要人才引進制度建立起清晰審慎的把關機制,設置相應的名額限制,最大程度地減輕社會的疑慮,憑藉澳門擁有的優厚條件,相信能吸引到更多優秀的海外人才。而優秀的海外人才,只要規劃好、用得好,是能夠助力本地人才成長的。
  總之,澳門人才引進是一個長期的課題,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加強對人才引進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同時也需要加強對人才經濟發展環境的建設和投資,以提高人才引進的效果和質量。只有這樣,澳門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