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樂壇的前與後

  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主題曲《前》——譚詠麟、張學友、劉德華、鐘鎮濤、李克勤、陳慧嫻、容祖兒、楊千嬅、炎明熹等28位歌手合唱,老中青三代,用這首歌,展現國家為香港帶來新機遇,鼓勵年輕人把握機會,同心創建,讓香港在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路上,邁步向前。
  從譚張爭霸到「左麟右李」
  自許冠傑於上世紀70年代開創粵語流行歌時代以來,香港樂壇,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迎來黃金時代。在《前》這首歌中唱主角的,幾乎都是那時候出道的。
  譚張爭霸與「四大天王」時代的榮光,令香港成為華語世界最重要的娛樂明星產業基地。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裡,香港樂壇人才輩出,香港寶麗金、華納、華星、英皇(前身為飛圖)等唱片公司也賺得盆滿缽滿。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譚詠麟的淡出香港樂壇和張國榮的全面退出,香港樂壇開始崛起新生力量。張學友、劉德華逐漸成為樂壇的頂樑柱,而黎明和郭富城也迅速崛起,1990年,黎明主演電視劇《人在邊緣》,同年他發行了第一張唱片《LEON》反響熱烈,獲得香港樂壇最佳新人獎;港人郭富城則憑藉一個機車廣告走紅臺灣地區,其後又出演了愛之味浪情巧克力飲料廣告使他名聲更噪,其標誌性的蘑菇頭成為萬千青年模仿的對象。
  偶像風愈刮愈烈。香港「演唱會之父」張耀榮將四位當時最受歡迎的男流行歌手統稱為「四大天王」,亦有說法為邵逸夫妻子方逸華命名。總之,「四大天王」之說不僅得到香港市民廣泛接受,更風靡內地,且一直沿用至今。
  雖然李克勤資格更老唱功更佳,並有多首傳唱金曲,但就是因為沒有擠進這個人為命名的「四大天王」而落於下風,可見在當年的媒體炒作話題已經非常重要。前有在民間有廣泛知名度的佛教護法四大天王,後有香港如日中天四大天王,兩相對照,朗朗上口,立即深入人心。
  「四大天王」的人設標籤當然有利有弊,利是資源集中到「四大天王」,令他們攜偶像的光芒橫掃樂壇,但同時也讓新人被籠罩在「四大天王」的光環之下。所以一到新世紀唱片業遇到困難後,新人出頭更加困難,90年代的「新人」又迅速被淘汰,於是就剩下「四大天王」在苦苦支撐,而他們終究是會老的。現在黎明已處於半退休的狀態,郭富城完全將工作重心轉移到電影上去,反而是72歲的譚詠麟和75歲的林子祥,老當益壯。前一個剛推出了全新專輯《傾·聽》,另一個在《聲生不息》的舞臺上掀起了一波熱潮,吸粉無數。
  羅文、張國榮、梅豔芳、黃霑等人相繼去世後,香港樂壇一片淒風慘雨,而此時,譚詠麟於2004年12月,與當時紅遍大江南北的內地歌手刀郎合作,推出專輯《天·地》,主打歌《講不出的告別》為《2002年的第一場雪》的粵語版,令人耳目一新。
  幾乎同時,他又與李克勤組成「左麟右李」組合。在此之前,譚詠麟和李克勤因為屬於同一間經紀人公司,就一起開記者招待會宣佈加場消息。記招現場,記者朋友見兩人一起坐在臺上,誤以為他們一起開演唱會。校長靈機一動,隔年就有了左麟右李演唱會。
  兩人強強聯手,立即大受歡迎,「左麟右李」自成立起,在中國內地、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在東南亞、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舉行了過百場巡迴演唱會。不僅讓譚詠麟保持了人氣,還讓已經過氣的李克勤成功翻紅。譚詠麟也用他的實力和長紅證明了,什麼叫「永遠25歲」。
  香港音樂,聲生不息
  今年4月24日,由芒果TV、TVB和湖南衛視聯合推出的港樂競唱獻禮節目《聲生不息》播出後,立即引起極大反響。
  儘管進入21世紀之後,香港音樂呈現青黃不接的態勢,但內地受眾對港樂的熱情並沒有減少。
  林子祥、葉蒨文、李克勤、楊千嬅、炎明熹等香港歌手和李健、劉惜君、毛不易等內地歌手一起,向港樂致敬。
  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聲生不息》引言篇中為節目寄語:讓有傳播意義、審美價值的港味好歌回歸大眾視野,讓同根同脈的兩地人民特別是年輕人,通過音樂對話,更加瞭解彼此、瞭解祖國,促進民心相通。
  參加《聲生不息》節目的李克勤、楊千嬅也演唱了《前》這首歌曲。比李克勤晚出道十年的楊千嬅早年就讀于護士學校,從事護士行業。她於1995年參加香港無線電視舉辦的第14屆新秀歌唱比賽得到季軍而進入娛樂圈。1996年,她發行首張專輯《狼來了》。此後,她的《處處吻》《小城大事》《野孩子》等歌曲都非常受歡迎。
  而男歌手方面,陳奕迅肯定要坐上頭把金交椅。巧的是,他和楊千嬅一樣,都參加了1995年的第14屆新秀歌唱大賽,而那一次大賽的冠軍,就是陳奕迅。
  隨即,他與香港華星唱片公司簽下歌星合約,得到公司力捧。此後,陳奕迅以《富士山下》《陀飛輪》《一絲不掛》《孤勇者》等一系列熱門金曲穩固了他在香港樂壇的優勢,使得陳奕迅成為「後四大天王」時代當之無愧的天王級人物,可能也是香港樂壇碩果僅存的歌王。
  讓人擔憂的是,在陳奕迅走紅的同時,與他幾乎同時出道的幾位香港男歌手,都幾乎沒有什麼傳唱度高的新作品問世。
  而在《聲生不息》的舞臺上最閃亮的那位男歌手,仍然是75歲高齡的林子祥。這不免讓人擔心香港樂壇的未來。
  實際上,《聲生不息》這檔節目的熱播也給香港音樂人打了一劑強心針,希望他們能創作出更多精彩的作品,重振雄風,可以讓香港音樂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樣,再現輝煌。
  陳少琪與香港填詞人的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前》這首歌的作詞人,是陳少琪。
  熟悉香港流行音樂史的讀者可能對他不陌生。陳少琪,也就是梅豔芳《夕陽之歌》、張國榮《風再起時》、陳慧嫻《夜機》、張學友《分手總要在雨天》、王菲《執迷不悔》(粵語版)、張靚穎《畫心》等等眾多經典作品的作詞人。
  張國榮先生的《風再起時》在陳少琪為數眾多的歌曲中顯然具有特殊意義。陳少琪回憶,寫作這首歌詞的背景故事多少有些戲劇化:「我和張國榮的經紀人陳淑芬是多年的老友。張國榮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做導演,在他宣佈告別歌壇前的幾個月,他在馬來西亞開演唱會,我當時正好也在那,碰到他,他說要我幫他寫個劇本出來。我答應了下來。但沒想到回香港後,張國榮開發佈會,就宣佈自己退出歌壇。我當時也是一驚,完全沒有預兆。又有一天晚上,我和張國榮以及黎小田一起吃飯。張或想寫一首歌,作為告別演唱會的主題歌。我說你不是有一首成名曲叫《風繼續吹》麼?不如歌名就叫‘風再起時’,就是希望只要一起風的時候,歌迷就會想起他的這首歌。張國榮很高興,在席間就哼起調子來:‘風再起時……’,黎小田在一邊也是才思如湧,立即找了張白紙,15分鐘就把曲子譜了。我回去後寫得也非常快,因為我對張國榮要表達的內容已經心知肚明。他奮鬥了這麼多年,身心俱疲,想要歇一歇,我想,這是這首歌的基調。我想我是把握住了。」
  《風再起時》一經推出就大獲成功,但陳少琪沒想到這首歌竟然成了他和張國榮的最後一次合作。張國榮90年代複出歌壇後簽約香港滾石唱片公司,當時寶麗金和滾石正好是主要競爭對手,陳少琪雖然有心為張國榮寫歌,但時機已經不允許他這樣做。
  90年代中期之後,經歷了四大天王的黃金時代的香港樂壇開始走下坡路。陳少琪作為「幾朝元老」,看盡花開花謝的他也感到有心無力。
  香港只是一座城市,作曲人才不足,面對如此大的市場需求,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翻唱,即那些已經走紅的日語、國語歌曲,翻唱成粵語,於是出現了大量的粵語翻唱作品。也就造成香港盛產填詞人的現象。
  除了陳少琪,林振強、鄭國江、潘源良、潘偉源、向雪懷、簡甯、黃偉文等作詞人,都為香港粵語歌的傳承做出了巨大貢獻。
  林振強這位廣告創作人出身的詞人,是早期香港樂壇最重要的作詞人。他是香港作家、黃霑前女友林燕妮的弟弟。在20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90年代,他可說是叱咜樂壇的填詞人,歌詞在他的手中,透過故事,穿越想像,變成具有時代感和娛樂性的新鮮面貌。林振強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的產量,是遠超過其他填詞人的;喜歡他的歌詞的人說他的奇思妙想,不絕如縷,而他歌詞的語言方式又是傳統老到的,非常注重詞句的對稱、工整、韻律。
  陳慧嫻著名的《千千闋歌》《傻女》、張國榮《共同渡過》《拒絕再玩》、譚詠麟《理想與和平》、葉蒨文《秋去秋來》、劉德華《暗裡著迷》、林憶蓮《傾斜》、王菲《如風》等等眾多傳世佳作,都出自他手。
  2003年11月17日,林振強因患淋巴癌病逝,終年56歲。由於他未有向外界透露他的健康狀況,因而外間對他的逝世均感到突然。即使圈內好友向雪懷、黃凱芹、陳少寶等人都感錯愕。2004年初,為表彰這位殿堂級的香港作詞人,香港電臺和香港無線電視追頒其金針獎和榮譽大獎,同年11月獲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頒發「CASH音樂成就大獎」,以表揚林在樂壇的貢獻。
  現在的香港樂壇,林若寧等年輕一輩的作詞人也開始挑大樑。而我們也驚喜地發現著名的老一輩作詞人簡甯的名字,又出現在譚詠麟2022年的最新專輯《傾·聽》。張學友和湯寶如那首大熱的《相思風雨中》就出自他的手筆,他的詞作以細膩著稱。他和譚詠麟合作默契,譚詠麟那首著名的《水中花》就是他為譚詠麟度身定作的。他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逐漸退出填詞界,沒想到20多年後,他又會重出江湖,
  這些在幕後默默奉獻的作詞人,是香港流行音樂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正是他們傳承著香港樂壇的「前與後」,不應該被人遺忘。
  (何映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