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美國特勤局人員在白宮西翼發現了可卡因,而這並非美國權力中心首次出現毒品,由此可見該國的毒品氾濫問題有多嚴重。美國已經成為「世界毒品超級大國」:人口僅占世界總人口的4%左右,吸毒人數卻占全球吸毒人數的12%,同時消耗了世界上80%以上的阿片類藥物。有分析認為,美國自身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問題是其毒品氾濫的根本原因。
設立「安全注射點」,為癮君子吸毒提供方便
根據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統計中心的分類標準,美國的毒品類型包括大麻、海洛因、可卡因、阿片類藥物等8種。其中阿片類藥物是指從阿片(罌粟)中提取的生物鹼及衍生物。這種藥物能緩解疼痛,但長期服用可上癮。
費城的肯辛頓街區是「知名的」阿片類藥物濫用中心。在這裏可以看到滿地用過的注射針頭,許多精神萎靡的人或相互靠在一起,或做著奇怪的動作,一些人甚至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只能靠著牆才能站穩。這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源於甲苯噻嗪的流行。甲苯噻嗪是一種用於動物的鎮靜劑,卻被一些人拿來增強海洛因、可卡因和芬太尼的吸食效果。
為了遏制街頭毒品氾濫,費城所在的賓夕法尼亞州有非營利組織提出,應該建立合法的毒品注射中心,通過提供合理劑量的藥物和乾淨的注射工具,避免吸毒過量和疾病傳播的發生,以幫助吸毒者維持生命。這項提議目前在賓州議會尚未獲得通過,但當地的一些政治人士仍在努力爭取再次就相關法案進行投票。
雖然賓州暫時不能建立這類注射點,但在紐約,類似的毒品注射點早已投入運營。2018年,時任紐約市市長白思豪就宣導在該市開設「安全注射點」。2021年,由政府批准、非營利組織運營的美國首批毒品注射點正式在紐約開放,並被命名為「藥物過量預防中心」。在佛蒙特州、特拉華州和緬因州等地,推動開設毒品注射點的行動近年來從未停止。三藩市、西雅圖、波士頓等主要城市的地方政府也將「安全注射點」提上議事日程。
根據紐約藥物過量預防中心網站上的介紹,注射點會安排受過培訓的人員監督訪客安全地使用非法藥物,並為前來注射的人們提供用餐和淋浴服務。中心還提供藥物中是否含有致命物質等檢測服務。
根據紐約衛生部門的數據,藥物過量預防中心所在區域收集到的針頭數量持續增加。僅2023年前4個月,工作人員在注射點周邊地區就收集了1500多根針頭,幾乎是2022年同期收集數量的兩倍。紐約警察局表示,同一區域因毒品被捕的人數明顯激增,從2022年的57人,到今年前4個月就有122人被捕。據《紐約郵報》報導,藥物過量預防中心所在的華盛頓高地社區的居民反映,在距離該中心僅幾個街區的路邊,經常看到毒販向「癮君子」兜售毒品,後者拿到毒品就徑直前往注射點。這樣的場景迫使在此居住的許多老住戶搬家。有些人擔心安全問題,甚至不敢在天黑以後出門。面對這樣的回饋,紐約市政府非但不准備關停注射點,反倒希望到2025年運行5個藥物過量預防中心。
除了毒品注射點,紐約市還推出一種新型自動售貨機,消費者在裏面可以買到「更安全吸煙」套件,其中包括重型煙管、煙嘴和潤唇膏,這樣他們就能「更安全地」吸食霹靂可卡因和冰毒。
1/5以上人口使用過非法藥物,每週1500多人死於阿片類藥物
藥物過量預防中心的設立是美國毒品氾濫問題的縮影,該國已經成為全球「毒品超級大國」。明尼蘇達州衛生部門官網的資訊顯示,雖然美國僅占全球人口的4%左右,卻消耗了全球80%以上的阿片類藥物。美國藥物濫用與心理健康服務局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僅2021年,美國12歲及以上的人群中,6120萬人(占美國總人口的21.9%)使用過非法藥物,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大麻。在美國23個州、哥倫比亞特區、關島以及美屬北馬里亞納群島,成人使用娛樂性大麻是合法的。美國全國州議會會議網站資訊顯示,截至2023年4月,全美38個州、3個地區和哥倫比亞特區允許使用醫用大麻。
2022年,美國緝毒局共繳獲4536千克的芬太尼粉末和5060萬顆含有芬太尼的假處方藥。美國智庫對外關係委員會網站資訊顯示,自2000年以來,美國有100多萬人死於藥物過量,其中大多數是使用阿片類藥物過量。根據美國全國衛生統計中心的數據,該國每週有超過1500人死於服用阿片類藥物。
可悲的是,吸毒對人體產生的危害往往被人們忽視,青少年尤其受到這一現象的影響。在美國,吸毒常見於影視作品中,通常被描述為可接受的社交方式或日常生活的正常部分。越來越多的明星和網紅公開他們使用大麻或對其他藥物的偏好,影響了年輕人的價值觀。娛樂性大麻的合法化則讓吸毒變得更加公開。面對生活壓力,許多人通過吸食大麻來尋求心理上的慰藉,然而一旦成癮很可能導致對更大劑量或者更強刺激性藥物的渴望。
毒品氾濫帶來的家庭危機、暴力犯罪等與日俱增。很多人陸續逃離像費城、波特蘭這樣為毒品大開綠燈的城市,癮君子們則興高采烈地湧入他們眼中的「天堂」,一些原本乾淨整潔的街道被滿地污垢、針頭所取代,「鬼城」「僵屍之城」正在美國蔓延。
民主黨「縱毒」,共和黨在毒品問題上也有所鬆動
有觀點認為,民主黨在毒品和藥物濫用問題中的責任要高於共和黨,因此有「民主黨縱毒」的說法。1971年,美國時任總統尼克森宣佈打響「禁毒戰爭」,而在之後的幾十年中,民主黨不斷放鬆對毒品的管制,並主張終結「禁毒戰爭」。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研究專家呂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上世紀70年代,卡特政府(1977年-1981年)以能力有限為由,大幅縮小了毒品和麻醉品物質的列管範圍,僅對幾種「最危險」的物質進行了限制,這為日後美國毒品氾濫開了一個「大口子」。克林頓上臺後意識到卡特的錯誤,短暫加強了對毒品的管控,但相關行動又被奧巴馬政府再度弱化。奧巴馬政府強調「染毒」不是一種罪,而是需要治療的病症,並且通過了《公平量刑法》,強調減輕所謂非暴力毒品犯罪者的刑期,將矯正的責任推向社區和家庭。由此,奧巴馬執政時期成為美國毒品氾濫趨勢增強的關鍵時期。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1969年,即美國「禁毒戰爭」打響前兩年,84%的美國人認為大麻是非法的。不過,到2019年,91%的美國人支持大麻合法化,無論是用於醫療還是娛樂用途,其中民主黨選民呈現一邊倒的趨勢,支持率高達八成以上。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魏南枝表示,過去幾年美國經濟比較低迷,許多地方財政出現問題,在這一背景下,那些率先推動大麻合法化的州獲得了很大的經濟收益,而其他州出於「羡慕」也開始推動大麻合法化。現在一些共和黨主政的州也和大麻產業捆綁在了一起。據《紐約時報》報導,即使對於許多保守派來說,「禁毒戰爭」也已經失去了政治吸引力。美國國會眾議院前議長、共和黨人博納曾是大麻合法化的堅定反對者。他現在是大麻產業遊說團體全國大麻圓桌會議的榮譽主席。博納自己曾表示,當大麻出現在選票上時,它就會獲勝。
錢、選票、執法,多個因素導致毒品問題難解
阿片類藥物成癮和濫用在美國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病,危及公共衛生和經濟發展。美國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發現,2020年,阿片類藥物流行病使美國損失了近1.5萬億美元,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7%。
自尼克森發起「禁毒戰爭」以來,美國擴大了聯邦藥物管控機關的規模和權力,投入上萬億美元打擊販毒集團和毒販。然而,美國的毒品問題依然難以解決,在這背後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這是一個關於錢的問題。紐約投資和金融服務公司Cowen的總經理阿澤爾在發給投資者的一份報告中預計,到2025年,僅合法大麻市場的規模就將超過340億美元。與大麻產品相關的公司每年花費數百萬美元進行遊說,以讓政府作出有利於該行業的決定。對美國聯邦以及地方政府來說,毒品合法也能增加稅收。非營利組織「大麻政策計畫」公佈的數據顯示,各州報告的2022年娛樂性大麻銷售稅收總額為151.6億美元,其中還不包括醫用大麻收入。據統計,加州每年的大麻稅收經常超過10億美元。
其次,這是一個選票問題。民主黨在毒品問題上政策更為寬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部教授強舸說,這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選票。民主黨選民中少數族裔和年輕人占比較多,他們有「更便宜地抽大麻,更隨心所欲地抽大麻」的訴求,所以民主黨早期推動大麻合法化就是為了爭取這部分選民。在那些民主黨佔優勢的州,不支持大麻合法化的保守派民主黨人士很容易就被更極端的「新銳」所取代。此外,現在共和黨對於毒品也不像以前那樣立場堅定。為了選票和稅收也在軟化在毒品問題上的立場。
最後,執法問題也是美國難以控制毒品的原因之一。呂祥說,美國對毒品的邊境管控較為「慵懶」。雖然美國有聯邦調查局這樣的全國性執法機構,但執法主力卻是地方獨立的員警隊伍。這種分散型的執法模式導致美國缺乏全國性的打擊販毒網路的能力。
「責怪別人可以暫時轉移對問題根源的注意力,但問題本身並不會消失」
居住在洛杉磯的瑞恩曾是一名癮君子,吸了12年海洛因。在入獄13個半月後,他戒掉了毒癮。不過,瑞恩的養子卻因為吸毒死亡。瑞恩認為,在毒品問題上,美國沒有為其公民或移民提供足夠的幫助,很多人上癮後在苦苦掙扎。他所創建的「康復中的人」基金會宣導對美國藥物政策進行變革,但是相關事業卻難以推進。瑞恩表示,自己曾與許多聯邦眾議員和參議員合作,其中一人曾直言,瑞恩的行動很難帶來改變,每個議員都只會按照自己的議程來行事,不會在意瑞恩的呼籲。
強舸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隨著大麻市場越做越大,今後很可能利益集團也會加入其中,這將會鞏固已經比較穩定的、由政客和選民組成的「大麻合法化聯盟」,所以中短期內改變這一現實是困難的。不過,強舸提醒說,共和黨保守派力量也很強大,至少1/3的州很難推進大麻合法化。同時,現在美國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中有6名是保守派,他們不會做出有利於大麻合法化的判決,因此美國也不可能在短期內迅速實現全國性的大麻合法化,大麻合法化的支持者和反對者仍然會保持僵持狀態。
呂祥認為,當前美國政府並沒有強化執法力量來打擊國內的毒品販賣網路,而是企圖將失控的毒品氾濫問題國際化,以「國際合作」為名掩蓋國內治理的失敗。
對於美國司法部近期以所謂的「製造和銷售芬太尼前體」為由起訴多家中國企業以及多名個人,瑞恩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政府的方向錯了。他認為,美國應與中國合作解決這一問題,「事實是,責怪別人比承認我們犯了大錯要容易得多。責怪別人可以暫時轉移對問題根源的注意,但問題本身並不會消失」。
(鄭可陳子帥王雯雯/文)
小小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