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第三十九個教師節,澳門特區政府籍此佳節,向有「澳人靈魂工程師」之稱,實際上也是作為澳門特區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的「主力軍」——特區教師,致以最高敬禮。藉著教師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舉辦各項慶祝活動,向全澳教學人員和教育工作者表達尊敬和謝意,並於九月八日舉辦「二零二三年教師節慶祝活動啟動儀式」。由教青局、澳門中華教育會合辦,澳門天主教學校聯會、澳門公職教育協會、澳門高等教育發展促進會共同協辦的二零二三年「敬師傳頌•立德樹人」聯歡晩會,向本澳非高等教育退休敎師及服務滿二十年的資深教師致以節日問候,並藉此弘揚尊師重道的傳統,促進教育界薪火相傳。澳門中華教育會也於昨晚舉行場面盛大的「二零二三年慶祝教師節大會」,行政長官賀一誠、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新聰等政要出席,逾二千多名教育工作者歡聚慶祝節日,大會並嘉許在澳門專職從事教育工作達二十年的一百一十二名教育工作者,同時向本屆「師友伙伴」計劃的指導老師頒發感謝狀,感謝他們堅守崗位,孜孜不倦,為澳門教育事業獻出青春和汗水。而澳門天主教學校聯會也以「我是世界的光;跟隨我的,決不在黑暗中行走,必有生命的光」為主題,舉行「二零二三教師發展日」活動,並嘉許四十六名服務於天主教學校二十五年至四十五年的教育同工,感謝他們默默耕耘和關愛學生的精神。在教師節前夕,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新聰走訪了習近平主席曾經視察過,及曾給該校學生回信的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參觀校園及教學設施,與學校負責人和教師代表座談交流,並向全澳教師致以節日祝福和誠摯問候。一股尊師重道的良好風氣,再次鼓動和掀起。
教師節是由習仲勳主導確立的,也是我國僅有的包括護士節、記者節在內的三個行業性節日。四十多年前,改革開放大潮席捲神州大地,剛從「文化大革命」中走出來的「臭老九」重要成員--人民教師,有感於「文革」中受盡批鬥侮辱,希望能得到尊重。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的習仲勳,建議教育工作者聯合撰寫報告呈交中共中央,提出訂立教師節的提議。後來,國務院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黨組聯合向中央書記處呈送《關於恢復「教師節」的請示報告》;全國政協中國民主促進會的徐伯昕、吳貽芳、李霽野、葉聖陶、雷潔瓊、柯靈等十七位政協委員也聯名提交了一份題為《建議確定全國教師節日期及活動內容案》的提案,由全國政協轉交國務院;時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的王梓坤,也以個人身份撰寫了一份建議書,呼籲將「九月的一天定為全國教師節」,交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轉交中央政府。這些建議,由萬里、習仲勳等中央領導圈閱後,經中央政治局批准,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頒佈。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經過審議,同意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決定從當年起,每年九月十日為中國教師節。
中共十八大後的每年教師節,習近平主席都通過不同的形式,向全國的人民教師致敬。在今年的教師節前夕,習近平主席又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強調要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爲强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習氏父子兩代中央領導人重視教育事業,尊重教師的精神,鼓舞著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更加珍愛自己的職業和崗位,經一步提高教師的光榮責任感,為教育和培養國家和社會的未來棟樑而瀝盡心血,終身奮鬥。實際上,教師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和社會的未來;教師的工作同每個家庭、每個兒童、少年、青年息息相關。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教師起著巨大的作用。教師是鑄造人類文明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人類文明發展的連續性,有賴於一代又一代的教師的勞動。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城市,如果沒有教師辛勤的、有效的勞動,那麼,這個社會、國家和民族、城市的文明進程就會遭受損失。所以,一部文明史,離開教師的因素,是不可想像的。
因此,建立教師節的意義,就是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逐步使教師的工作真正成為社會上最受人尊重、最值得羡慕的職業之一,形成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氣;有利於全社會關心教育事業,有利於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在內地每年的教師節都以表彰教師的功績,為教師辦好事、實事,解決實際困難,作為主要活動內容。而全國人大常委會之所以將教師節定在九月十日這一天,是因為這是新學年開始之時,人們對教育的輝煌成果寄予厚望。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工作是人類社會中光榮而又崇高的職業。他們所從事的事業是神聖的事業,是最應當受到尊敬的事業。雖然澳門實行「一國兩制」,澳門的教育制度與內地的教育制度有所不同,但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和人才的精神,則應當是一致的。實際上,澳門數千名教師就像辛勤的園丁,擔負著培育十餘萬名青少年兒童的重任,他們的工作牽動著六十多萬澳門居民的心。澳門的每一項發展和成就,都凝聚著他們的心血,融匯著他們的艱辛勞動和創造。多少年來,廣大教師不為名、不為利,含辛茹苦,尤其是在一九八六年之前,收入待遇並不理想,備盡艱辛,但卻甘為人梯,就像蠟燭那樣,「照亮了別人,燃盡了自己」。他們的崇高品格和輝煌業績,將載入澳門居民為澳門平穩過渡(回歸前)、穩定繁榮(回歸後)而努力拼搏的史冊。在教師們的辛勤教誨下,澳門特區愛國愛澳優良傳統得以發揚光大。要使全體澳門居民,尤其是青年學生和少年兒童們都懂得,沒有教師,就沒有一批又一批的社會建設者,更談不上澳門的經濟繁榮和居民的美好生活。尊師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應當是今天社會的美德。為了澳門和全體居民的根本利益,全社會都應形成強烈的尊師重教的風尚。
因此,澳門雖然實行「一國兩制」,但同樣尊重教師,因而也同樣慶祝教師節。不但是以「紅底學校」為主的澳門中華教育會在每年的教師節都舉辦隆重的慶祝活動,就連過去被形容為以「藍底學校」為主的天主教學校聯會,也沒有跟隨一九四九年之前,或現在的台灣地區訂立的,以孔子誕辰日(農曆為八月二十七日,換算為公歷則是九月二十八日)的教師節,而是以中央決定為圭梟,與特區政府和澳門中華教育會一道,在九月十日慶祝教師節。
教育事業關係著澳門建設發展的成敗,也關係著「一國兩制」、「澳人治澳」的前途命運。因此,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將澳門的教育事業盡快地搞上去,為澳門特區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可靠「治澳」人才,是歷史賦予廣大教師的神聖責任。我們相信,有全社會的大力支持,有廣大教師的不懈努力,澳門的教育事業就一定會更加生機勃勃,前景無限光明。
華澳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