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深合區打造成為大灣區發展熱土

劉紹滿
  今年是橫琴合作區發展進程中的關鍵一年,行政長官賀一誠近日指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臺。未來,粵澳兩地政府將會加強合作,不斷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用的新體制,大力推進深合區高質量建設,努力將深合區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熱土。這正是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關於粵澳合作開發橫琴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把握深合區建設的新機遇,助力高品質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潛力巨大,筆者相信也為澳門長期發展注入新動力,提供了新的空間,創造了新的機遇,將有利於增進澳門居民的民生福祉,有利於澳門特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和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據相關報導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地處中國沿海開放前沿,是中國經濟活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國際化水準領先的區域之一。自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以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取得長足發展。據相關報導指,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區政府及澳門特區政府主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日前在本澳圓滿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日前強調,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潛力巨大、未來可期。何厚鏵指出,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平均貢獻率超過30%。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保持回升向好態勢,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良好基礎。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家的人才優勢,必將為全球工商界提供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他希望透過發展工商大會集思廣益、凝聚共識,積極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何厚鏵表示,粵港澳三地堅持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並舉,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通車運營,深中通道、深江鐵路通道等加快建設,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有序推進,標準銜接範圍持續拓展,市場一體化進程加快推動,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在中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提升。展望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潛力巨大、未來可期。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人口已達八千六百萬人,二〇二二年經濟總量超過一萬九千億美元,相當於全球第十大經濟體。在中央支持下,大灣區實力無限、潛力無限,持續貢獻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日前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推動共同發展。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地緣政治形勢嚴峻,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經濟復甦勢頭不穩。作為一個超大規模經濟體、一個負責任大國,中國始終是世界發展的重要機遇。中國政府將堅定推進高水準開放,擴大市場准入,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提升現代服務業開放水準,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積極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與世界互聯的重要樞紐,希望各國工商界抓緊機遇,團結合作,聚焦共同利益,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中國加快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進程中實現自身更好發展。二是加強務實合作。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之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開世界未有之先例。這是中國政府支持和推動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生動實踐,是體現中國制度優越性和多地優勢互補、共通共贏的絕佳模式,也為各國工商界開展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希望善用制度之利,充分發揮三地金融、貿易、航運等方面優勢,鞏固拓展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生物醫藥、文化旅遊等各領域合作,用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等平臺,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發展。三是優化發展環境。粵港澳三地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經濟實力雄厚,近年來在居住、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出臺一系列務實舉措,致力於建立互利共贏的區域合作關係,吸引了一大批各國企業在大灣區投資興業。何厚鏵希望三地政府部門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力度,加快推進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深港河套等重大合作平臺開發建設,更好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資源,引領帶動粵港澳全面深化合作。希望相關貿易投資促進機構、商協會組織積極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為各國企業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搭建更多平臺、提供更好服務,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深入參與國際合作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臺。近年來,國家先後公佈實施一系列利好政策,為深合區建設提供強而有力的政策支撐和制度保障。行政長官賀一誠日前也指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對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擴大對外開放具有重大意義。作為大灣區核心城市之一,澳門擁有國際自由港、低稅制及廣泛經貿網絡等優勢,社會環境和諧,一直積極發揮著「內引外聯」的平臺作用。他並強調,當前,澳門正著力落實「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發展定位,務實推進「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在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遊休閒業的同時,大力推動中醫藥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重點產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新發展。未來,粵澳兩地政府將會加強合作,不斷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用的新體制,大力推進深合區高質量建設,努力將深合區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熱土。粵港澳大灣區營商和人居環境優良,市場潛力龐大。我們真誠期待各位嘉賓在這裏投資興業、安居樂業,共同努力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樞紐。
  眾所周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的新平臺。近年國家先後推出一系列政策,為深合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撐和制度保障,為粵澳政府加強合作,健全兩地共商、共建、共管、共用的新體制,大力推動深合區高質量建設,將深合區打造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沃土。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優良,市場潛力巨大,期望嘉賓在大灣區投資興業,安居樂業,共同努力將大灣區建設成為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示範基地。可見,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打造成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是現階段實現澳門與橫琴兩地雙贏的重要戰略。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新高地需要從科技、產業、金融、人才四個支撐點入手,不僅僅是要建立合作區的科技創新體制,提高科技研發水準,也要引進新興產業來加速合作區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為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創造了新的承載空間,同時將其區位優勢轉化為現實的開放優勢,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業,還要大力吸引人才,增強橫琴合作區的人口活力,同時努力實現合作區生活的高質量發展,從而增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吸引力、創造力和競爭力。而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是最主要的動力。粵港澳大灣區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高地,並且集聚了眾多優秀的科技創新要素。
  值得一提的就是,當前,世界經濟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保護主義傾向抬頭,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運行仍存在產能過剩、供給與需求結構不平衡不匹配等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有待增強。在「一國兩制」下,粵港澳三地社會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屬於不同關稅區域,市場互聯互通水準有待進一步提升,生產要素高效便捷流動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大灣區內部發展差距依然較大,協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強,部分地區和領域還存在同質化競爭和資源錯配現象。澳門經濟結構相對單一、發展資源有限,珠三角九市市場經濟體制有待完善。區域發展空間面臨瓶頸制約,資源能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壓力日益增大,人口紅利逐步減退。深合區藍圖令社會各界振奮,但亦要實事求是,轉變舊有思維,尤其推動新制度形成,兩地營商、制度、體系等趨同,加之一些具體細則落地,需要做好溝通磨合,工作量之大,極具挑戰。
  澳門和橫琴一水之隔,具有粵澳合作的先天優勢。二○○九年中央政府決定同意開發橫琴島,並將在開發過程中充分考慮澳門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需要。其中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同年支持建設澳門大學的橫琴新校園,是「一國兩制」法理層面的創舉。隨著總體方案出臺,橫琴開發將進入粵澳全面合作共商共建共管共用的新階段。正如「一哥」所言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一個嶄新的模式,在現時對全國乃至全世界而言,都是較少有的模式,資本主義制度與社會主義制度混合在橫琴共同發展,對於澳門是一個新機遇。回顧過去十多年,橫琴有著很大的發展。我們真正落實了由二○一一年起,探討近十年多的「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這是一個制度,並非口號,今次要真的落實!「一線放開」真的要「放開」,是一個全免稅的概念。對澳門而言,橫琴深合區將為澳門居民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橫琴合作區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澳門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新空間。通過深合區建設,將有利於澳門產業與企業持續與多元發展,有利於澳門居民拓展生活空間,有利於澳門專才成長與專業生涯發展,有利於吸引各方包括「一帶一路」與葡語地區資本、企業與人才進入與積聚,從而在後疫情時期為本澳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適度多元發展指明了方向並帶來新的動力。現在橫琴粵澳深合區的發展藍圖已經繪就,關鍵在於落實執行。中央對橫琴粵澳深合區建設發展寄予厚望,未來澳門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應當主動、認真學習方案要義,政府有關職責部門應加緊跟進研究制訂方案中的細化配套政策,讓方案早日落地執行。藍圖已經繪就,關鍵在於落實。中央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寄予厚望,希望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深刻學習領會中央大力推進粵澳合作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意義,深入瞭解、充分運用相關政策,抓住方案實施的重大機遇,提升粵澳合作水準,創新發展模式,發揮澳門獨特優勢,推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取得實質進展和顯著成效,譜寫澳門特色「一國兩制」實踐新篇章。
  因此,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將充分挖掘粵港澳大灣區制度創新潛力,打破技術、人才、資金和資訊等要素跨境流動的壁壘,促進規則制度體系銜接澳門、接軌國際,形成高水準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橫琴深合區建立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用的體制機制,加快提升合作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有力支撐澳珠極點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尤其深度合作區為澳門的新科技、大健康、文旅業和金融業等四大新產業發展提供了條件,為居民就業居住等提供了便利。但新形勢下,澳門發展逐步限制於單一的經濟結構、緊缺的土地資源、薄弱的人才儲備及高度的對外依賴等方面。澳門要突破制約,實現高質量發展,在堅持既有方向的基礎上,必須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堅決把握粵澳深度合作的重大機遇,用活、用好、用足各項政策。未來應同共攜手高質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點推進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邁向新的階段和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