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區政府致力推動歷史片區活化工作,促使片區發揮牽引周邊區域推動發展,促進文化產業與經濟深度融合,其中,就「新馬路片區活化計劃」,特區政府工作團隊包括文化局、市政署、交通事務局、土地工務局、海事及水務局、治安警察局和消防局等部門,持續進行籌備工作,並聯同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推進計劃。多個政府部門及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9月27日公佈計劃內容,持續聆聽社會意見。
創建休閒舒適遊賞體驗片區
新馬路是澳門半島主要街道之一,葡文原名為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約於1918年前後所開闢,全長約600米,兩旁多為約二至四層的騎樓建築,既有新古典風格、充滿現代主義特色的、也有傳統中式建築等新舊相互交織,是澳門別具風貌特色的騎樓街道。新馬路與相鄰的十月初五日街、康公廟前地及司打口廣場一帶,昔日亦為澳門繁榮的經濟活動區域,現已成為澳門主要舊城片區。
是次活化計劃將以新馬路為主軸,拓展和整合周邊街道和廣場空間,將經濟活力輻射至新馬路北段、內港碼頭、康公廟前地及司打口廣場一帶,配合傳統文化元素注入不同活動,整體提升周邊舊區活力及經濟發展。計劃將優化公共街區空間,增添藝術裝置吸引人流駐足,結合特色建築物活化利用,凝聚該區獨特的歷史文化元素,打造休閒舒適遊賞體驗的片區。
打造文化潮區拓展客源
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將結合舊區特色及現代旅遊元素,把新馬路片區打造成全新的澳門文化地標潮區,引領新馬路東端的客源至西端及橫向街道。計劃包括活化及保育14號及16號碼頭、「澳門皇宮」,同時重整金碧文娛中心,其中,活化後的「澳門皇宮」將停泊於重整後的14號碼頭,引入潮流產品到金碧文娛中心,為片區增加新活力點,亦將提供平台予本澳中小企售賣特色或原創商品。此外,將為新馬路片區增添藝術燈飾裝置,令該區更為璀璨奪目,而周邊的橫向街道包括康公廟前地及司打口廣場將打造成文化藝術空間,計劃定期舉辦集藝術與美食於一體的市集等。更多詳細資料將於稍後公佈。
為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及促進文化資源轉化利用,特區政府工作團隊將持續推進歷史片區活化計劃,通過創新的方式創造多元價值,為社會注入文化動能,打造多元化、創新型的文旅項目,不斷充實澳門作為「一基地」的內涵。
本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