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觀生
早前杭州亞運會把數字化融入到亞運會各項環節,進一步提升參會者、觀眾體驗,最大程度提高賽事效率,與旅遊、商業結合,提升體育+旅遊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給本澳帶來啟示,宜加快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營造更開放、更包容的環境,鼓勵更多數字技術應用,更好地推動數字與「旅遊+」融合,不單有助提升澳門承載力和旅客對澳門的滿意度,還可更好迎合社會發展趨勢,鞏固澳門旅遊城市競爭力。
配合大勢推數字化改革
被喻為數字經濟第一城的杭州,把數字化融入到亞運會各項環節。開幕式上數字煙花的新嘗試,利用三維動畫、AR技術,巧妙地把煙花展示在觀眾面前。還有場館內實時狀況、人流、車流實時數據收集,以及場外無人駕駛技術、數字人民幣應用等,展示中國數字經濟、技術的實力。
一項大型賽事活動,不單考驗舉辦城市的基建配套,還考驗當地旅遊接待能力。利用數字化可賦能在不同產業,與體育結合進一步提升參會者、觀眾體驗,最大程度提高賽事效率,與旅遊、商業結合,提升體育+旅遊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疫後本澳致力推動「旅遊+」,旅遊+體育是重要方向之一。體育賽事受眾廣,可提高城市在國際的曝光率,有助引來更多國際客。本澳一直舉行多項國際體育品牌賽事,在新賭牌合約下,大型度假村積極舉辦各類體育項目,惟受制於澳門地方有限,舉辦大型體育賽事考驗場地硬體及對民生、交通的影響,故引入新項目要多方考量。
近年興起的智力項目運動如電競,首次列入亞運競技項目中,在澳門雖未成氣候,但在內地蓬勃發展。本澳度假村具備的軟硬配套,應有條件考慮引入更多體育賽事。
過去幾年,疫情倒迫澳門電子支付、線上平臺、電子政務等發展大躍進。但如今科技日新月異,特別是內地數字經濟發展迅猛,一機在手,基本解決衣、食、住、行、遊、購、娛。如餐廳、酒店機器人普及程度越來越高。
反觀澳門,數字金融有較快發展,其他領域尤其商業領域上引入新技術程度仍不高。部分或受制於法律條例、技術限制,未能作出更多新嘗試。一直以來,澳門持續推進各類研究,並取得不少專利,但科技發展似乎難找到落地的突破口。疫情三年,全球社會經濟有了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以數字化、智能化為代表的創新技術與應用,逐漸成為關鍵驅動力。這倒迫澳門著力跟隨,關注量瞬間「爆發」,使用頻率遠超過去多年。無論是電子消費券、生活補貼,到豐富旅遊景點元素引入的實景AR互動體驗等,體現澳門科技應用場景不斷增多。如連鎖超市引進自助收銀系統,食肆推自助掃碼下單,銀行普及手機銀行服務等,澳門使用科技的場景有增無減。
現代金融業帶動數字化發展
什麼是數字化轉型?加拿大學者葛列格里·維亞爾(Gregory Vial)把數字化轉型定義為「通過結合資訊、計算、通信和聯接技術,而引發實體屬性重大變化的過程」。本澳在數字化轉型中,最明顯的就是現代金融業的發展。
特區政府去年底提出「一加四」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當中現代金融業持續推進,金融基建、法例有序更新完善,為現代金融業發展建立基礎。現代金融業發展除豐富產業內涵、完善內在業態,最重要是服務實體經濟,讓實體經濟分享現代金融業豐富多元的融資網絡。
在金融業發展上,近年特區政府銳意發展債券市場,去年底建立中央證券託管系統,並修改法律簡化在澳發行債券的流程,提升企業、機構在澳發債的意願。本澳發展債券市場,有助豐富現代金融業內涵,為金融機構及債券發行參與機構提供機遇。誠然,發行債券是其中一項融資管道,主要適合具一定規模的融資主體。如今乘著發展現代金融的東風,中小企或可借助新型投融資平臺,多一條融資管道。
本澳營商風氣、習慣較慢熱保守,未必立即認識新型投融資平臺的理念、做法、風險評估、篩選標準、審批流程等,中小微企需時間學習、摸索,並須要建立一套新的營商運作標準達至新型投資融平臺的融資要求。例如企業要達到一定的數字化水準,才可符合平臺的投融資前提,卻隨時「考起」本澳中小微企。
過去幾年,特區政府致力推動數字經濟,本澳移動支付普及,超過96%的澳企使用移動支付工具,大部分中小企流水賬使用支付工具已達7成以上,為企業及消費者提供便利。最重要是透過這條通往未來的鎖匙,讓企業可用好數字經濟帶來的紅利,把社會資本與流水賬精準結合,令中小企有更多融資機會拓展商機。
早前,特區政府引進滴灌通,既是滴灌通走出內地、走向國際的第一步,也是澳門企業從新型投融資平臺獲取資金的關鍵一步。不僅改變中小微企過去主要從銀行業獲取融資管道的模式,為本澳中小微企拓寛融資管道、壯大企業發展提供新的參考、示範,或為本澳中小微企開闢融資新天地。
科技帶來更多機會,特區政府表示,把握科技發展及數字化機遇,用好澳門平臺,集合國際資本、社會資本支持實體經濟,這是滴灌通首次投資澳門企業的意義。未來握數字經濟的機遇並加強推廣,在兼顧監管、發展的同時,希望國際資本用好澳門平臺,支持中小企、支持本澳營商,推動企業轉型升級,豐富本澳金融業內涵。
滴灌通表示,滴灌通投資實體小微門店的全新模式成功走進澳門,希望在推動澳門消費行業的數字化水準,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澳門經濟的數字化方面,做出應有的貢獻,回饋澳門政府對滴灌通的支持。滴灌通為澳門年輕人創業帶來新機遇、新平臺,也是企業家發展的機遇。「1+4」當中的現代金融業,讓門店與滴灌通創造合作機會,讓澳門中小企可連通國際資金。未來,滴灌通希望通過不斷完善澳交所基礎設施,優化小微融資生態,持續賦能小微門店,幫助澳門品牌開拓內地市場,同時把內地優質品牌引入澳門,促進消費領域對內對外雙循環。
滴灌通集團創始人及主席李小加表示,創新投資方式要同時讓小微企及投資者接受,小微企必須提升數字化水準、數字化管控。滴灌通首先從內地開始,主因內地已是無現金社會、高度的數字化管控水準。澳門目前尚未走到這一步,但已開始前進,希望與政府部門、科技企業把握時間,讓中小企提升數字化水準,讓全球投資者的資金引進到澳門小微企業。因新的創新融資方式,數字化是前提,有了數字化,就可以用創新方式投資小微企業。滴灌通主要選擇有數字化能力、訊息透明度高、現金流可管控的小微企業進行投資,目前澳門仍有很多企業的數字化水準有待提高,希望藉此機會推動企業提升數字化水準。滴灌通也可以幫助企業提升數字化水準,令小微企業具備與滴灌通、國際資本對接的基礎條件。
推數字澳門融入數字灣區
早前,有內地專家在本澳舉辦的論壇上,建議打造世界級數字灣區、科創灣區及開放環境。有講者認為數字經濟是大趨勢,且有效賦能實體經濟。
其建議:一、助力打造世界級數字灣區,加速推進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以數字經濟發展,賦能大灣區的科技變革和產業發展。其中,要破除數據自由流動的障礙,實現數據要素充分參與市場配置。二、助力打造世界級科創灣區,吸引重點領域世界領先的科學中心落戶大灣區,服務具有高成長性的未來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推動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三、助力打造世界級開放環境,吸引全球數字科技創新資源要素進入大灣區,提升貿易投資合作品質水準,助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
大灣區擁有很好基礎設施,且有大量人口和很高的GDP,增長潛力大。另外,相比其他灣區,大灣區產業配套齊全是優勢;認為數字經濟轉型可由大灣區開始。數字化領域,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全球頭部公司多聚集在不同的灣區,原因是得益於灣區的氛圍,有助創新、技術提升、企業成長。大灣區日後若可更開放,且促進國際合作,有利區內企業成長和邁向國際化。數字經濟發展帶動新業態、新平臺的出現,帶動生產力發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結合,也將為消費者提供更便利服務,讓每個人都可享受數字化便利。數據正在推動供應鏈智慧化,數字技術應用也有助推動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如今一家企業要擴大規摸、產量,需要標準化,標準化後續便是數字化,進入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階段。
就本澳來說,特區政府也努力推進數字澳門建設。推進數字文旅是促進澳門數字經濟的其中一個產業方向。隨著新一代資訊技術的不斷發展,資料成為關鍵生產要素,數位化生產力推動人類經濟社會進入數字新時代,將為文化和旅遊產業的供需帶來根本性改變,數字文旅將成為夯實文旅產業升級、高品質發展的基礎,成為文旅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數位文旅,推進文旅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文旅產業高品質發展,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
數字文旅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資訊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資訊網路作為重要載體、以資訊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品質提升和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文化旅遊經濟活動。區別于傳統文旅,數字文旅具有資源無限、時空無界、資料驅動、身份多元等新特性,為文旅產業帶來「六新」發展模式,打開了全新的文旅產業發展圖景。
引入新科技豐富遊覽體驗,運用智慧化管理提升景區服務,雲旅遊、雲演藝、雲娛樂、雲展覽等新業態蓬勃發展……當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資訊技術正帶來旅遊業的「蝶變」,助力旅遊市場加速復蘇。
澳門旅遊業疫情期間,在全力爭取早日復甦的過程中,並不只是簡單的業務重啟,經歷疫情的考驗,未來應更積極在線上佈局,謀求更大發展空間。澳門有著豐富的非遺文化資源,數字技術與旅遊的融合能夠有效延展旅遊體驗的深度、高度、廣度和長度,讓澳門在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賽道上繼續優勢領跑。
特區政府還一直支持中小企提升數字化經營能力,過去幾年推出不同的支援計劃,協助中小企提升數字化,包括後台管理的數字化。當局會不斷推出更多支持計劃,支持中小企應用數字科技,協助中小企提升營運能力,尤其是數字技術的營運能力。
高新科技是澳門「一加四」產業定位之一,如何引領社會向科技靠攏,利用科技助力經濟發展,成為人類「最佳合作夥伴」,將是極為重要的課題。生活在數字化轉型的時代,以往習慣的生活、工作方式都受到數字化轉型的影響。在澳門,數字化轉型的工作還有許多。澳門政策制訂者應善用當前數字化轉型的機遇,釋放數字化轉型紅利,進而促進澳門經濟社會發展。
百家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