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巴集曾貞貞國畫個展

曾貞貞(三真)在此次開幕為雅集即興作《松石圖》,在二折金箔屏風上完成,得宋元禪宗畫之趣,筆簡意足,意境空靈淡泊,有出麈超脱之美。

(本報訊)「三巴集」曾貞貞國畫個展昨在瘋堂10號創意園B07舉辦。是次展覽以清朝畫家吳歷的詩集《三巴集》為主題,結合個人對國畫的研究和對山水畫的理解,臨摹及創作共11幅畫作供展出。展出作品中大量運用「淡墨」,將意境深遠的山水生動融入小尺寸畫紙中,其中《三巴集》冊頁四開更是對澳門傳統建築大三巴牌坊以傳統國畫方式創作,收穫無數好評。作者藉此展覽展示其對傳統文人畫的審美和追求,探索賢士精神世界,實現與吳歷的跨時空對話。展覽展期至12月31日。

是次展覽共展出曾貞貞臨摹及創作畫作共11幅,其中《倣古山水》系列作品展出8幅,尺寸為18x20cm;《山水》系列作品展出2幅,尺寸為17.5×18.5cm;《三巴集冊頁四開》展出1幅,內含尺寸為10.517.5cm至1820cm的4幅冊頁組圖。

據曾貞貞介紹,除了小尺寸作品,自己平時都會創作大尺寸畫作,但就個人愛好而言,對小尺寸畫作情有獨鐘。她認為,第一,小尺寸作品將所畫對象按比例縮小,有一定難度,創作的過程也是境界突破的體現;第二,小尺寸畫作在呈現時有特別收穫。比如本次展出作品之一的《三巴集》冊頁,通過對大三巴牌坊前、後、左、右四個不同角度的描繪,建築古典美得以呈現。同時使用傳統文人畫的白描技巧,令建築更有文藝氣息,更有還原大三巴牌坊古樸的歷史氣質,受到參觀者及身邊朋友積極評價。

曾貞貞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在讀博士,其博士研究方向關注到清朝畫家吳歷。三百年前清朝畫家吳歷為學習天主教曾兩次前往澳門,並居住在澳門的標誌性建築大三巴。 在澳門期間吳歷接觸到西方繪畫的同時堅持注重傳統國畫筆墨,堅守文人風範。吳歷在澳期間,全身心投入宗教發展與傳播中,留下詩集《三巴集》。

曾貞貞表示,她和吳歷屬於不同時代的藝術契合者。曾貞貞在早年間有學習西洋畫和國畫的經歷,並在中國美術學院深耕傳統中國畫領域,先後完成學士、碩士學業,同時在瑞士和美國工作室進行階段性學習工作。多樣的身分屬性與經歷為曾貞貞帶來開拓性思維及多元藝術視角,在複雜的創作背景下,曾貞貞沒有迷失自我,反而更為執著於明清山水畫研究,此次展覽是一次曾貞貞與吳歷的跨時空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