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不得光的鼴鼠」: 被境外間諜策反的中國人

  最初,只是付費代寫論文而已。1984年出生的郝某在日本留學期間,因辦理赴美簽證事宜與美駐日本使館官員泰德結識。對方請自己吃飯,還贈送禮品。兩人關係逐漸密切。有一次,泰德請他幫助撰寫論文,承諾支付「稿費」,郝某答應了。這種合作持續到泰德任期結
  束,後者又將同事李軍介紹給郝某,雙方繼續保持合作關係。
  結果,郝某逐漸落入CIA (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陷阱。成為刺探中國某部委工作的間諜。
  8月21日,國家安全部在其公號公佈了這起間諜案。
  而在此之前,航太專家趙學軍、省直機關工程師黃某等人,都被發現是間諜,是收境外情報機構錢、出賣國家機密的「鯉鼠」。
  CIA們不會無故撒錢。被策反的人,既要有接觸國家政治、軍事、科技、經濟機密的能力,也要有叛變的意願,後者可能來自金錢、性或意識形態,但更多時候,是這些因素的混合。
  近年來,國家安全部門加大了對破獲間諜案的披露力度,本刊結合權威信源,梳理了近期間諜案的特點和變化。
  他鄉逢「知己」
  留學期滿前,郝某得知了李軍作為美國中央情報局東京站人員的身份。對方策反郝某,要求其回國後進入核心要害單位工作。郝某表示同意,與美方簽署了參諜協議,接受美方考核和培訓。
  郝某回國後,設法進入某國家部委工作。之後,他在中國境內與中情局人員多次秘密接頭,提供情報並收取間諜經費。
  無獨有偶,航太科研人員趙學軍,也是在國外訪學期間被策反的。
  據央視新聞披露,2009年,趙學軍赴某西方大國做訪問學者。在國內,他一直覺得自己的專業才能沒有得到充分重視,而剛到國外,就遇到了對他學識大加讚賞的外籍男子。
  除了在異國他鄉熱情招待趙學軍,對方還常向趙學軍諮詢航太領域專業知識,並附上不菲的報酬。等趙學軍逐漸對他產生依賴後,才「圖窮匕見」,道明身份,策反了趙學軍。
  回國後,利用在科研院工作的條件,趙學軍向境外提供了中國航太領域最新研究進展,期間收取了數十萬間諜經費,直到2019年,東窗事發。他隨後被判處7年徒刑。
  據官方披露的資訊,多起中國人被策反的案件,都發生在國門之外,或者是中國人留學期間,或者是駐外工作期間。據新華社報導,隨著中國公民出國學習、工作、旅遊越來越方便,境外情報機關看准一些人岀國後放鬆戒備心理的時機,設置圈套陷阱,給中國國家安全和利益帶來風險隱患。
  而在政府、軍工企業、科研機構工作的人,有機會接觸到政治、軍事、科技敏感資訊,他們是境外間諜最關注,也是最想策反的對象。
  財色動人心
  基層公務員韓瀟叛變,完全是為了錢。
  韓瀟在新疆工作,2016年,在外出旅遊時,通過手機交友軟體,他結識了一名當地「網友」。兩人隨後發展為朋友,韓瀟常向對方分享生活,並不時抱怨自己工資低,這正中對方下懷——就怕你不喜歡錢呢。
  對方隨即把韓瀟介紹給自己的堂哥「陳逸」,稱可以提供賺外快的機會。
  所謂的「賺外快」,就是偷拍黨政機關涉密檔,以此換取報酬。為了確保安全,對方還對韓瀟進行間諜培訓,提供專門的手機和SIM卡聯繫。
  在明知是間諜行為的情況下,韓瀟還是向對方提供了19份涉密檔,共收取12萬多元經費。
  2019年,韓瀟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6個月,並被沒收個人財產5萬元。
  除了金錢,也有人因為情感因素叛變。
  2002年,在雲南某省直機關做工程師的黃某去國外留學,攻讀碩士。留學期間,她很快被一個溫文爾雅、風度翩翩的男子吸引,儘管黃某已婚,還是和對方有了婚外情。
  交往中,對方稱自己從事資訊咨詢工作,如果黃某可以提供重要資訊,他會支付報酬。
  黃某不是沒有懷疑過對方身份,甚至直接問過「你是不是間諜」,但對方以一句「我不會害你」搪塞過去。
  在情感和金錢雙重因素作用下,黃某淪陷。她利用回國探親的機會,搜集涉密檔,而且很快把主意打到自己丈夫身上。
  黃某的丈夫當時在雲南某縣掛職做副縣長,面對妻子的提議,雖然對國外那位「經濟分析學者」的身份有懷疑,但還是在金錢的誘惑下,將接觸到的涉密紅頭文件複印給對方。
  此後17年,黃某夫婦一直偷拍和傳遞機密檔,並收取4.9萬美元和30多萬元人民幣經費,境外間諜還在海外開設帳戶,給黃某額外發放了100萬元人民幣的「養老金」。
  2019年,事情敗露,黃某隨後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她的丈夫也獲刑3年。
  美國情報界中,有把間諜活動動機稱為「MICE」的理論。即Money (金錢)、Ideology (意識形態)、 Compromise or Coercion(妥協或脅迫),和Ego (自負)。被策反的間諜們通常被稱為「鼴鼠」,而MICE這個單詞,同時是英文中老鼠的複數形式。
  回首方恨晩
  陳偉做間諜,有被「脅迫」的因素。
  1985年出生的陳偉,職業是某軍工科研院下屬公司網管。2011年,他在公司門口「偶遇」自稱彼得的外國人。對方自稱是名技術專家,來中國,是想買一些技術資料。
  這是比較聰明的做法,如果彼得一開始就挑明間諜身份,陳偉雖然想賺錢,但在「叛國」壓力下,未必會答應。相比之下,給技術專家找資料的心理壓力要小得多。
  在高報酬誘惑下,陳偉開始向彼得提供情報。最開始,只是在互聯網上尋找一些公開資料,後來,胃口越來越大的他,盯上了單位的內網,開始竊取大量涉密檔。
  隨著竊取的檔越來越多、密級越來越高,陳偉心生恐懼。他提出終止合作,但此時主動權已經不在自己手裏了。陳偉此前提供的情報,成了彼得要脅他繼續做下去的把柄。
  事後,國安機關偵査人員稱,彼得是個專家,他和陳偉短暫接觸幾次後,就判斷此人性格軟弱,也料到他既不會拒絕,也不敢聲張。
  調查發現,陳偉從科研院竊取了5500多份檔,其中機密級146份,秘密級1700多份。他隨後被判處無期徒刑,並被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陳偉的經歷,是比較典型的境外間諜策反中國人的過程。
  這些間諜不會一上來就挑明身份,而是先通過請客吃飯等方式,和目標對象交朋友;混熟之後,逐漸請對方做一些看似「無關痛癢」但可能「擦邊」的小事,同時支付高額報酬;等到對方對自己形成依賴、自己也有對方把柄之後,再「圖窮匕見」,威逼利誘之下,目標很容易就範。
  滲透普通人
  被策反的人裏,除了公務員、科研人員、軍工企業員工等容易接觸到機密的人,也有小職員、大學生等普通人。
  2014年,因為偷拍青島航母基地,曹某被抓。他並非涉密人員,而是當地一家大型企業的員工。只是在網上找兼職時,接到自稱某軍事雜誌「主編」的電話,對方提出,可以用軍事基地的照片換取髙額報酬。
  為了錢,曹某心動了。一到週末,他就依照指示,到附近的軍事基地「轉悠」。
  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在「主編」指使下,曹某還購買了進口高倍望遠鏡,以及用於手機拍攝的專用鏡頭。
  和陳偉一樣,曹某不是沒有打過退堂鼓,但對方稱,已經收到過曹某發來的照片,如果他不幹下去,就會被舉報。
  普通人雖然不掌握機密,但可以被培養、雇用去搜集情報,大學生也不例外。
  研究生常某某就被境外間諜策反。他在哈爾濱某大學航太專業就讀時,在金錢的誘惑下,不到2年就為間諜搜集情報和內部資料50多次,接受「經費」20多萬元,危害國家安全的同時,也斷送了自身前程。
  「過去境外間諜機構策反的對象主要是掌握國家軍事、政治、外交、經濟機密的相關人員。目前,境外間諜策反活動的目標群體正在由這些專業人士向普通公民擴展。」國防大學軍隊建設與軍隊政治教研部教授於巧華接受《中國青年報》釆訪時稱,「從公開的間諜竊密案件來看,被策反、雇用的人員有企業員工、高校學生、打工者、軍事發燒友等,範圍比較廣泛。」
  毫無疑問,境外間諜觸手伸向普通人,也讓國內反間諜態勢更加嚴峻。
  「當前,反間諜鬥爭形勢嚴峻複雜。」國家安全部公號的一篇文章中稱,間諜活動是具有高度隱蔽性、專業性和危害性的嚴重違法犯罪行為,不僅需要國家安全機關發揮反間諜專門機關作用,更需要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共同防範,築牢反間防諜的國家安全人民防線。
  (王亞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