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有機制保障長者 養老金調整應作檢視

  【本報訊】議員李靜儀在立法會施政答問大會關注長者公寓。行政長官賀一誠回應表示,政府不會比長者「瞓街」,有多層保障,強調政府會照顧好長者,若長者公寓無法承擔,本澳亦有長者院舍。
  賀一誠表示,若長者公寓和院舍待遇相同,政府興建很多公寓都不會足夠,目前長者院舍輪候時間約1年,而新城 A區亦有800床位的長者院舍,當局經過評估可平衡(需求)。
  賀一誠又補充說明,本澳有8萬多長者,若65歲後全交由政府,政府很難去承擔,而有些長者積蓄亦夠錢養老,希望有自己生活,但若真有困難,政府亦必須解決,不會讓有困難長者沒有任何支撐。他強調澳門與其他地方沒有可比性,需按照本澳實際情況。
  議員羅彩燕則建議將長者養老金基數調升至4,350元,與維生指數掛鈎,長遠考慮修法增加財政撥款比例,並研究分級供款,確保養老金穩健運作。賀一誠重申,養老金有計算機制,不會與維生指數掛鈎。
  他稱,每年均按機制檢視各項指標參數,按機制計算自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所得的累積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變動率為1.87%,未有達到觸發啟動調升養老金給付的3%水平。政府今年(2023年)底明年初會開展研究,如達標一定會提升養老金。
  至於養老金供款金額方面,賀一誠認為,暫時不考慮增加養老金供款金額,但不排除待經濟復甦後檢討養老金供款機制,至於中小企和僱員的供款金額調升多少,長遠應待經濟真正復甦後,經精算供社會討論,待有社會共識再推行。他稱,本澳經濟才剛復甦,若調升養老金供款金額,會增加中小企和僱員的壓力。但他形容,「全球冇咁低的養老金(供款)」,現時主要靠政府幾年1次撥款,因此待經濟真正復甦後應作檢討。